谁知盘中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眼前满桌的山珍海味,不觉有点儿犯腻而不愿下箸。朋友一句“以前哪里有这个吃”的感慨,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些许往事。
父母有着一双勤劳的手,闲暇会出去寻点儿短工,但毕竟就那几亩田地,一家六口的吃穿住用全靠此,还要供我们兄妹三人念书,自然不会宽裕。那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日子过得不算殷富倒也踏实。“比起六几年没饭吃可要强多了,还不知足呀?”村中老一辈人都这么教育着年轻后辈。读书了才知道,六几年原来指得就是六十年代初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
小时候不愿喝稀饭,一者怕烫,二者不耐饿,母亲就会叮嘱奶奶用勺子舀起稀饭放入漏筐。水沿着漏孔外渗,粥也就成饭了,这是特为我们兄妹三人开的“小灶”若是中午多吃了几碗,剩饭不够晚餐时,母亲就会剁来几头大青菜切碎和在饭里煮成泡饭。这种饭我们是不愿吃的,大人们却吃的很香。
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一天三顿下饭的菜。那时没有大棚,种下的菜都是靠天生长。冬季是最难熬的,能吃的菜只有莴苣和麦菜,而这却是我的口忌,为此挨过多次批评,掉下不少眼泪。可是掉泪也无用,你必须得学会适应。院前开辟出来的几垄菜地全都种着大蒜,绿葱葱的很惹人喜爱,但母亲有告诫在先,这是年关用来招待客人的,再说年前大蒜嫩小不足料。可是等到年后大蒜粗壮了却又老了,放进嘴里能嚼出渣来。每当下饭的菜是莴苣或是麦菜时,奶奶就会事先拔几根大蒜炒了藏起来,埋在米饭下叫我躲远着吃,莫让母亲发觉。其实有几次,我看母亲的神态,她是发现了我的隐私的,只是嘴上仍喝喝斥斥,惟恐宠坏了我。若是天晴朗,母亲会趁劳动之余,掐来红花或是挖来黄花菜,用菜籽油炒了,油滑滑的特别爽口,狠不得连盘端走,单独享用,饭也会多吃掉几碗,那滋味至今叫人都想念。每当这时,母亲总会揶揄说:“这菜还真好不得。”
春天是我们盼望的季节,不仅蔬菜品种多,而且也是我们特喜欢吃的菜,比如空心菜、黄瓜、丝瓜、葫芦、辣椒、苦瓜等等。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很长,每当下五月雨的时候,低洼点的菜地被水浸着,时蔬也就谢世了。为了度过灾荒,母亲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从集市上买来一些生姜,切成短小的细长条,用盐炒了以后拌着酱油吃。可是这种姜菜味道很重,吃进肚里挺难受,母亲便又买来榨菜。这种榨菜是用辣椒沫和着盐熬制而成,母亲买得又是别人挑剩下的倒担货,价格极为便宜,但味道比姜菜要好些。只要卖菜的人一过秤,也不管卫生不卫生,抓了一把就跑,付钱是母亲的事儿。这是八十年代初的记忆,那时物质都较缺乏,心里倒也没什么不平衡的。
在儿时的脑海里,还没有“零食”这个词,玩饿了就从剩饭里抓饭团。有时会有几个卖冰棍的人来村里叫卖,那时的冰棍不像现在这样名目繁多,什么奶油的、咖啡的、加葵花籽的,都没有,就是一条扁平的木片插着一块长条形的冰,若是冰端粘着几粒豆子,就算是高档次。冰棍可以用塑料农药瓶换取,别人家的孩子若是换了,我们都会知趣的走开,免得尴尬。母亲是不会轻易松口让换的,除非是特别特别特别闷热的天气。
穷人家过日子都是这样的精打细算。荤腥以鲢鱼和猪肉为主,但是不常吃。有时父亲会从街市上买来一条鲢鱼或是一两斤猪肉来打打牙祭,母亲就会把鱼或肉切得很碎,满满的渗入一锅萝卜或大蒜。当然,这大蒜是粗壮够料的那种。煮熟后分装好几钵,足够吃上三四天,里面能找着的是鱼屑或是肉屑,找不到整块的鱼肉或是大块的猪肉。但母亲招待客人却很大方,有鱼有肉还有鸡块,满满实实的一桌子,特别丰盛,用母亲的话来说,是为了体面。鱼也好,肉也罢,即使里面有萝卜、大蒜什么的,都是廖廖几根细条,用作香料,而且色泽又好,味道又香,看着闻着都让我馋涎欲滴。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还有一手精湛的绝活。小孩子是不许坐上桌陪客人吃饭的,盛饭夹菜之后母亲便会喝斥我们到屋外去吃,但我们只挨桌边溜着,是不会真走开的。若是遇上好心的客人,他(她)会夹上鱼块肉块往我们碗里伸,我们都会很“懂事”很“乖巧”地谢绝,若是陪客人的父母进里屋或厨房拿个什么东西不在桌边的时候,我们便会急急忙忙地往自个儿碗里拨早已瞅准了的鸡块和鱼块,然后跑得远远儿的。也不管鸡块鱼块散落在桌上还是地上,只要自己碗里有就行。身后传来的是大人的责骂。
