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散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云横秦岭
火车由北京经郑州转而西行,再过西安到宝鸡南下入蜀奔向蓉城。西安到蓉城中间隔着漠漠大山,未过山时我只知道途经秦岭,想象秦岭是一道高耸入云如长城般延绵的山,割断了南北气候。到了秦岭才知道自己错了。
车出西安时,天近黎明,所以这座废都的古城墙在黑暗中一闪而过。本来计划买几个泥人兵马俑送给伊玩耍,站台内却没有卖的。这里是平原,火车飞速,很快这座给过我无限想象诗意的都城被甩在了背后。
出西安,天渐渐放亮,八百里秦川在铁轨的两边展开。
乍看陕西与华北平原没太大的区别,同样是麦苗青青遍野,土地平缓的延展。待到远望时才发觉它们是不同的。远处平地时有凸起的土地,看不到凸地上有什么。同车的旅客说,那是“原”原上依旧是一块小平原,我恍然大悟。读白鹿原时不明白所谓的“原”原来如此。
前进中稀疏地看到有一些土崖下废弃的窑洞,窑边长着荒芜的青草。原来,我一直以为窑洞陕北才有,没想到陕南也会有。看看那些新起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再看那些窑洞,有些光阴的苍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话确实有些意思。
未注意是那一刻,平原突然变窄了,隐约的看到了远山的影子。火车逶迤的驶向那些山,而后迅速的一头扎进了山里。
我心里疑惑,是秦岭到了吗?有人说,秦岭还远着呢,车还没到宝鸡呢?
宝鸡我知道,史书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刘邦兴汉于蜀,蜀地是他由衰专强盛的地方,因为蜀于三秦一山之隔。他被封蜀地后,采取了张良计,在陈仓(宝鸡)之战打败章邯得关中。控关中既可以拒诸侯于函谷关外,可出关扩展军事,秦统一中国也是以此先得蜀地,而后灭楚。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也点明蜀与三秦之地地关联,得巴蜀再得三秦,天下当在掌控之中了。所以,宝鸡是蜀与三秦之间很重要军事要地。
此时,我无意那些历史风云中的故事,自己只是个贪看风景的行路人。不说历史,不说感慨,还是把目光探出窗外,去看看那些山吧。
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
我要说:“不入蜀不知道山高。”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上,基本上没见过山。后来,天地南北的虽看过一些山,但是那些山都是一闪即过。当车行到山里的时候,我惊诧了——山连着山,山围着山,山牵着山,远近眺望,茫茫的尽是山。
以前读书,读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类的句子总是抽象的想象。如今,山就在窗外,清幽幽的不见一个人,只有绿色如泼墨的山水图画一样展现视野所到之处。酣畅淋漓的绿色从缓慢的山坡到巍巍山顶,无处不是绿色,无处不是山色妖娆。
近看有的如端庄如淑女绿色着身妩媚多姿,有的露出斧劈刀砍的悬崖如北方汉子的裸露出古铜肌肤,有的山峰平缓如一个侧卧的睡佛;远看群山如万马奔腾,也如草原上的羊群在幽静的吃草。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漠漠大山里有好多山里人家。他们的房子建在山脚或山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土石结构,青瓦为顶,没有围墙,非常简朴。彼此相隔很远,很多都是孤零零的在一处,也有在一块小平原上群居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小路,通向大路,而这些大路或许是通向市镇吧。每个小屋都有一个雷达接收器,应该是接收电视节目的吧。寂寂的山居生涯于游者来说或许是清幽美妙的,但是想想山里交通,人们或许是清贫的,也是寂寞的。或许这里的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寂寞,而后世世代代都甘于了这种寂寞。
据说,入蜀的铁道要穿过一百多个或长或短的隧道,我没细数无从计算,只觉得自己始终在忽明忽暗里行走。火车好像在追逐着绿色行走,有时在山谷,有时在山腰,有时在山顶飞渡。过秦岭的时候,火车就在山顶,看远山烟云环绕,低头向下望深渊绝谷。
车是顺着不知名的一条河行走的,开始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行了几百里后诸流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河面。河面上有零落的筏子,也有挖沙船,最后见到了载客的渡轮。铁轨逐河而修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水流经的地方应有广阔的山隙,水涌出山的路也应该是到捷径。并且,山里人家居住也是在有水的地方,市镇也往往靠水而建。铁路本就是要贯穿市镇的,所以暗合了河流流向。
在山里我还见到了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修长的木板远看如架在空中无物相托,如电影神话里的登仙路,令我惊叹不已。另外,还见到了类似恒山悬空寺的寺院,鬼斧神工般依山而建,色彩鲜明的沉在绿色的群山里。
车至绵阳时地面开阔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大概这是成都平原了。平原上布满了成熟的菜子,连绵不断,人家由稀疏变得稠密。又行一个多小时,车到了蓉城。蓉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入蜀山高,韩愈的诗里有“云横秦岭”一词,李白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我以为天下的行路难,何止蜀路?路艰难与否,还是看走路人的心境,若以情趣看路天涯咫尺,若无心咫尺也是天涯畏途。蜀路于我来说是“归”所以自有一番天高云阔。
2、蓉城印象
坐在春熙路的长椅上,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计算回来的日期了。
戊戌年四月末,我乘着如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火车,跨过经纬,穿越了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走近蓉城,不是诸葛亮的武候祠、杜甫的草堂、都江堰胜景、三星堆的招引,而是那脉脉温情——我的爱。
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时,扑入眼帘的是那种碧玉般的颜色。随后,我看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系的女子,巧笑留嫣的站在站前快餐的门口。那熟悉的笑容、婷婷玉立的身姿让蓉城最初的印象,荡漾起流水般叮咚音韵。
上了出租车,我打量这个城市,整个城都淹没在绿色里了,一排排绿树茂盛的生长如列队的军人整齐。
蓉城,天府第一城,虽然我是初来,意象里我们不过是故人重逢。
对蓉城我是熟悉的。伊的介绍,还有读来的各种介绍,虽是初来,但是对它可以如数家珍的一样了如指掌。所以,游走在这个城地名胜之处,握着雕栏玉砌如握故人的手,没有惊奇,只有淡定安然的温暖;徜徉在繁华如锦的街道上,没有惊艳的迷失,似乎在这里我已经走了千百次,梦里的如眼前的。
游走蓉城宛如顺着记忆的河流漂游。似乎我前世是锦江底的一块卵石,在江底沉睡千年后,投胎他乡幻化为人形。眼下的我不过是顺着前世记忆的脉略走过那些街道,走过那些风景,一切都如旧地重游而已。
在蓉城里越走这种感觉越重。
