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该不该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孟子梁惠王上说到,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德政,孟子举了齐宣王用羊代替牛进行祭钟的事,说明他有恻隐之心,可以施行仁政。但我们知道,原文还有一句话:然则废衅钟欤?本来把那个仪式废除,羊就不用杀了。齐宣王为什么不这样做,而要用羊来顶替牛,令老百姓误以为他是吝啬鬼?这头羊究竟该不该杀呢?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文没有提供答案。但我们应该可以想到。
不久前,网上冒出了一些虐狗虐猫的视频,引起一阵阵轩然大波,不但导致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大发通缉令,通缉始作俑者,也激起不少学者立场鲜明的辩论(以易中天和鄢烈山为代表,见易中天新浪博客)。其中一派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爱惜;另一派则认为前者是在唱高调:未能事人,焉能事兽?正如孟子所说:“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回到我们主题上来:羊该不该杀?其实,这个问题的焦点不是羊本身,而在人。人该不该杀羊?这便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仁慈观。判断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就可得出他们的仁慈观。有人对猫对狗很爱惜,却对人(父母、兄弟姐妹、爱人)一点也不友善。我们称之为不彻底的仁慈,畸形的仁慈。佛家讲究博爱,不杀生。但人的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消耗自然界的能量。人从出生到成长,必须从其他物种身上(动植物)获取足够营养。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要成长就肯定会与其他物种进行争夺,引起厮杀。因此可以说,杀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生存必然之道。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意。但作为灵长类的高级物种,人区别于其它物种就是因为人有思想和智慧,懂得爱和创造。因此,人应该有天然的使命,慎杀、少杀或不杀,通过各种各样手段增加资源、创造资源,寻找替代物,减少同类竞争、同类相残。当我们无法做到杜绝一切杀生行为,那么做到不杀同类,尽量放过与我们接近的物种便功德无量了。这是人的终极目标。这便是仁慈。
但我们看到,似乎人类有一个恶性,就是同类相残。狼等凶残的动物,只有在发生生存危机时,才会自相残杀,以求自保。但人类却不是,甚至显得比狼更加凶悍。不论是为了争夺生存权、发展权,从蒙昧、野蛮的时代到文明时代,煮豆燃豆萁这种惨剧都常演不衰。人,没有彻底的仁慈观,只要有某种利益的冲突,人性的恶就会冒出来,置别人于死地。一部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也就是杀戮与被杀的血腥史。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观,人类可以不择手段牺牲别人。
所以,在“羊该不该杀”这个问题上,独裁统治者是没法让步的。因为祭祀作为封建时代重大的礼节,往往统治者都将其与政权的巩固与否捆绑在一起。正如让专制政权的当权者交出政权一样,那是与虎谋皮愚不可及之事。为了更加巩固统治、或者彰显独裁者某方面的人性光辉(譬如仁慈),可能会采取某些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正如用羊去代替牛进行祭祀一样,但这无法从根本避免这一场对动物的杀戮。
为什么要牺牲一个动物去举行一场虚幻的仪式,这本来是个神学问题。中国古代有无数用活人“殉葬”“陪葬”的风俗,这些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悲哀”二字不仅仅写在畜生头上,而是写在每个生命的头上。杀与不杀,并不在于你是人或兽,只在于你是不是符合操生杀大权者的利益观。也许在这个事件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关注一个动物的生死,其实正是关注我们的命运。
在这里我们也知道,制度永远比人可靠,也比人安全。至少,它会令死者知道死的原因。因为,能够救羊性命的,只能靠一个合理的制度,而不能指望一个人。
2008-3-18
孟子梁惠王上说到,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德政,孟子举了齐宣王用羊代替牛进行祭钟的事,说明他有恻隐之心,可以施行仁政。但我们知道,原文还有一句话:然则废衅钟欤?本来把那个仪式废除,羊就不用杀了。齐宣王为什么不这样做,而要用羊来顶替牛,令老百姓误以为他是吝啬鬼?这头羊究竟该不该杀呢?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文没有提供答案。但我们应该可以想到。
不久前,网上冒出了一些虐狗虐猫的视频,引起一阵阵轩然大波,不但导致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大发通缉令,通缉始作俑者,也激起不少学者立场鲜明的辩论(以易中天和鄢烈山为代表,见易中天新浪博客)。其中一派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爱惜;另一派则认为前者是在唱高调:未能事人,焉能事兽?正如孟子所说:“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回到我们主题上来:羊该不该杀?其实,这个问题的焦点不是羊本身,而在人。人该不该杀羊?这便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仁慈观。判断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就可得出他们的仁慈观。有人对猫对狗很爱惜,却对人(父母、兄弟姐妹、爱人)一点也不友善。我们称之为不彻底的仁慈,畸形的仁慈。佛家讲究博爱,不杀生。但人的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消耗自然界的能量。人从出生到成长,必须从其他物种身上(动植物)获取足够营养。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要成长就肯定会与其他物种进行争夺,引起厮杀。因此可以说,杀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生存必然之道。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意。但作为灵长类的高级物种,人区别于其它物种就是因为人有思想和智慧,懂得爱和创造。因此,人应该有天然的使命,慎杀、少杀或不杀,通过各种各样手段增加资源、创造资源,寻找替代物,减少同类竞争、同类相残。当我们无法做到杜绝一切杀生行为,那么做到不杀同类,尽量放过与我们接近的物种便功德无量了。这是人的终极目标。这便是仁慈。
但我们看到,似乎人类有一个恶性,就是同类相残。狼等凶残的动物,只有在发生生存危机时,才会自相残杀,以求自保。但人类却不是,甚至显得比狼更加凶悍。不论是为了争夺生存权、发展权,从蒙昧、野蛮的时代到文明时代,煮豆燃豆萁这种惨剧都常演不衰。人,没有彻底的仁慈观,只要有某种利益的冲突,人性的恶就会冒出来,置别人于死地。一部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也就是杀戮与被杀的血腥史。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观,人类可以不择手段牺牲别人。
所以,在“羊该不该杀”这个问题上,独裁统治者是没法让步的。因为祭祀作为封建时代重大的礼节,往往统治者都将其与政权的巩固与否捆绑在一起。正如让专制政权的当权者交出政权一样,那是与虎谋皮愚不可及之事。为了更加巩固统治、或者彰显独裁者某方面的人性光辉(譬如仁慈),可能会采取某些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正如用羊去代替牛进行祭祀一样,但这无法从根本避免这一场对动物的杀戮。
为什么要牺牲一个动物去举行一场虚幻的仪式,这本来是个神学问题。中国古代有无数用活人“殉葬”“陪葬”的风俗,这些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悲哀”二字不仅仅写在畜生头上,而是写在每个生命的头上。杀与不杀,并不在于你是人或兽,只在于你是不是符合操生杀大权者的利益观。也许在这个事件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关注一个动物的生死,其实正是关注我们的命运。
在这里我们也知道,制度永远比人可靠,也比人安全。至少,它会令死者知道死的原因。因为,能够救羊性命的,只能靠一个合理的制度,而不能指望一个人。
20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