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木祥新作《丽江斋女》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丽江斋女是云南作家木祥,近年来深入滇西北农村生活,体验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入乡村生活现场,最后溶入了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以非常冷峻的笔调,描绘了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风土人情的系列作品之一。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大量的历史访问记录材料和现在说明情况的丽江斋女。告诉我们一些丽江斋女在乡村生活的状况与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以及这些为什么终身不嫁,远离红尘却身在俗世,心存宗教信仰的独身女人们,为什么会舍弃自己在尘世间的婚姻、爱情、幸福,去追逐佛堂里袅袅升起的虚无飘渺的香火里,那执着无悔的人生信仰以及对爱的权力的艰难选择;告诉我们这是否真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女性生存环境与特殊群体。
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独身女子群体?有着什么样的难以解开的生命情结?还有为什么会被世人以非正常的目光注视着?为什么她们还会继续保留着自己的对生命的无畏信仰?为什么她们还会坚定不渝的坚守着封建主义的贞操观念,终生不肯嫁人生儿育女,放弃平常人所能过上的一切幸福生活呢?
就让木祥来告诉我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斋姑娘的生活吧!打开丽江斋女那浸透古老时光的书页,看着那些弥漫在书香里的斋姑娘的气息,看着那些年老体衰即将消逝的和已经消逝离去的老人当中,那些在古老村庄、神秘山川发生的故事与人吧!翻开丽江斋女的斋女词典,我们会惊诧地发现有着自己宗教信仰的斋姑娘,与其它在红尘间的修行者,大不一样的地方及其相似处。
她们类似修女、圣姑,但意义不同,她们是一个特殊的女子群体,有着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观念,她们人在红尘却没有红尘之内的男婚女嫁的世俗浸染,她们保留着对生命轮回的生生世世的宗教信仰,相信宿命,相信宗教给她们带来的一切改变,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就依此把她们打入封建主义的毒害或腐蚀,她们所坚持的不仅仅是一种对生活的特殊的态度吧,更重要的是超越世俗观念,追求肉身与灵魂得到解脱的心灵之旅的无悔选择吧!
斋姑娘是丽江斋女的最通俗的平民称呼。终身不结婚的斋姑娘,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发育正常的女人。过去,丽江一些乡村人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她们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生活在乡村里,在她们一生的目光里,关注的从来都不是自己,她们心甘情愿的为他人活着,她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家庭,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她们漠视自己的性,淡化个体的生命繁衍。
整个丽江境内都知道斋姑娘一生都是信仰佛教,并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她们从不结婚,也不谈论婚嫁,除了佛事活动与田间劳动,才从各自的家中聚集到一块,虔诚地做着与自己生活信仰有关的事情,从不轻易地到哪儿去。诵经念佛,奉行斋戒,行善积德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本份和日常功课。看丽江斋女是不是真的吃斋念佛修行,也主要看她对婚姻、爱情、性的坚守程度。至于吃斋还是吃荤食,倒是其次。不知不觉中丽江斋女演绎着世俗文化的改变和延续。
丽江斋女的起源始于明清时期开发西南边陲,从江西、湖南、外地迁移的汉民族文化的祖先们,他们把中原的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带到丽江,相互影响渗透,由此形成云南边疆的特殊风俗现象,在这块土地上,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礼教与宗教信仰的风气盛行,对斋姑娘的生活状态形成显然有过巨大的文化影响。
它与在广东生活的中国最后一群自梳女,其特点与精神观念、生活方式如出一辙,都是一种情境下生活的特殊女子群体。但在广东的“自梳女”其命运还要比斋姑娘糟。据说如有不轨行为必被乡党所不容,酷刑毒打、浸猪笼、投河溺死等残酷手段则是家常便饭,严惩其伤风败俗的行为。
所以说这并非是一部可以虚构的乡村文化现象精神理念罗列的概念之书,它是由许多闪烁着生命光芒的真实故事,在作家冷静而富有深刻洞察力的充满人性的目光,审视关注斋姑娘的深刻命运旅程。从丽江斋女的生活方式起源到个体死亡结束,或一代接一代的延续相同命运的心路历程。