蓉城是我前世的家园,在今生我一番沧桑苍凉后,它让我重回这里。我从一座城游走进入另一座城,不停的奔波,可是它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座座空城。我走到那里都是漂泊,只有到了它的怀抱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蓉城于我浸染着乡土的色彩。那曼妙街道、徐徐而行的路人令我感到安心,走在那方土地上如走故乡的小径,窜入鼻孔里的是梦里故乡的味道。我模糊了故乡特定的色彩,一个人是有两个乡土的,一个是有亲情的故乡,一方是有爱情故乡。站在这个城的街道上,我知道自己只是从一个故乡走进另一个故乡。
在蓉城我没随着蜂拥的人流游览太多的名胜古迹。
名胜是对于游客来说的,匆忙的行走,走马观花的看,而我不是游人;古迹多的是苍凉的凭吊,伊人在侧,我的心境如花怒放,没有那么多的孤寂感怀。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我有一辈子时光慢慢欣赏,不急在一时。我更愿意慢悠悠的散步在街头巷尾,看看锦江的水,听听梧桐树下的风声,和身边的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随便聊聊。
或许,遇到一个人,遇到一座城。
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想念蓉城了。
想念锦里的小吃;想念武候祠里的高高松柏、绿色葱郁的樟树;想念川师里的粗粗的法国梧桐;想念青羊宫里的诸多的仙长、悠扬的钟声;想念琴台路古色古香的建筑;想念合江亭上的清风徐徐;想念廊桥上的远望;想念人潮如涌的春熙路;想念遍布街道的小吃;想念伴我游走的人儿,想她的笑、她的颦,她纤纤玉指上的温度。
或许,归宿并非某个城,可以归宿的只是心。
3、漫步武候祠
到蓉城的第二天,伊问我到那里走走?我说,去拜会一下老乡——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琅琊人,琅琊即山东临沂的古名,也就是老区沂蒙。琅琊是个颇出名人的地方,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魏晋时期的名震朝野的王谢二族的王家被称为琅琊王家。
孔明先生少年丧父,与弟弟随叔父诸葛玄去了南阳,后辅佐爱哭的刘备争夺天下入蜀。
他与我同是鲁人,又都扎根于蓉城,去拜拜他的神灵当是联谊。乡里之好,虽过千年亦觉亲切。
武候祠具体位置,据杜二诗里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想应该在蓉城郊外吧。我们乘公交不久就到了,我感觉怪怪的,但随即一想了然了,千年来蓉城不知道扩展了多少倍,我还以杜二的地图寻找,傻到家了。
下车,看到有轩昂门庭,朱红围墙的宅院,知道这是武候祠了。在中国关于帝王将相的古建筑都是这般样子,朱红显得肃穆,也有一种距离感,京城那些皇家园林、亲王庭院皆是如此。
入门时,恰遇到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长袍宽袖,金丝滚边的男装;纱衣透红,迎风而舞的女装。伊说,穿这样的服装应该很凉爽。我说,我穿上肯定像个土财主。在这一心兴复汉室的武候祠前看到峨冠博带的汉服,令人遥念羽扇纶巾的三国时代。
至门前,抬头看匾:“汉昭烈庙”君臣一体的庙堂,人称武候祠而不称昭烈庙,自是由来名位输功烈。这其中的典故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一闪既过,进入门里。
门内松柏耸然,左右有唐、明碑,其中一块是柳公绰书,旁边注释柳公绰为柳公权的哥哥(名人效应呵)。说此碑文章、书法、勒文皆出名家之手,号称三绝碑。我和伊笑说,我们搬走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过庭院穿二门进入正殿,殿中塑刘关张三兄弟塑像栩栩如生。老大刘备居中,老二、老三分在左右。在关张二人的殿里陪的有关平、张苞等人,还有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刘备的陪者不是他的阿斗,而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湛。阿斗是标准的虎父犬子,但是到了他儿子这里却有点隔代遗传了。当魏兵兵临城下时,阿斗同志要出城门投降,刘湛自刎殉国。蜀人怜其刚烈,恶阿斗的乐不思蜀,于是不塑阿斗像,而让刘湛陪着他爷爷。
殿前庭两侧有两廊内塑蜀国文武百官,这些人物都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中都曾出场。不过,这些文武百官尽是须发苍苍之辈。我们观看时说:“蜀之亡就此注定的。”这些人物都是刘备、诸葛同辈中人,到后主时期这些人物已经廉颇老矣。并且,那时蜀国并无少年英才出现,一个姜维难独撑大局。蜀国青黄不接时,而魏英才辈出。蜀国被势如破竹的攻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储备不足,而这个过错诸葛亮恐怕难辞其咎的。所以,进诸葛亮殿时心情有些复杂。
孔明先生羽扇纶巾、神态儒雅安逸地坐在正殿上,一派名相风范。三国演义中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就能得天下,可是刘备得了二人却依旧屈居西南。可见,得天下并不是全靠智谋,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重要的。另外,曹阿瞒、孙仲谋二人也不是吃素的,那是个豪杰蜂拥而出,瑜亮并存的时代。
但是,纵观全局诸葛亮确实了不起,刘备能够空手套白狼,从一个皮包公司发展到分疆裂土的一代帝王,诸葛亮功不可没。他助刘备之时,应该说那个时候他能审时度势,把天下形式分析的非常准确。只不过,后期诸葛亮失误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太迷信自己的能力了。
从另个角度而看:刘备死后,诸葛号令蜀国,阿斗不过是个象征而已。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那些话,无形中透露出诸葛亮权势之重,能够颠覆整个蜀国。当然,应该说诸葛亮无心颠覆蜀国,也没有篡权夺位的意图。后期的诸葛亮每日都在想的是恢复大汉,各种权力不舍的放一放,提拔一下后辈英才,培养出了一个姜维,但是独木难撑大厦之倾。就当时而论,忠固然是好,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无意中确造成了蜀国少年英才空无,他死后蜀国很快就翘辫子了。
蜀国,成于诸葛,亡于诸葛。
罗贯中是个天生的媒体炒作人物,他把诸葛亮塑造的神神道道的,呼风唤雨宛如神仙,牛的能赶上封神榜里的人物了。但是,就是这样神的人物,最后也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诸葛亮旁边两个偏殿里是他的儿孙诸葛瞻和诸葛尚。这两个也是虎父犬子犬孙,有勇无谋之辈。我看孔明先生跟刘备一样,都不是合格的父亲,并且阿斗不成材诸葛亮也要负三分责任,谁让他是阿斗的仲父呢。
但是,诸葛亮哪怕有千般的错,其忠义也足以让千百前来的人敬重。在武候祠过厅一侧有岳武穆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是从河南汤阴岳王庙拓印来的。纵横淋漓的书法,忠义的精神,二者是相通的。对着披肝沥胆的文字,遥想当年的诸葛,无论胜负败亡都令人感到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个文字不说其忠义,就以散文的角度看也是足以传千古的散文。难怪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秦岭时,曾无意中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实属不易。关二大意失荆州后,蜀伐魏没有其他的通道,只能穿越群山。漠漠大山千万重,没有一片孤胆、一片至诚忠义,绝难跨过群山。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诸葛亮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过武侯正殿,后面是三义庙。那里磕头下拜的人很多。那一天是四月五日,据说是关公的诞辰日子,服务人员跟我们解释,说应该上一柱香。我俩笑,原来解释是为了兜售香火。虽然我们不信神鬼之说,但对关公这样的人还是敬佩,分别念念有词的拜了拜。具体许什么愿,只有天知地知神知她知我知了。