用来招待客人的鸡、鸭是自家养的,过年的花生也是自家种的,平时是吃不上这玩意儿的,不像城里人可以随时点来花生作便食。花生在收获时,母亲会挑出一些个体大点儿的作下一年的种子,其他留着过年。每当年关母亲翻晒花生时,便会吓唬我们说,生花生吃了会聋耳朵。这多少有点儿震慑作用。于是我们就盼望大年三十早点儿到,早点儿炒花生。可是炒熟了的花生母亲会把它藏起来,一直要到元宵后才会解禁。
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零食都有得吃,品种又多,质量又好,有钱的父母也舍得花,更不说下饭的菜了。若是想尝鲜品奇,走进菜市场或是购物广场,鳖鱼、海虾,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生猛海鲜和野生时蔬,品种琳琅满目,任君选购,就怕吃出富贵病来。正如父辈们所经历的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我们无法想象一样,我们孩提时缺乏物质的体会对于现在营养有点儿过剩的小孩子来讲,也是一个遥远的传说。生活条件在改善,时间也充裕了,年轻人也不再上顿剩作下一顿,餐餐得吃新鲜饭菜。可是老父老母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不知是该作为陋习来厌弃,还是该把它当作“优良的革命传统”而礼赞。有条件的人家,会买来很多瓜果、各色饮料和奶茶等,放进自家的冰箱里冷藏着,随时想吃随时拿取,不用担心坏口味。身边的一切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正如一年一年好起来的三顿盘中餐。
年过了,春来了,花开了,鸭儿也下水了。勤劳的农人翻出沉睡的犁耙,为了来年的饭菜更加香甜,为了日子过得更加殷实,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
哞——,返青的田埂上,传来了牛儿扬蹄的哞叫,原来它也早已铆足了劲儿。
看着眼前满桌的山珍海味,不觉有点儿犯腻而不愿下箸。朋友一句“以前哪里有这个吃”的感慨,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些许往事。
父母有着一双勤劳的手,闲暇会出去寻点儿短工,但毕竟就那几亩田地,一家六口的吃穿住用全靠此,还要供我们兄妹三人念书,自然不会宽裕。那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日子过得不算殷富倒也踏实。“比起六几年没饭吃可要强多了,还不知足呀?”村中老一辈人都这么教育着年轻后辈。读书了才知道,六几年原来指得就是六十年代初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
小时候不愿喝稀饭,一者怕烫,二者不耐饿,母亲就会叮嘱奶奶用勺子舀起稀饭放入漏筐。水沿着漏孔外渗,粥也就成饭了,这是特为我们兄妹三人开的“小灶”若是中午多吃了几碗,剩饭不够晚餐时,母亲就会剁来几头大青菜切碎和在饭里煮成泡饭。这种饭我们是不愿吃的,大人们却吃的很香。
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一天三顿下饭的菜。那时没有大棚,种下的菜都是靠天生长。冬季是最难熬的,能吃的菜只有莴苣和麦菜,而这却是我的口忌,为此挨过多次批评,掉下不少眼泪。可是掉泪也无用,你必须得学会适应。院前开辟出来的几垄菜地全都种着大蒜,绿葱葱的很惹人喜爱,但母亲有告诫在先,这是年关用来招待客人的,再说年前大蒜嫩小不足料。可是等到年后大蒜粗壮了却又老了,放进嘴里能嚼出渣来。每当下饭的菜是莴苣或是麦菜时,奶奶就会事先拔几根大蒜炒了藏起来,埋在米饭下叫我躲远着吃,莫让母亲发觉。其实有几次,我看母亲的神态,她是发现了我的隐私的,只是嘴上仍喝喝斥斥,惟恐宠坏了我。若是天晴朗,母亲会趁劳动之余,掐来红花或是挖来黄花菜,用菜籽油炒了,油滑滑的特别爽口,狠不得连盘端走,单独享用,饭也会多吃掉几碗,那滋味至今叫人都想念。每当这时,母亲总会揶揄说:“这菜还真好不得。”