在斋姑娘的故事丛林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斋姑娘形象,在木祥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得以真实具体地毫不夸张的展示,一个个斋姑娘的真实形象被精心地刻画着,并揭示着在她们灵魂里盛开的隐秘之花和如同苦茶一般回味悠长的生命滋味。
在过去的六百多年里,斋姑娘一直是丽江乡村生活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快乐与痛苦,平凡与伟大,执着与忘情所环绕的特殊女子群落。斋姑娘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群生活在中国云南滇西北的一个特殊女子群体,更重要的是它是受迁移边陲传播的中原儒、佛、道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承受了以往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的一个特殊载体和人群,是用千百个女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生命与灵魂写就的斋姑娘传奇故事的边疆灵魂书。
斋姑娘与其它生活在世俗观念中的女子,在精神观念上有很大分歧,完全不一样,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当时是绝对的另类人物。因为从当上斋姑娘的那一时刻起,斋姑娘就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要放在灵魂的祭坛上,放在家庭的管理上,全身心的奉献给高高在上的满天神佛。虽然她们不是出家到寺院里面去带发修行,却终身地在家里做皈依佛门的弟子。年轻的时候,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年老的时候就和自家的弟兄侄男郭女在一起生活。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从家的本质上来说,她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与一般姑娘家,可以有丈夫,可以有孩子,还有婚姻、爱情、幸福、性生活及组成家庭的权利,而斋姑娘的就不能拥有这些世俗生活中最为普遍最根本的生活权利。
如果说给丽江斋女树立的贞节牌坊,在从前的乡村里是随处可见的,是对一种古老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励的有形体现,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矗立在乡村世界里,在过去时曾作为斋姑娘最高的精神奖励,到今天却荡然无存。记载斋姑娘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现在硕果仅存的几个斋姑娘也在风烛残年,度过余生,她们是现在研究丽江斋女的婚姻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活化石,因而木祥对丽江斋女进入乡村世界的访问,显得异常重要,收集整理真实性强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目前看来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以最真实的图像告诉世人,斋姑娘的风俗习惯真实存在及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状态,如实地反映一种原始文化在丽江的延续,奇特地保留下来,完美地结合,构成了斋姑娘文化最为精髓的内涵,阐述丽江斋女的历史文化意义,挖掘还原斋姑娘生活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真相的意义非同寻常。
在这本书里斋姑娘虽然是在世俗生活中,是不允许谈婚论嫁的,却不妨碍她们进入世俗生活的某个精神层面,她们把积极参与筹办兄弟姐妹的婚姻大事,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协助父母来操办,却又在喜事的气氛中远离这种世俗场面。许多斋姑娘在配合父母完成自己亲人的婚事后,就隐藏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里,把自己的欲望转化成对家人幸福平安吉祥圆满的祈祷,转化成对另外一种精神生活的执着追求,转化成有别于世俗生活的存在方式。
斋姑娘的精神生活一半留在乡村世界里,一半留在物质之外的宗教信仰里,她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半神半仙,却又在乡村里过着与众不同的平凡生活,她们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女性群体,却又远离红尘情事纷纷扰扰的诸多烦恼事,她们维持宁静的生活氛围,是在捍卫自己的精神信仰与贞操观念中完成的。她们知道生存的不易,活着的艰难,所以愈发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小心翼翼地维护现在状态。
