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小说网 > 东夷昊文集 > 时间观语序以及其他

时间观语序以及其他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

    天梭表附赠的小册子不知道是作者的原因还是译者的原因,读起来真是佶屈聱牙,很有意识流的风味,语境切换的莫名其妙,看了半天觉得这样的小册子还不如不赠,要么重译,要么请一个中国的作家来平铺直叙。对于时间,中国式的叙述,才符合中国式的读法。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是顺时序的,不像小册子制造的语境那样颠倒时序,让人有时间错乱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就是中国人的时间观。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无意中想起这句话来,仔细想了想,觉得这里面蕴含的东西是如此值得人回味。背对着颠沛流离的人生,面对着一条汹涌而去的长河,一边是坚定如山的理想,一边是顺流而去的叹息。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场景。逝者如斯,不逝者也如斯,时间带走了青春,带不走的也是青春,因为所有的东西已经在青春里奠基,化成意志以及,记忆。

    早晨从日照赶往岚山,经过阿掖山的时候,看那些松林和岩石,北方的冬天,是最没看头的,石是暗灰的白,林是苍老的绿,但我突然就想起一些事情来,记起那些穿行在山间的日子,就想到记忆是一种多么奇怪的东西,你本来以为在时间的长流中一瞬的事情,在经过时是如何的仓促,但是它会在某一天某一时刻也不告知你,就突然扑面而来,让你心生唏嘘。

    那时我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过号称万亩湖的田野,来到阿掖山的北坡,去看那两棵古老的银杏树,在树下盘桓,或者到山坡上走走。我曾碰到过一个辍学的小女孩,问她为什么自己坐在山上时,她说是喜欢看山的风景。如今,那座山被挖掘的千疮百孔,但还矗立在那里,那两棵银杏树也以保护之名被围墙围了起来,那万亩湖已被硕大的钢铁之城所夯实。那个颇有文学之风的小女孩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者在农村嫁做他人妇,或者在城市某一隅为生活颠沛,但这都是猜测了——少年情怀总如诗,这种情怀迟早会被时间的洪流吞噬。留下什么,记忆,以及那座山,那座山的风景。

    逝者如斯夫,这种感觉,这种回味,好像带有灰色的意味。拔剑四顾心茫然也是需要年龄的,等名剑在手,却无拔起的意气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真是具备化神奇为腐朽的神力。

    二

    庄子说:“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句话在苏东坡的寒食诗里得到了共鸣。寒食诗这样写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庄子的一个哲学命题,转化成一句伤时的感叹。时间就像一个大盗,在你无知无觉的时候,偷偷盗取了青光、年华、美丽的花、乌黑的头发。

    庄子有着非常宏阔的宇宙观,在他的胸中,风云变幻又怡然自得。他说有力气的人可以把山川背走,摧枯拉朽,遑论你那一叶小舟。而苏东坡却因身世之感,在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挥笔写就了寒食帖,他的渔舟是这样的:“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家庭的动荡不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显得愈加凄凉,于是他感慨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个人的感叹,在时空当中,没有回响,只有碰撞到心灵的时候,才发出阵阵的共鸣。这个帖子写的不如兰亭之春和景明,但被后人当做珍宝的意义就是心迹的真实流露,笔端的人生苍茫。

    我曾学着装裱,将一张几毛钱的寒食帖裱糊到捡来的画框中。我不懂书法,看不出书法的好,而且字也没有认全,将“两月”看成“经月”将“卧闻”看成“北关”将“泥污”看成“渥汙”认全了字是后来的事情。

    你拥有它,你却不认识它,这是大多数人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大可不必为此羞赧。不认识就是不认识,装作认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不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

    在这样一座边城,道路奔跑的公交车上也贴着“读经馆”的广告。这是一个新的造神时代,仿佛全民读经就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我觉得这实在是有些冤枉孔子他老人家,论语是本很有趣的书,却被更多有趣的人捧来做了僵化思想的教材。孔子在生前没赢得的尊重和荣耀在死后被不断的拔高,但这对生时的孔子来说有何益呢。

    逝者如斯夫。

    鲁迅在而已集的小杂感里写道:“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这句话的时代感仍然是如此的强烈。比如说,我们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为了尊重传统文化,还是为了修补社会的缺憾,或者,还是为了一个“私”字?克己复礼吗?复哪个朝代的礼?