三义庙后面还有结义楼、戏楼,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整个武候祠中轴线上的建筑就算走完了。过桃园时,我们说三义庙、结义楼等应该建在这里,名副其实呵。与桃园毗邻的还有其他一些庭院,不过都零碎,没什么好看的。后来,去了毗邻武候祠的惠陵——刘备墓,没什么建筑,只有一个高高的土坟,据说里面埋着刘备和他的几个夫人。面对这些,没有什么感叹,也没有怀古幽思,我们一路言笑的进去,围着坟走了一圈,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出口。
武候祠内除了主殿之前,其他的地方松柏并不多,多的是樟树。樟树的木头是做衣橱的好材料,也可入药煮水有消炎正骨的作用。我揉碎了一片樟树叶,放到伊的鼻子前,一股药材味道扑鼻而来。伊嬉笑着逗趣说,让我来这里当清洁工扫尽所有樟树叶贩到北方,或者夜间伐一棵樟树弄到北方,是发家致富的门径之一。
我们在巴蜀文物陈列馆旁边花架下面休息,阳光穿过樟树的枝叶斑驳的泻在地上,伊靠着花架眯眼打盹儿小憩,睡的样子娇娇的。时间真快啊,已是下午时分,希望它停住,让我们在永恒里一路言笑的奔跑。
4、温读伊的旧时光
川师在蓉城狮子山山麓,是伊的母校,她已多年不曾回去了。
来蓉城前我就有心去川师走一走,所以伊一提议我立即四肢朝天的拥护。在春熙路站牌前等车的时候,伊说38路直到校门。我随意看看途经的地方。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38路不过川师。伊笑着说,怎么可能?看后眉尖紧蹙郁闷的信了。我说47路区间到,正说着看到带47字符的车过来了,便匆忙上车。哪知,车刚过川大竟然说到终点站了,一问才知道上错了车,上的是47路,我们笑,而后打了一辆“摩的”
摩的是北方人对摩托三轮的称呼,蓉城人叫它耙耳朵,很生动有趣的名字。在北方城市里这种车在市里是被禁止的,只有城郊车辆少的地方有。那个师傅的技术不错,穿街过巷,在路口急拐弯也开的四平八稳,一路下只走捷径,直送到校门口。但是,我还是嘱咐伊以后不要坐耙耳朵,容易出事故。她顽皮的笑。
校门简朴而大方。伊说,这里原来是后校门,如今却成了正校门。过校门是斗折蛇行、起伏的斜路通向校内,路不宽,一旁有板楼顺路势而建。路起始光秃秃的在白花花的太阳下炙热,任伊的御前侍卫的我打伞遮阳。行不久转而右行有了绿荫——法国梧桐,我们放松的慢行伊为我指点着路旁建筑。
西行路转而南下前行几步又有一条通向东的小路,路途中有许多小商店,都是二层小居民楼的样子。伊说,这条路尽头有个小门通向狮子山,她们逃课时带零食呼朋唤友去山上玩耍;山上有树林、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斜靠树木聊天、看书——小说,是很好的避暑之地。路边的小居民楼是农家的住房,原来都租给那些在校偷偷同居的情侣。我们走到小路尽头,小门已经被封死,左右寻找没找到出口,伊怅然若失。
出小路继续向前走,左边有一栋惨绿色的旧楼,伊说这是她们的宿舍楼。她住二楼最里面倒数第二个窗户的204室,上铺。楼内六张床,每天晚上六位大仙开“卧谈会”到深夜,早晨放下帐子呼呼大睡。学校来查,不理他,继续梦游周公,从来不惧的。
我们看到楼下门口站着几个男生,引颈向里探望,目光焦虑急迫。女生宿舍楼不许男生进,这是许多学校通例。伊说,每到情人节这里有多情公子剧傻一样围站等待,手捧着鲜花,女生进出时大笑。我想,如果若干年前就认识伊,那些剧傻般立杆的男生群里也有一个会是我的。我不遗憾那时不认识伊,虽然错过了许多光阴,但是我追究是赶上,有何不知足的?人海里有缘的人相逢了就是幸福。
伊说,当年在楼门口就有一台电话,有一个老太太守着。每当有电话来了,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204、205——电话。那些谈恋爱的公主们就屁颠屁颠的来接电话,电话粥要是堡长了,就用哀怨的、含烟似泣的目光望着老太太,博得其软弱心肠的同情。我想,如果以一位女生宿舍下老太太的目光写一部女生宿舍下的男生们,一定好玩。多少男男女女的青春、爱情离合都在女生宿舍楼下繁华着、荒凉着,直至湮灭。
望着那座楼,我问伊进去看一眼吗?她没说话。想来,情绪是复杂的。有的地方,我们想念它却不一定要走进它,遥望一眼,那些笑声往事就能顺着记忆的河纷呈而来。朦胧是一种美,当太具体了,记忆反而要荒凉了。
我们顺着路继续向前走。伊说,当年在这条路上,有个夜深的时候有对情侣牵手而行,学生会纪检队的人在后面喊:“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伊笑着说,我听后笑的要晕了。我们望着相扣的手,不约而同的说:“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而后,再次大笑。
望着这条素淡路,我觉得时空恍惚。每个大学都有这样一条路,男生们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路的终点,而后在回归的途中或喜悦、或惨淡的离去。楼中的这些少女如深闺中的公主,她们也在翘首张望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到来。她们欢天喜地的喜欢一个人,把心事藏在楼中,如一朵等待绽放的莲花。这些梦想一般都会在或许毕业时,凋零落入尘埃,然后等到若干年以后站在时光边缘一一回放,直至忘却。
路尽左行有一小桥,桥下是流水,两旁垂柳依依,有三两学生在看书。流水尽处是个操场。伊告诉我,操场旁边的楼是翻修的,原来这里破破烂烂是一些简易的类似工棚的东东。新生报名就在这里,她来报名时候看到这些破烂货,心里巴巴的凉。因此,操场得了一个雅号——风雨操场。我遥想多年以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挤在人群里,拿着报名表不安稳的晃着,用巴蜀方言喊着我是某某。想想就很搞笑。
折到大路上,路通北大门即原来的正门,是时天不早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伊说出门有卖吃的,可以祭祭五脏六腑。我们边走边看着路旁的雕塑,但是却猜不出他们是谁。我跑到雕塑后面看看人名注释,谁知却没有。伊嬉笑的说,川师老师们“高瞻远瞩”怕学生四年时光无以打发,于是塑了这些无名的塑像,让广大同学们慢慢的猜。
走了不一会到了北大门。这个门有些意思,它的造型宛如“门”字,只不过上空水泥横梁中间空有两根铁棒成z字形连接,形成对称结构。伊说,横梁连接处原来是空的,同学都说川师真穷啊,大门连修完横梁的水泥都买不起了;后来,学校在横梁中间连接了两根z字形的铁棒,于是又传出笑料,川师大门好破啊,钢筋都裸露出来了,川师大门要裸奔喽。
到大门处看到外面尘土飞扬,问讯值班的人才知过去的饭店什么都搬走了,这里成了荒废的校门。于是,我们回转,一路觅食,走过了街街巷巷,伊记忆中的餐厅及其当年校园红极一时的网吧也没了,颇有人是物非的苍茫。后来,我们在学生餐厅吃了一顿小炒,多年不吃学校饭,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出来后,还一个劲的说,味道好极了,真实惠,一副贫下中农忆苦思甜的嘴脸。
伊指着餐厅旁边的商店说,这里曾经是食堂,卖套餐五元一份,以前懒得刷碗时就来买,当时感觉好贵的——呵,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酒足饭饱后的我们走过伊当年停过的水池、花架、草地,看着那些红色浮萍、绿色的藤、绿荫下的亭阁,说着当年伊的事情,有言笑,有默然。说着这些时,恍惚那些情景在我梦里出现过,很熟悉。犹如宝玉见了黛玉说的:“这个妹妹我见过。”
不觉间,我们走出了校门。回望川师,那一簇簇斑驳的阳光悄然的从东转而向西,在阳光里恍惚即看到了过去的伊,也看到了我。若干年前,伊一路奔跑的走向这所学校,而后又一路奔出;恰时,北方某城也有一个男子正在一路奔跑。他们将会在某个时间的交叉路口相逢,然后一路浅笑的携手走下去。
5、摇签青羊宫
有人说,未到过武候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焉能算到过蓉城。这话令我暗暗惭愧。