春天是我们盼望的季节,不仅蔬菜品种多,而且也是我们特喜欢吃的菜,比如空心菜、黄瓜、丝瓜、葫芦、辣椒、苦瓜等等。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很长,每当下五月雨的时候,低洼点的菜地被水浸着,时蔬也就谢世了。为了度过灾荒,母亲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从集市上买来一些生姜,切成短小的细长条,用盐炒了以后拌着酱油吃。可是这种姜菜味道很重,吃进肚里挺难受,母亲便又买来榨菜。这种榨菜是用辣椒沫和着盐熬制而成,母亲买得又是别人挑剩下的倒担货,价格极为便宜,但味道比姜菜要好些。只要卖菜的人一过秤,也不管卫生不卫生,抓了一把就跑,付钱是母亲的事儿。这是八十年代初的记忆,那时物质都较缺乏,心里倒也没什么不平衡的。
在儿时的脑海里,还没有“零食”这个词,玩饿了就从剩饭里抓饭团。有时会有几个卖冰棍的人来村里叫卖,那时的冰棍不像现在这样名目繁多,什么奶油的、咖啡的、加葵花籽的,都没有,就是一条扁平的木片插着一块长条形的冰,若是冰端粘着几粒豆子,就算是高档次。冰棍可以用塑料农药瓶换取,别人家的孩子若是换了,我们都会知趣的走开,免得尴尬。母亲是不会轻易松口让换的,除非是特别特别特别闷热的天气。
穷人家过日子都是这样的精打细算。荤腥以鲢鱼和猪肉为主,但是不常吃。有时父亲会从街市上买来一条鲢鱼或是一两斤猪肉来打打牙祭,母亲就会把鱼或肉切得很碎,满满的渗入一锅萝卜或大蒜。当然,这大蒜是粗壮够料的那种。煮熟后分装好几钵,足够吃上三四天,里面能找着的是鱼屑或是肉屑,找不到整块的鱼肉或是大块的猪肉。但母亲招待客人却很大方,有鱼有肉还有鸡块,满满实实的一桌子,特别丰盛,用母亲的话来说,是为了体面。鱼也好,肉也罢,即使里面有萝卜、大蒜什么的,都是廖廖几根细条,用作香料,而且色泽又好,味道又香,看着闻着都让我馋涎欲滴。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还有一手精湛的绝活。小孩子是不许坐上桌陪客人吃饭的,盛饭夹菜之后母亲便会喝斥我们到屋外去吃,但我们只挨桌边溜着,是不会真走开的。若是遇上好心的客人,他(她)会夹上鱼块肉块往我们碗里伸,我们都会很“懂事”很“乖巧”地谢绝,若是陪客人的父母进里屋或厨房拿个什么东西不在桌边的时候,我们便会急急忙忙地往自个儿碗里拨早已瞅准了的鸡块和鱼块,然后跑得远远儿的。也不管鸡块鱼块散落在桌上还是地上,只要自己碗里有就行。身后传来的是大人的责骂。
用来招待客人的鸡、鸭是自家养的,过年的花生也是自家种的,平时是吃不上这玩意儿的,不像城里人可以随时点来花生作便食。花生在收获时,母亲会挑出一些个体大点儿的作下一年的种子,其他留着过年。每当年关母亲翻晒花生时,便会吓唬我们说,生花生吃了会聋耳朵。这多少有点儿震慑作用。于是我们就盼望大年三十早点儿到,早点儿炒花生。可是炒熟了的花生母亲会把它藏起来,一直要到元宵后才会解禁。
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零食都有得吃,品种又多,质量又好,有钱的父母也舍得花,更不说下饭的菜了。若是想尝鲜品奇,走进菜市场或是购物广场,鳖鱼、海虾,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生猛海鲜和野生时蔬,品种琳琅满目,任君选购,就怕吃出富贵病来。正如父辈们所经历的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我们无法想象一样,我们孩提时缺乏物质的体会对于现在营养有点儿过剩的小孩子来讲,也是一个遥远的传说。生活条件在改善,时间也充裕了,年轻人也不再上顿剩作下一顿,餐餐得吃新鲜饭菜。可是老父老母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不知是该作为陋习来厌弃,还是该把它当作“优良的革命传统”而礼赞。有条件的人家,会买来很多瓜果、各色饮料和奶茶等,放进自家的冰箱里冷藏着,随时想吃随时拿取,不用担心坏口味。身边的一切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正如一年一年好起来的三顿盘中餐。
年过了,春来了,花开了,鸭儿也下水了。勤劳的农人翻出沉睡的犁耙,为了来年的饭菜更加香甜,为了日子过得更加殷实,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
哞——,返青的田埂上,传来了牛儿扬蹄的哞叫,原来它也早已铆足了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