她们虽然带发修行,却从未割断与世俗生活家庭的丝丝缕缕的内在联系。她们居住在家里侍奉父母养老归终,信仰佛法,力行贞节孝道,供奉儒、佛、道的精神偶像,以慈悲善良的观世音菩萨为心灵导师,以从前的贞女节妇作榜样,坚守信念,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勇气洁身自爱,与污浊的尘世抗争,保卫信仰与贞操,虽然她们这些一辈子不结婚的女子时常遭遇性骚扰,却宁死不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尊严的高贵与灵魂的贞洁。在许多悲惨的斋姑娘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血肉模糊的朦胧身影。
由于斋姑娘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最深远持久的人群,她们的一切作为也体现着东方古老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包含了儒、佛、道三教文化的所覆盖的精神层面,持戒、忍辱、精进、慈悲、守身如玉,坚忍不拔地接受现实生活的残酷考验,割肉疗亲舍身成孝的真实故事,就在这云南边陲之地也常有发生,感人肺腑,更别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精神宗旨,在她们的身上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并身体力行。
在坚守十丈红尘保持一寸净土的精神信念里,不管时代风云如何万千变化,她们始终坚定不渝地相信在灵魂的彼岸里,在遥遥不可及的西方极乐世界里,始终相信有一颗饱经尘世沧桑的心灵在执着的追求永恒,在香烟缭绕韵味十足的木鱼经忏间,在丽江古洞经音乐悠扬的伴奏声中,在虔诚地跪倒在膜拜信仰中,在被人渐渐遗忘而面临消逝的年代里,在丽江斋女词典的丰厚语境里,在世纪斋女的传奇故事和生活场景里,我读懂了未经任何修饰的斋女的本来面目,我读懂了作为普通人生活又异于常人的斋女生涯,我读懂了古老的贞节牌坊为谁而立的不尽苍凉与悲壮,我读懂了新旧社会交替命运坎坷的丽江斋女,在新世纪的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是如何归结于沉默的而宁静的生活在丽江的阳光下。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她们留在大地上的最后的踪影即将消逝,即将和大地溶为一体,这些普通的非正常人生活的丽江斋女的文化原型,也是否和她们的经历与其斋姑娘的事迹埋藏于世,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寻找和关注,让更多的人去帮助她们,让她们的晚年生活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在共和国的老年星光计划里,过着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快乐到永久,充分享受丽江柔软的闲暇时光,露出真心的微笑。
丽江斋女是云南作家木祥,近年来深入滇西北农村生活,体验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入乡村生活现场,最后溶入了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以非常冷峻的笔调,描绘了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风土人情的系列作品之一。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大量的历史访问记录材料和现在说明情况的丽江斋女。告诉我们一些丽江斋女在乡村生活的状况与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以及这些为什么终身不嫁,远离红尘却身在俗世,心存宗教信仰的独身女人们,为什么会舍弃自己在尘世间的婚姻、爱情、幸福,去追逐佛堂里袅袅升起的虚无飘渺的香火里,那执着无悔的人生信仰以及对爱的权力的艰难选择;告诉我们这是否真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女性生存环境与特殊群体。
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独身女子群体?有着什么样的难以解开的生命情结?还有为什么会被世人以非正常的目光注视着?为什么她们还会继续保留着自己的对生命的无畏信仰?为什么她们还会坚定不渝的坚守着封建主义的贞操观念,终生不肯嫁人生儿育女,放弃平常人所能过上的一切幸福生活呢?
就让木祥来告诉我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斋姑娘的生活吧!打开丽江斋女那浸透古老时光的书页,看着那些弥漫在书香里的斋姑娘的气息,看着那些年老体衰即将消逝的和已经消逝离去的老人当中,那些在古老村庄、神秘山川发生的故事与人吧!翻开丽江斋女的斋女词典,我们会惊诧地发现有着自己宗教信仰的斋姑娘,与其它在红尘间的修行者,大不一样的地方及其相似处。
她们类似修女、圣姑,但意义不同,她们是一个特殊的女子群体,有着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观念,她们人在红尘却没有红尘之内的男婚女嫁的世俗浸染,她们保留着对生命轮回的生生世世的宗教信仰,相信宿命,相信宗教给她们带来的一切改变,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就依此把她们打入封建主义的毒害或腐蚀,她们所坚持的不仅仅是一种对生活的特殊的态度吧,更重要的是超越世俗观念,追求肉身与灵魂得到解脱的心灵之旅的无悔选择吧!