那日,天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午时雨才了小一些。本来计划去都江堰的,但看看天已晚,只好作罢。伊说,青羊宫比较近,我们去那里吧。我问,青羊宫是什么地方?伊非常惊异的问:“你不知道?看来还是蓉城宣传力度不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青羊宫。
青羊宫是一座道观,大概在春熙路以西。从春熙路上车,不久即到。下车,即看到对面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门额上题着“青羊宫”字为金色,绿色托底。牌楼顶部以琉璃砖瓦覆盖,楼下的门宽大,两边有对联。门前有俩尊硕大的石狮子,还有一些道家标记,在一侧有收票人,初进时是俗衣人员,后来重出门照相时是一位头挽双髻、白色短衣、颔下有须的道长。
入门绕过迎门墙可以看到一座大殿——灵祖殿。不说其殿气势恢宏,就说那门前长宽可容几人的炉鼎,在其前也显得渺小。炉鼎内香火旺盛,红烛高烧,蜡泪高香的味道盈满院落。院内人头攒动,许多人烧香顶礼膜拜。我们未进殿看到大殿右一侧有个青羊宫介绍,于是停了下来。
上面说:老子在周朝时是周天子的图书馆馆长,他看到周朝廷衰弱,于是辞官西出关去隐居。出关时,遇到关令尹喜,尹喜让老子把胸中锦绣写出来,于是老子著述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写完书要继续西行,临走的时候对尹喜说,如果对书参修千日可到成都青羊肆寻他。后来,尹喜参透书中道德之法,到蜀中西寻老子,途中见一牧童牵一只青羊在走,于是忙来问询,牧童回答了他的问话,突然间消失了,却看见老子端坐在上。于是,尹喜就在此地建宅苦休,终得大道,白日飞升。他所建的修道之所即为青羊宫前身。简介后面还有关于老子身份的一些道家传说。
进殿里有神像,在神座旁边有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有个法器——像个正放着的碗,旁边坐着一位面貌清癯的道长。我问道长,法器唤为何名?他说,钟。往常见到的钟都是垂吊着的,怎么这个像碗的东西也叫钟?每当有信男信女俯首参拜时,那道长就用小木锤敲一下钟。钟声悦耳悠扬,沉静中有一种可感受到却无法形容的庄严,宛如置身于清朗山林,俗尘远了、名利远了,只剩下幽静中自我的清静。声音在肃穆的殿里回荡,有如醍醐灌顶一般,确实有让俗心洗涤的感觉。殿后是一座女神像,据说是观音大士。哎,这个观音大士不是佛教如来佛祖的弟子吗?怎么又成道教里的人物了?我与伊疑惑不解。
出灵祖殿,花木葱郁,看路旁花木似乎是修剪过,不是道家无为的生长。行不远,有一大石龟驮着一方石碑,石碑正面字没注意,后面是道家谱系。我们仔细的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王重阳、全真七子,呵,在中下方竟然找到了。王喆道号重阳真人,其下方分别是马钰、丘处机等等全真七子,竟然还找到了下一代全真教掌教真人尹志平。当然,我们明知道这个尹志平和金庸小说里那个人物没一点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指着他的名字笑。
据我自己所知,王重阳创立了道教北宗,全盛于丘处机时期,并且丘处机本人会见过成吉思汗,得到元朝的支持。元灭金国后,特赐北京白云观于丘处机。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爷,他的功绩在于不炼丹、不求长生、清静无为的清修养性,并且他认为佛典、儒学和道家三者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所以他主张三教相通的思想。因此,他的思想对当时道教的画符、捉鬼、炼丹、求术的茅山道教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可惜后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合流又夹杂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不过这是话外之题了。
过乾坤殿,后一院落绿树葱葱,花木繁盛,八卦亭隐藏其中,亭集道家建筑艺术大成,气势雄伟,镂刻精湛,亭底座四方形,木石结构,顶为圆形,亭身两层,重叠飞檐翘角,八角对八方象征着八卦各主一方。亭内画粱雕栋,全是木头钩心斗角连接,有许多柱子,每根柱上栩栩如生盘绕着金龙。迎面柱子上楹联,左边柱上:不神以为神;右边对应:无极而太极。亭内似乎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依然有蒲团有法器,有清幽的钟声。亭前有一太极图,阴阳鱼意味着太极分两仪,周围是八卦图形们,再外围是子午寅卯等等十二生肖。这个亭子建的很特别,让我们流连许久。
八卦亭对着的是三清殿,是青羊宫最重要的建筑。其气势雄伟不用说的,其他诸殿如百鸟朝凤,众星捧月之式。就其殿前庭院也十分广阔,八卦亭只在院中,有合抱之势,门庭庄严肃穆,高大浑厚。门首有一联:
柱下史兴,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阙先声;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源;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我看这副对联,觉得它本身体现了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把佛教慈悲、儒学恕道和道家的无为清修融为一体。其实,就连基督教、伊斯兰教算上,诸教的最高境界都是差不多的——对天下苍生的怜悯。
三清殿前热闹非凡,因为有两只羊一口钟。两只羊青铜铸造,非常好玩,一只头上就有一个角,其形状是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融合了十二生肖的特点,形似羊。据说,手触两只羊可以消百病,我属羊当然与其相亲了。那一口钟很大,不知道是青铜铸造还是铁铸。我们往往说“晨钟暮鼓”我想撞响时应该是早晨吧。看着那口钟,我想起了新乌龙院电影里,吴孟达抱着郝劭文用头撞钟下面有个老和尚敲木鱼诵经的情形。
进三清殿,就如走近封神榜书里,全是书里的人物。正面坐着的那三位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上老君,这三位是道教最高的神仙。别看西游记里孙悟空把太上老君一口一个“老官”那样叫着欺负着,其实太上老君在道教是个了不得人物。他也就是老子,道家的思想是从他的著述道德经里演绎而出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事情。在中国的神仙谱里,那些掌管天庭的神仙都是道教里的,包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等诸仙。在中国天庭神仙谱里找不到儒家的人物,也找不到佛教的人物,观音菩萨、济公等等都归西天如来管与中国天庭无关的。三清殿左右两侧各有六位真人,都是封神榜里的人物,有哪吒、二郎神等人的师傅。关于他们的事迹如有兴趣,可以参照封神榜,那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仙来历说明,可算的上非严格的道教系谱。
过三清殿,后面是斗姥殿,按下斗姥殿不表,且说它前面的那面照壁。照壁为朱红色,上面有三个凸出来的阳文:福、寿、禄。很多人站在远处,闭着眼慢慢的走过去去摸字,以祈福、祈寿、祈禄,但是看到好多人甚至走到照壁外侧什么也摸不到。我们在旁边笑的一塌糊涂。我好奇,让伊去摸,她不去。我跃跃欲试去摸了。站在远处,对准那个字的位置,闭上眼,去摸“福”字,竟然摸到,然后信心大增。我说,替伊摸一个“寿”顺利过关。而后,又为我们两个人把“禄”字摸了一个正着,次次不落空。其实,这些摸字就有一条,看准字的位置,然后走直线。赵本山不是说了嘛,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我嘛,就是一心逮住耗子的猫。伊问我,你是不是睁开眼了?这个事情,我向毛主席保证,自己确实没睁开眼。