    时间在这里没有一往无前,因为,历史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种周而复始的东西。曾经新鲜的总会腐臭,曾经腐臭的总会在上面开出花来。历史是沉淀下来的腐殖质,滋养着似曾相识的新的生物。中国人聪明,聪明就在于认为一切皆有规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土。洞察了,就消停了,市侩了,安分守己了,明哲保身了,修成正果了。

    前夜,闲翻一些小品文,小窗幽记、幽梦影等等,看着那些模模糊糊的人生心得,忽然想到这些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雅人们,他们躲在文字底下,薄衫里的懦弱。这些小品,初看起来是多么的温文尔雅,再看起来仿佛还有一定的道理,最后看起来,确是一种奴性的表达。风雅代表的是温驯,佻达代表的是躲避。等你读懂了什么外遇不求其美,娶妾一定要漂亮之后,那么就知道这种风雅是何等的风流和不雅了,你就知道他们骨子里的要求是什么了。不是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散布奴性以自保。研究养生,研究国学,就是不开口说话,开口说话也是四平八稳,这样的人不活下去,更没有人能活下去;你不被这样的人骗,更没有人能够骗你。

    但时间究竟还是在一往无前,大化流行,再提读经不过是历史的一幕闹剧。孔子在川上,毕竟没有投河自尽,也许聪明的他早就知道,世道人心这条河流,远比自然界的大河来得汹涌。

    四

    谈古不论今,这是最划算的做法。谈谈古,不但听众觉得有趣和高深,也会显得自身知识渊博和有品位,但是论今就难了,拿捏不好不但赚不了钞票,还会连饭碗都丢掉。有些学者之所以知名,就因为深谙此道。高谈阔论古时候,不但不会伤害谁,而且古人也不会从坟堆里爬出来和你理论,大不了有几个愤青和你辩白几句,但你是名家宿耄,兔子是老兔子,狐狸是老狐狸,你不和他讲,一方面显得你道德高深,一方面他就会自觉败下阵来,因为愤青们发泄完了还得回家吃饭、洗洗睡了,而你不但赚了钱赚了同情还赚个有涵养,真是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只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路过。热闹看完,也就算了。天大的事抵不过冷处理。抗议、声讨、悲愤、震惊,在时间的延宕中也终化为零。时间是治疗一切创伤的良药,也是使人麻醉的麻药。

    根由还在于我们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是一维的,认为它是不可逆的,逝者如斯,逝去就不可追回,昨日之日,譬如昨日死,今日之日,譬如今日生。所幸,有一个叫做ài因斯坦的怪物,他给世界揭示了时间可逆的可能。这让千百年来只迷恋上天入地、长生不老的中国人,仿佛看见了时空的虫洞,于是,电影也好、文学也好,一股脑的玩起了穿越,回到过去,女人和太子结婚,男人和公主谈恋爱,完全忘却了这是大不敬的乱伦。我们想不出利用时间的可回溯去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能够想象的也无非是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吃醋出轨婆媳不和

    如果我们把时间当做一个立体的三棱镜,我们穿行在时间当中,我们会看到不同形态的自己。你出生了,长出了第一颗牙齿;你成长了,唇间冒出细细的绒毛;你成熟了,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你衰老了,鬓发斑白,留着涎水和鼻涕你可以看到自己,在时间的折面里,虚幻而又真实。

    但时间毕竟是一件消耗品,无论你可以出入哪个节点,你还是躲不过衰老,是人就躲不过衰老,即便肉体在三维的时间里得到永生,但精神和意志终究还是要衰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那些无法穿越的记忆和美好,是人精神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