斋姑娘是丽江斋女的最通俗的平民称呼。终身不结婚的斋姑娘,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发育正常的女人。过去,丽江一些乡村人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她们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生活在乡村里,在她们一生的目光里,关注的从来都不是自己,她们心甘情愿的为他人活着,她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家庭,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她们漠视自己的性,淡化个体的生命繁衍。
整个丽江境内都知道斋姑娘一生都是信仰佛教,并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她们从不结婚,也不谈论婚嫁,除了佛事活动与田间劳动,才从各自的家中聚集到一块,虔诚地做着与自己生活信仰有关的事情,从不轻易地到哪儿去。诵经念佛,奉行斋戒,行善积德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本份和日常功课。看丽江斋女是不是真的吃斋念佛修行,也主要看她对婚姻、爱情、性的坚守程度。至于吃斋还是吃荤食,倒是其次。不知不觉中丽江斋女演绎着世俗文化的改变和延续。
丽江斋女的起源始于明清时期开发西南边陲,从江西、湖南、外地迁移的汉民族文化的祖先们,他们把中原的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带到丽江,相互影响渗透,由此形成云南边疆的特殊风俗现象,在这块土地上,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礼教与宗教信仰的风气盛行,对斋姑娘的生活状态形成显然有过巨大的文化影响。
它与在广东生活的中国最后一群自梳女,其特点与精神观念、生活方式如出一辙,都是一种情境下生活的特殊女子群体。但在广东的“自梳女”其命运还要比斋姑娘糟。据说如有不轨行为必被乡党所不容,酷刑毒打、浸猪笼、投河溺死等残酷手段则是家常便饭,严惩其伤风败俗的行为。
所以说这并非是一部可以虚构的乡村文化现象精神理念罗列的概念之书,它是由许多闪烁着生命光芒的真实故事,在作家冷静而富有深刻洞察力的充满人性的目光,审视关注斋姑娘的深刻命运旅程。从丽江斋女的生活方式起源到个体死亡结束,或一代接一代的延续相同命运的心路历程。
在斋姑娘的故事丛林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斋姑娘形象,在木祥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得以真实具体地毫不夸张的展示,一个个斋姑娘的真实形象被精心地刻画着,并揭示着在她们灵魂里盛开的隐秘之花和如同苦茶一般回味悠长的生命滋味。
在过去的六百多年里,斋姑娘一直是丽江乡村生活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快乐与痛苦,平凡与伟大,执着与忘情所环绕的特殊女子群落。斋姑娘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群生活在中国云南滇西北的一个特殊女子群体,更重要的是它是受迁移边陲传播的中原儒、佛、道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承受了以往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的一个特殊载体和人群,是用千百个女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生命与灵魂写就的斋姑娘传奇故事的边疆灵魂书。
斋姑娘与其它生活在世俗观念中的女子,在精神观念上有很大分歧,完全不一样,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当时是绝对的另类人物。因为从当上斋姑娘的那一时刻起,斋姑娘就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要放在灵魂的祭坛上,放在家庭的管理上,全身心的奉献给高高在上的满天神佛。虽然她们不是出家到寺院里面去带发修行,却终身地在家里做皈依佛门的弟子。年轻的时候,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年老的时候就和自家的弟兄侄男郭女在一起生活。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从家的本质上来说,她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与一般姑娘家,可以有丈夫,可以有孩子,还有婚姻、爱情、幸福、性生活及组成家庭的权利,而斋姑娘的就不能拥有这些世俗生活中最为普遍最根本的生活权利。