转身就是斗姥殿,里面供奉着斗姥,容光照人。据说,斗姥是玉皇大帝他妈,应该就是在清宫戏里面乱叫的太皇太后,或者老佛爷吧。她生有九子,除了玉皇大帝外,其他的也是各管一方的诸侯。(看来天上和人间权利划分差不多呵)在它神像前面很多求签的,跪在蒲团上,神色虔诚的祷告一番,然后摇签。小道消息说很灵验。请原谅,我是山野匹夫,也迷信一把。我跪在蒲团上,伊在一侧站着,我看了她一眼,祷告一番,于是就昏天暗地的摇啊,竹筒里的签不出来,我不管它,只管摇我的。摇到最后,签已经落地了,我竟然还不知,伊叫我方住手。
去领签文的时候,老实说,虽然我不信这个但是心里却有几分忐忑。但是,我这个人生来就是事到临头决不退却的拗性子。领签,我的天,斗姥大仙真给面子——上上签,我们非常欢喜。世人都是这般,抽到不好的签,便抱着人定胜天的思想,抽到好的便是天作之合了。对我来说,好或不好都无法改变自己,无论是春和景明还是风雨兼程我都会继续我的爱,忠于情而不忠于神。但是,抽到上上签还是扑怀的欢喜,谁不喜欢讨个吉利彩口呢。签文:“我本天仙雷雨师,吉凶祸福我先知。至诚祷告皆灵验,抽得终签百事宜。”旁边有诗注,我们愉悦地讨论着出了斗姥殿。
斗姥殿之外尚有唐王殿、老子降生台等等一系列建筑,恕我不明察秋毫一般一一介绍了。在青羊宫主殿建筑右侧有一别院颇有意思,墙外画着道家的各种传说图象,精美艳丽。我指着一个提花篮的花童说,蓝采和。伊笑我,看见捧兔子的就叫嫦娥姐姐。墙壁上还有一些道藏里的劝世语,排成宝塔诗的样子。
院内,山门门庭里供奉着财神赵公明、道教护法等等诸神的塑雕,向里是个广阔的品茶所在,布置是太极八卦图样,屋脊上有青龙白虎星宿镇守,轩窗低榻,竹帘悬挂,丝竹之声如淙淙流水激石而鸣,茶清景幽。
时逢有零星落雨,我们在古筝弹奏中走出青羊宫。门外车水马龙的喧嚣,我们本是俗尘中人,梦一回蝶,然后继续投身于红尘洪流里,为爱、为幸福走着自己的步伐。
ps:插曲一则:我们游累了坐在灵祖殿侧长椅上小憩,伊在庄周梦蝶时,有一女修道之人赞伊端庄秀丽,与我说道,说我与伊眉宇之间有世缘之像,还说我与道有缘。并且赠我三册书,道德经、祖师宝训和灶王经。我想,无论道不道的我不关心,知晓的伊与我有缘就可以了。我呀,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6、过琴台路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凤求凰
蓉城里有几个躲不开的人,司马相如是一个。
蓉城是司马相如的故乡,他家世居于此。我想,关于他不用多说,就算没读过他的传世之赋,也应该听说过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当然,少年时期他还不叫司马相如,而叫司马犬子。犬子,是他老爹对他的昵称,如过去好多孩子小名叫狗儿、狗剩、贱货一样,说是小孩名字取得越贱越容易长大成人。所以,那个时候若在蓉城打听司马相如肯定没人知道,但若问司马犬子或许就有人知道了。
后来,司马犬子可能感觉名字不雅决定改名——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生数出蓉城,又数返蓉城,并且在蜀地为官数年。所以,蓉城与司马相如渊源甚深,此地与他有关的传说及其地方有许多,比如抚琴台、琴台路等等。
抚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抚琴的地方,但是后来发现它与司马相如不相干,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地上皇陵。琴台路在王建墓的左侧,传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小酒馆就开在这里。不过,据我所知这是蓉城民间自我标榜的牵强附会。
卓文君在某个夜里跟着司马相如私奔后,一路跑到司马的老巢——蓉城。当时他们并没有开酒馆,而是文君卖掉从家里带出来的首饰供司马相如摆排场耍豪情。后来,他们没钱了,文君哭着闹着要回邛崃老家。于是,他们回到邛崃卖掉车马,竖起了酒幌,开起了一家夫妻店——小酒馆。文君布衣荆钗当垆量酒,相如短衣打扮洗锅碗瓢盆的涤器。
那日,我们从青羊宫步行到琴台路时,天色已半下午,凉风习习。蓉城是个适合散步的城市,走在街上不必有游玩时猎奇的想法,缓缓的走,慢慢的聊,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是时,街上行人不多,很幽静,我们徐徐而行,言笑着浸沉在两个人的光影里。
乍一看琴台路以为是个文化场所,古建筑连绵悠长,青砖铺地映照着整条街古色古香。街正入口牌楼耸立,迎街是一匹骏马拉车仰首奔腾,路中两侧是一条绘有图案的青砖,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像汉代的壁画中的人物事件造型,逼真的很。路两旁是青砖素色楼阁,蔚然高耸,很是气派。伊说,每个楼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一座是文君楼。
不知为何,原来我对古建筑这些东东很喜欢观察它们,然后工笔细描的把它们描绘出来,但是到了蓉城后我懒得细看这些东西,只想浸沉在环境里,体会心中自我妙境。或许蓉城与我游耍次之,兴趣不在景,而在于人。
其实,若留心周围,琴台路不是文化休憩之地,而它是一条商业街。伊说,这里也叫珠宝一条街,但是蓉城人很少到这里来买,大部分是外地人——旅游的,东西死贵,专宰外地人。我笑。其实,它就如北京王府井一样,本地人很少去,但是它之所以繁华在于外地人把它当成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差不多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这样一条街。
我们无心关注这些珠宝店,只是随意的走,随意的张望。后来看到了一家书画店,店名五个字草书写成,我们连蒙带猜的只认出了“成都”两个字,落款看出是于佑任题。我们好奇后面三个字,于是伊在那里等着,我到店里问,看看究竟后面三个到底是什么字。服务人员态度比较好,说,店名叫做“成都诗婢家”是于佑任的真迹。
在北京寓所里有一副条幅是于佑任的诗,写的豪气飞扬。是:“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曾经还读过他的古体诗望大陆,诗里慷慨悲壮,充满了思乡而不得回乡的感慨。能在这里看到他的真迹很是喜欢。
街的中路右去,有个戏院,伊说是用方言唱的川剧。京剧用普通话唱我还听不懂呢,估计川剧让我听是:洋鬼子看戏——傻眼啦。不过,我听四川话如果对方语速不太快,基本上都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如果语速快了那就跟听天书一样了。蓉城人的语速相对比较慢,而重庆话语速快;蓉城的发音闷,重庆语言轻、快、尖。我大学有个校友是重庆的,听他跟家人打电话简直如坠迷雾,不知所言。伊笑着说,我同蓉城人交流不会产生大的障碍,最低程度对方能听懂我讲话。
我想,过去那些皇帝一定要懂好多方言,要不然那些各地官员朝议时,皇帝老儿岂不是老要说:“哎,司马相如啊,你说什么,朕没听明白,你再说一遍。”在蓉城第一次现场听人称“老子怎么怎么样”觉得挺好玩的,倒是没听人骂“龟儿子”之类的俚语。不知道,司马相如、扬雄等等川籍官员人,会不会对着皇帝无意中带出家乡方言,说:“老子有事上奏。”呵呵那一定会很热闹啦。
琴台路另一个街口比较风雅,右侧有一张大理石做的古琴,用手指头粗的油丝绳作弦。不远里侧有一方石碑,碑上刻着两首传世情书凤求凰,书法和情书都很好。伊说,你看人家写的情书,你呢?她望着我嬉笑,顽皮的神色里有几分揄揶。我莞尔晒笑。
文君暮年写过白头吟和诀别书,但司马终究算个有心人,白壁微瑕却瑕不掩玉。或许过于苛求佳话完美近于无聊,可是我们依旧愿意品味佳话时一切完美无瑕,那时合上书卷心情怡然。佳话终是别人的故事,于今而言斯人远矣,我们只能在烛光摇红里怅然的遥望,而后过着自己平淡却可以白头终老的生活。
虽然此地未必与二人有关,但蓉城总是司马相如的故乡,过琴台路兼怀二者吧。
7、川味
当写下这个题目后,我仔细一想,晓得这是个大而不当的文题。川味涵盖太广了,从不同角度来看蜀中的任何土生土长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川酒、川茶、川菜,更广义的包括川剧、川人习性等等。所以,要提前声明,我所写的川味是非常狭义的,只是我所品味到的蜀中之物。
入蓉城有两个事物是你无法躲避的,除非你是个瞎子,或者你绝食——蓉城的女子和狭义的川味。关于蓉城的女子我不想多说,伊人在侧叹而观止,甘愿做个瞎子跟在后面,顺着她脚步大胆的在蓉城里游走。在蓉城实行绝食的人,估计一般都是智商低于零的脑积水患者,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在这个美食的城市绝食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嘛。
伊赐予我的绰号为“二师兄”估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只知道吃;其二是像二师兄吃人参果那样,一口吞下,贪吃而不辨滋味。
其实,我呀也就是馋一点,往往还没等到嗅觉器官感反应过来,食物就下肚子了。所以,一般请人或者被人请,他们问菜的味道如何,我往往说,嗯、一般、可以吧、还行等等诸语。不相熟的人都以为我的口味比较高,他们那里知道我味没品出来已经吃饱了。
吃饱后去看满桌子食品就如同爱情心有所属后看其他女子,纵是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美貌女子站在前面,感觉也不过是寻常姿色。我之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因为子曰:“食色性也”吃跟爱情是平等的。所以,人的“馋”如同夫妻经纶大义一样,不必害羞的。
言归正传,还是说吃。吃是人人会,但是不一定人人懂。有人说,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听到这样高深的论断,我往往望风而逃,因为我的吃时停留在“会”的层次,也就是温饱的水平上,而那个“懂”太高深莫测了,不敢妄谈。
蓉城是个美食城市,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吃的是鲁菜。从前认为鲁菜是绝顶天下的,后来到了几次南国就不言语了。世界美食在中国,中国美食在南方,相对南方的美食北方的食物是粗糙的。但是,对于南方的食物我有好多吃不惯,比如粤菜。有一年我去广东,在那里七天,竟然食不下咽,回到北方一番狼吞虎咽活象饿死鬼一样。其实,原因很简单,粤菜里甜食太多,而本人是向来不吃甜食的,甚至包括甘甜的水果。除了甜食,我就是生性喜辣。我欣赏那句话:“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山东虽然也吃辣,但是辣的有限度,不过把辣椒当配料。大学时候我有两个好友一个是蜀人,一个是贵州的,从此我就与辣结下了缘,颇有些不辣不下饭的感触。但是,以前吃辣不得方,每次吃过火锅都要闹肚子三天,后来经过伊的指导治愈了这个毛病。
蜀地是个麻辣王国,麻辣是这里的标志。前几年,有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唱得蜀地女子的麻辣性格。伊是个正宗的辣妹子,但是说到吃辣,她要甘拜下风。我俩吃饭,倒是我像蜀人,而她像外来的,只不过她的性格有辣妹子的爽朗与清丽,我喜欢的爽朗与清丽。
现在在北方若问最兴旺的饭店,恐怕是川菜位居第一,它在北京也有强龙压倒地头蛇的意思。在北京我上班的地方,不长的一条街,饭店若干,最有强势是三处川菜馆“麻辣诱惑”、“蜀中居”、“巴蜀菜府”
一个地方的味道在外地是那些大菜,像人民代表一样代表着风味。其实,一个地方的正宗味道并不是那些名菜,而是那些小吃,那些大菜因为出名便飘扬过江、过海的到了外地,混杂了当地人的口味,往往就如隔夜的饭,虽然还是那饭,却因为隔夜都变质了。那些小吃,因为有让人品尝的意图,所以往往保留了正宗的味道。吃,不在庙堂之上,不在星级饭店宾馆的饭桌上,而在民间的小吃。
我刚到蓉城的那天晚上,伊带我穿过春熙路到串串香吃的串串。那天的麻辣真是过瘾,吃的满头大汗,只叫爽。那里的串串也是便宜,一毛钱一串,跟白送的一样,我瞠目结舌的看到周围的端着提篮一下锅一篮。相对在北京的麻辣烫简直就是垃圾,现在回味那个串串的香味还在舌尖徘徊暗生津液。
我们去武候祠后去了小吃一条街锦里。进入锦里,琳琅满目全是吃的,我们先是走了一圈,先有了全局概念,然后从里端开始边买边吃。要是以我过去个性会停留在一个摊位前一直吃饱,而伊不是这样。她晓得我这没吃过那没吃过的,每一样我们都是买很少一点浅尝辄止。
锦里的小吃都是现场做,你看着那小吃经过一道道手续做成食品,飘着香味。他们的加工动作像舞蹈,很有趣。最有趣是“三大炮”当时,我们正在旁边吃外面是凉皮,里面有各种菜丝淋上佐料,各种味道的春卷,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巨响,吓了我一跳。只见它,用糍粑坯料团成圆球的东西,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伊说,三大炮糯米做成软糯,香甜可口。由于是甜的,为我不取,伊笑说多少天下美味就此错过了。
我们吃了各种口味的肠粉、叶儿耙、糍粑、牛皮糖等等东西,从里吃到外。伊吃牛皮糖的时候,牙差一点给粘下来,我看见糖虽然不吃但也觉得口渴,一瓶瓶的喝水。虽然我们一点点的吃,可是出来的时候,我那本来浑圆的腰围又暴粗数寸,挺着的不是将军肚了,而是孕妇的肚皮。如果穿上孕妇衣服,到公交车上肯定有人给我让座的呵。
在这个吃的国度,吃遍布大街小巷。我对伊说,蓉城的川菜馆、小吃等等跟外地的川菜馆最大的差别不是在菜的味道上、品种上、服务上,而是是名字上,外地的到处都表明着成都小吃什么的,但是蓉城的小吃没一个标明的。
在蓉城的日子,我好像每天都是饱饱的,吃饭的时候吃的比在北京时还少,大概是伊坐在我对面吧。俗话说,秀色可以餐也,对着一个仪态万方、千娇百媚的女子,就是不吃,饱嗝也是一个个向外打。
蓉城的小吃多,像龙抄手、钟家水饺、赖汤圆,还有“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家包”的韩家包子,这些我们都并没有急于去品尝。蓉城是一个将来用我一生去品味的城市,有一生的光阴慢慢地去欣赏、领略与品尝。
我喜欢这种在小吃上留连的情景,两个人一块不拘掩笑的玩,纵是匆匆光阴也有平常日子的味道。对她来说我不是客,不用去那些犒劳远方朋友的正然危坐之地;与我而言,不是宾,而是归人,要得就是寻常百姓的润物无声。平常的日子,就这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把日子化成平稳流淌的大河,不息的流动,日日夜夜,年年岁岁。
川味,川味,伊才是我正宗的川味,没有她纵然山珍海味也是如同嚼蜡般的淡然无味。醉翁之意不在酒,雪羽之味不在菜,此中有深意,欲说亦无言。一切还用说吗,都在眉眼之间了。
8、泸州之行
车出站后,天飘起了零星的雨,道两旁的树在雨中鲜亮,有一种幽然的诗意。
从前看过一本书里说,自古诗人多入蜀。当时,尚且不服,如今心悦诚服了。但见这绿色就足以吸引那些文人骚客了,更何况蜀中是三样俱全,有酒、有窈窕女子、有景,焉能不吸引那些风流才子们。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盛产酒的地方——泸州。
泸州是桂圆的故乡。泸州桂圆固然出名,但要同泸州老窖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听说,南方有一家饮食老字号,一锅汤熬了百年,号称:百年老汤。百年,追究起来也不过是上个世纪清末时期的事情,若是说起泸州老窖那是“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公元1573年,是大明王朝那个二十五年不理朝政的只在后宫泡mm的皇帝万历初登皇位的第一年,泸州老窖的酿酒泥酒窖就是那一年建成。四百多年过去,昔日喝酒的人都“但愿常醉不愿醒”的做神仙去了,但这个用泥做的酒窖故迹依然在,并还被使用着。被誉为:国窖1573。
而我们去泸州就是为了吃酒——吃喜酒。婚礼是在泸州举行。新娘泸州人,是伊的好友,邀请伊做她的伴娘。于是乎,我就有了蹭白食的机会,做随军家属吃大锅饭去。
泸州去成都二百五十公里左右,大概四个小时路程。
车行不久即上了去泸州的高速。路斗折蛇行,很快便把成都平原摔在了背后,一头扎进了雨气笼罩的苍翠山里。