如果说给丽江斋女树立的贞节牌坊,在从前的乡村里是随处可见的,是对一种古老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励的有形体现,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矗立在乡村世界里,在过去时曾作为斋姑娘最高的精神奖励,到今天却荡然无存。记载斋姑娘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现在硕果仅存的几个斋姑娘也在风烛残年,度过余生,她们是现在研究丽江斋女的婚姻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活化石,因而木祥对丽江斋女进入乡村世界的访问,显得异常重要,收集整理真实性强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目前看来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以最真实的图像告诉世人,斋姑娘的风俗习惯真实存在及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状态,如实地反映一种原始文化在丽江的延续,奇特地保留下来,完美地结合,构成了斋姑娘文化最为精髓的内涵,阐述丽江斋女的历史文化意义,挖掘还原斋姑娘生活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真相的意义非同寻常。
在这本书里斋姑娘虽然是在世俗生活中,是不允许谈婚论嫁的,却不妨碍她们进入世俗生活的某个精神层面,她们把积极参与筹办兄弟姐妹的婚姻大事,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协助父母来操办,却又在喜事的气氛中远离这种世俗场面。许多斋姑娘在配合父母完成自己亲人的婚事后,就隐藏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里,把自己的欲望转化成对家人幸福平安吉祥圆满的祈祷,转化成对另外一种精神生活的执着追求,转化成有别于世俗生活的存在方式。
斋姑娘的精神生活一半留在乡村世界里,一半留在物质之外的宗教信仰里,她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半神半仙,却又在乡村里过着与众不同的平凡生活,她们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女性群体,却又远离红尘情事纷纷扰扰的诸多烦恼事,她们维持宁静的生活氛围,是在捍卫自己的精神信仰与贞操观念中完成的。她们知道生存的不易,活着的艰难,所以愈发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小心翼翼地维护现在状态。
她们虽然带发修行,却从未割断与世俗生活家庭的丝丝缕缕的内在联系。她们居住在家里侍奉父母养老归终,信仰佛法,力行贞节孝道,供奉儒、佛、道的精神偶像,以慈悲善良的观世音菩萨为心灵导师,以从前的贞女节妇作榜样,坚守信念,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勇气洁身自爱,与污浊的尘世抗争,保卫信仰与贞操,虽然她们这些一辈子不结婚的女子时常遭遇性骚扰,却宁死不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尊严的高贵与灵魂的贞洁。在许多悲惨的斋姑娘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血肉模糊的朦胧身影。
由于斋姑娘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最深远持久的人群,她们的一切作为也体现着东方古老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包含了儒、佛、道三教文化的所覆盖的精神层面,持戒、忍辱、精进、慈悲、守身如玉,坚忍不拔地接受现实生活的残酷考验,割肉疗亲舍身成孝的真实故事,就在这云南边陲之地也常有发生,感人肺腑,更别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精神宗旨,在她们的身上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并身体力行。
在坚守十丈红尘保持一寸净土的精神信念里,不管时代风云如何万千变化,她们始终坚定不渝地相信在灵魂的彼岸里,在遥遥不可及的西方极乐世界里,始终相信有一颗饱经尘世沧桑的心灵在执着的追求永恒,在香烟缭绕韵味十足的木鱼经忏间,在丽江古洞经音乐悠扬的伴奏声中,在虔诚地跪倒在膜拜信仰中,在被人渐渐遗忘而面临消逝的年代里,在丽江斋女词典的丰厚语境里,在世纪斋女的传奇故事和生活场景里,我读懂了未经任何修饰的斋女的本来面目,我读懂了作为普通人生活又异于常人的斋女生涯,我读懂了古老的贞节牌坊为谁而立的不尽苍凉与悲壮,我读懂了新旧社会交替命运坎坷的丽江斋女,在新世纪的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是如何归结于沉默的而宁静的生活在丽江的阳光下。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她们留在大地上的最后的踪影即将消逝,即将和大地溶为一体,这些普通的非正常人生活的丽江斋女的文化原型,也是否和她们的经历与其斋姑娘的事迹埋藏于世,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寻找和关注,让更多的人去帮助她们,让她们的晚年生活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在共和国的老年星光计划里,过着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快乐到永久,充分享受丽江柔软的闲暇时光,露出真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