山中行车不是第一次。过八百里秦川时,火车在秦岭山头跌宕奔跑曾领略过,但坐汽车过山穿水还是初次。火车上看景宛若雾里看花终隔了一层,而汽车上看景就有身在其中的趣味。路在山间若一条飘舞的青灰丝带,矫若游龙的游动在满山遍野的绿色里。以前写字喜欢用“满山遍野”形容天地,其实对于我这个二十岁之前没见过山的平原小子来说,这是一个意会、想象的词。当入蜀之后,真正领略了满山遍野的意境,随时随地都是满山遍野,足足的看个饱。走不尽的山,看不完的丘陵,望不穿的绿色。
山岭沟壑之中有人家居住,依山傍水住的甚是舒展明朗;偶有耕牛田间食草,摇尾自得,甚是得趣。水绕过农家,流经水田,青青秧苗,农人耕作于其中,远山近山农家的鸡鸣鹅唱,还可以看到那一一墟烟,山影宛如泼墨,这一切都在画景里了。
平原住户都是群居,一家家排列,首尾相联,山中居家因为建房平地颇为难找,寻到一处只能一两家,三五家都很少,顺山势而建,自有特色。像极了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某某山庄,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否隐藏着隐士一般的绝世高手。阁楼衬在绿色里,与绿色浑然一体,从山下一条小径曲曲折折通向幽静的庭院,浩荡山河,有一种风月洒然的响亮。
路蜿蜒游动,车亦起伏摇荡,像个摇篮。伊在我的身旁,上车后她闭目养神如一位大仙,岿然不动。在摇篮般的车上摇摇晃晃,不一会她就月朦胧、鸟朦胧安稳的摇到了外婆桥。我一边窗外山中变幻的景色,一边看伊那随车攒动的鼻尖,清秀的面孔犹如起伏的山影,觉得很有趣,暗自好笑不已。
要问我笑什么,我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佳人在侧,犹若皓月当空,景致有它自己的天然妙韵,我只觉得这尘世好,却又说不出来那里好。只觉得尘世花月静好的美妙,岁月安稳的恬然。
车行逶迤,到一地,山势平缓。伊似乎有第六感觉,突然醒来,星眸半睁,说这就是龙泉驿了。“啊,龙泉驿!”我探头外看,山影淡远,未看到桃树。据说,春季龙泉驿的桃花很美,姹紫嫣红,如今虽然桃花谢去,但桃树在的。可惜,不能下车寻一寻桃树,坐在树下吟吟桃花诗,喝喝桃花酒,只是不必遇到桃花女了,让崔护独自寻去吧。
车在内江车站停了十多分钟,而后继续前行,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泸州。
下车后,我抬头望,暗吃一惊。城竟然在山上。伊笑我平原小子少见多怪,我也自笑。听说,重庆是座山城是在山上,但是我没去过,这是初见山城。远看只道那是一座绿树遍野的山,细看方知山上高楼矗立隐现山林绿色里,泸州城像中世纪欧洲的城堡,恬静悠然。我有一种进山寻古刹的感觉,幽静山林古刹暗藏,汽车的鸣笛声似乎也如那悠悠荡荡的铜钟声,缭绕的散远。
打车去朋友家,车道两旁绿树葱郁,像行在森林里。两边的楼顺山势而建,借山势之力拔地而起,高、挺拔、矗立。由于是山城,路不免盘旋斗折,车忽高忽低一会上坡一会下坡,坡很陡,看着车似乎在俯冲,身体前倾与地面平行,吓我一跳。由于朋友没说清楚具体地点,我们下车询问,泸州人热情爽达,不断指点。几经周折,到达朋友家。家里已经溢满了喜庆。
我们几个外地来的朋友被主家安排在泸州宾馆休息。泸州宾馆高耸,窗外对着长江,长江夹在山中奔涌不息,由于是傍晚天地苍茫,那山那水在苍茫中莽莽震撼,风起云生,气势磅礴、雄浑。我开窗不禁高喊一句:开窗放入大江来。
晚饭吃的泸州火锅,喝的郎酒,只可惜我不能喝酒了,只能嗅着酒香陶醉。川菜吃过后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爽”辣的爽,麻的爽,吃着爽。说来也怪,我是鲁人,但是天性能吃辣,在这方面伊那丫头也要逊我三分。或许世间的事情早有天定,我行千山、踏万水不过是履行前缘来了。
饭罢,我们俩到长江畔遛弯,江畔热闹非凡,到处都有人耍。南方得夜生活,让北方人汗颜,那个才叫丰富,到处都可以晃。江上有玩海盗船的,听到一阵阵尖叫,我们大笑。在玩气枪打气球处,我俩个显身手。我臭的要命,枪枪都去了爪哇岛。那丫头牛气的要命,基本上枪无虚发,快赶上小李飞刀了,要不是枪的原因放了几枪哑枪,就可以得一个小玩具了。功败垂成,非战之罪也,都是那个老板!
第二天的婚礼,非常热闹,宾主都彬彬有礼,张驰有度。不像北方的婚礼,烦琐的礼仪、闹腾的敬酒,体力活的节目。一场婚礼下来,新郎是腰酸背疼腿抽筋,新娘脚脖子肿好几天。婚礼中看新人隐忍的表情,似乎恨不得大叫一声:婚不结了行不行,各位大爷?
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婚礼却是一件体力活。这里没有北方那么多得繁文缛节,喜庆中中保持着轻松。我着实喜欢。所以,结婚就在四川啦。
想这些的时候,我对着伊傻笑。
她说,呆子。
我说,嗯。
归途中彼此安稳的睡到成都。
9、山城掠影
人与城如同男人与女人是讲求缘分的。有缘,隔着大山小山、宽湖窄水也能七弯八转的遇着;无缘,纵是遇着了,甚至交谈了,在转身后便抛掷脑后烟云一般散去,就如人每天出门后遇到的千千万万的男人或女人,谁能想起谁呢?
重庆与我属于后一种。
初看重庆,有一种惶惶,瞬时直觉告诉自己不喜欢这座山城。它没有成都的平和与正大,也没有北方城市的敞亮;它像一条幽深的山谷,风光都被关在谷中了,令人感到一种闷闷的闭塞。虽然也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是如黑白琴键产生的错觉一样的错落有序,也是山楼对应斜阳红,但脚从车上迈下的时候溢满了凄惶。流连过许多的城,从南到北,这个世上所有的城都没有自己到成都时的那种平静的相亲。
重庆是一座山城,这自不必说了,历史大风从它的街道上荡荡刮过,龙虎盘踞过的地方自然也有它的一种气势。去了泸州知道山城的青山绿水丛林山路幽幽的味道,到了重庆领略了山城的磅礴,相比之下泸州就如重庆的一个模型,它没有重庆的雄浑。高楼大厦依山而建,借山势之威势高耸、挺拔、巍然,有破云冲霄的慨然,让人叹而观止。
重庆的路修的如舞动的飘带,穿梭在楼群山间,还有一些桥在楼顶上穿过,仰头上看,眼花缭乱。但是,重庆的路况不太好,由于城在山里,山在城内的特殊状况,全城看不到一块宽阔的平地,所以路都在山间或者山脚,路狭窄,无法几车并行,路上的车咿咿呀呀如一首慢调唱腔。车行路上,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如在摇篮,很多人稍微一不留神就推开周府大门——梦乡神游。
走在重庆的路上,我没有了在成都的气定神闲,有一种焦躁不安,觉得时光漫长。都说重庆美女多如云,我未觉。看来我不是一个赏花、怜花的人,或许街上有很多花花草草,却不曾留意一点,一切淡如浮云过眼。每个人生来就有一种痴病,有的痴于犬马声色,有的人痴于赌博、吸毒等等,当对某种事物痴了,那还顾得其他。那一刻,我在想着如何编一个理由回家,回成都。重庆变成了一个底下支着火的油锅,我就是上面那一只小小的蚂蚁,准备逃离而走。
重庆活色生香的辣妹子美女不见了,重庆的麻辣火锅也食之无味,如同嚼蜡。客户请吃饭也变成了应付,只想事情赶紧结束,然后跑掉。后来,伊笑我牛嚼牡丹糟蹋了那些风景,我也笑。街上的女人们或许是一道亮丽风景,但是那些风景哪有自家的风景好。我一直觉得,手里的才是最好的,其他的不过是滔滔流水,而为你站成风景的人才是最好的风景。
小宴有一句词,我很喜欢。“不如怜取眼前人”原来这个“怜”是那种的平和,不如不是委屈而是一种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那个要等的人,要珍惜的人。
可惜,这个世上多得是望着这山青草不如那山青草好的驴,最终饿死在奔跑的路上。
那天晚上找了一家宾馆,半夜爬出了虫子.我打电话给伊,她笑我笨,找了一家这样的宾馆。我对她说,我回成都。她笑说,回吧。她知道我回不了的,因为在之前我们商量好,我要从重庆直接去北京的。那一刻,我下了一个突然的决定——回成都。
第二天,上午匆忙的会了客户,匆匆忙忙的吃饭,谈脱了事项。然后,奔向火车站退票,买回成都的火车票。重庆至成都的城际列车只需要四个小时,爽的很。当火车开动的时候,道旁的青山翠竹、流水田园、山野人家纷乱的向后奔。
缭乱的景色,如北方飘落的大雪,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风雪夜归人”此时,我才能体会到诗词评论上说的“归”字用的好的况味。归,不是宾至如归,而是走在路上的心态,那是安稳的、平和的,也是安然的。
于我来说,不是客,而是归人。
1、云横秦岭
火车由北京经郑州转而西行,再过西安到宝鸡南下入蜀奔向蓉城。西安到蓉城中间隔着漠漠大山,未过山时我只知道途经秦岭,想象秦岭是一道高耸入云如长城般延绵的山,割断了南北气候。到了秦岭才知道自己错了。
车出西安时,天近黎明,所以这座废都的古城墙在黑暗中一闪而过。本来计划买几个泥人兵马俑送给伊玩耍,站台内却没有卖的。这里是平原,火车飞速,很快这座给过我无限想象诗意的都城被甩在了背后。
出西安,天渐渐放亮,八百里秦川在铁轨的两边展开。
乍看陕西与华北平原没太大的区别,同样是麦苗青青遍野,土地平缓的延展。待到远望时才发觉它们是不同的。远处平地时有凸起的土地,看不到凸地上有什么。同车的旅客说,那是“原”原上依旧是一块小平原,我恍然大悟。读白鹿原时不明白所谓的“原”原来如此。
前进中稀疏地看到有一些土崖下废弃的窑洞,窑边长着荒芜的青草。原来,我一直以为窑洞陕北才有,没想到陕南也会有。看看那些新起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再看那些窑洞,有些光阴的苍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话确实有些意思。
未注意是那一刻,平原突然变窄了,隐约的看到了远山的影子。火车逶迤的驶向那些山,而后迅速的一头扎进了山里。
我心里疑惑,是秦岭到了吗?有人说,秦岭还远着呢,车还没到宝鸡呢?
宝鸡我知道,史书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刘邦兴汉于蜀,蜀地是他由衰专强盛的地方,因为蜀于三秦一山之隔。他被封蜀地后,采取了张良计,在陈仓(宝鸡)之战打败章邯得关中。控关中既可以拒诸侯于函谷关外,可出关扩展军事,秦统一中国也是以此先得蜀地,而后灭楚。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也点明蜀与三秦之地地关联,得巴蜀再得三秦,天下当在掌控之中了。所以,宝鸡是蜀与三秦之间很重要军事要地。
此时,我无意那些历史风云中的故事,自己只是个贪看风景的行路人。不说历史,不说感慨,还是把目光探出窗外,去看看那些山吧。
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
我要说:“不入蜀不知道山高。”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上,基本上没见过山。后来,天地南北的虽看过一些山,但是那些山都是一闪即过。当车行到山里的时候,我惊诧了——山连着山,山围着山,山牵着山,远近眺望,茫茫的尽是山。
以前读书,读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类的句子总是抽象的想象。如今,山就在窗外,清幽幽的不见一个人,只有绿色如泼墨的山水图画一样展现视野所到之处。酣畅淋漓的绿色从缓慢的山坡到巍巍山顶,无处不是绿色,无处不是山色妖娆。
近看有的如端庄如淑女绿色着身妩媚多姿,有的露出斧劈刀砍的悬崖如北方汉子的裸露出古铜肌肤,有的山峰平缓如一个侧卧的睡佛;远看群山如万马奔腾,也如草原上的羊群在幽静的吃草。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漠漠大山里有好多山里人家。他们的房子建在山脚或山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土石结构,青瓦为顶,没有围墙,非常简朴。彼此相隔很远,很多都是孤零零的在一处,也有在一块小平原上群居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小路,通向大路,而这些大路或许是通向市镇吧。每个小屋都有一个雷达接收器,应该是接收电视节目的吧。寂寂的山居生涯于游者来说或许是清幽美妙的,但是想想山里交通,人们或许是清贫的,也是寂寞的。或许这里的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寂寞,而后世世代代都甘于了这种寂寞。
据说,入蜀的铁道要穿过一百多个或长或短的隧道,我没细数无从计算,只觉得自己始终在忽明忽暗里行走。火车好像在追逐着绿色行走,有时在山谷,有时在山腰,有时在山顶飞渡。过秦岭的时候,火车就在山顶,看远山烟云环绕,低头向下望深渊绝谷。
车是顺着不知名的一条河行走的,开始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行了几百里后诸流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河面。河面上有零落的筏子,也有挖沙船,最后见到了载客的渡轮。铁轨逐河而修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水流经的地方应有广阔的山隙,水涌出山的路也应该是到捷径。并且,山里人家居住也是在有水的地方,市镇也往往靠水而建。铁路本就是要贯穿市镇的,所以暗合了河流流向。
在山里我还见到了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修长的木板远看如架在空中无物相托,如电影神话里的登仙路,令我惊叹不已。另外,还见到了类似恒山悬空寺的寺院,鬼斧神工般依山而建,色彩鲜明的沉在绿色的群山里。
车至绵阳时地面开阔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大概这是成都平原了。平原上布满了成熟的菜子,连绵不断,人家由稀疏变得稠密。又行一个多小时,车到了蓉城。蓉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入蜀山高,韩愈的诗里有“云横秦岭”一词,李白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我以为天下的行路难,何止蜀路?路艰难与否,还是看走路人的心境,若以情趣看路天涯咫尺,若无心咫尺也是天涯畏途。蜀路于我来说是“归”所以自有一番天高云阔。
2、蓉城印象
坐在春熙路的长椅上,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计算回来的日期了。
戊戌年四月末,我乘着如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火车,跨过经纬,穿越了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走近蓉城,不是诸葛亮的武候祠、杜甫的草堂、都江堰胜景、三星堆的招引,而是那脉脉温情——我的爱。
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时,扑入眼帘的是那种碧玉般的颜色。随后,我看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系的女子,巧笑留嫣的站在站前快餐的门口。那熟悉的笑容、婷婷玉立的身姿让蓉城最初的印象,荡漾起流水般叮咚音韵。
上了出租车,我打量这个城市,整个城都淹没在绿色里了,一排排绿树茂盛的生长如列队的军人整齐。
蓉城,天府第一城,虽然我是初来,意象里我们不过是故人重逢。
对蓉城我是熟悉的。伊的介绍,还有读来的各种介绍,虽是初来,但是对它可以如数家珍的一样了如指掌。所以,游走在这个城地名胜之处,握着雕栏玉砌如握故人的手,没有惊奇,只有淡定安然的温暖;徜徉在繁华如锦的街道上,没有惊艳的迷失,似乎在这里我已经走了千百次,梦里的如眼前的。
游走蓉城宛如顺着记忆的河流漂游。似乎我前世是锦江底的一块卵石,在江底沉睡千年后,投胎他乡幻化为人形。眼下的我不过是顺着前世记忆的脉略走过那些街道,走过那些风景,一切都如旧地重游而已。
在蓉城里越走这种感觉越重。
蓉城是我前世的家园,在今生我一番沧桑苍凉后,它让我重回这里。我从一座城游走进入另一座城,不停的奔波,可是它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座座空城。我走到那里都是漂泊,只有到了它的怀抱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蓉城于我浸染着乡土的色彩。那曼妙街道、徐徐而行的路人令我感到安心,走在那方土地上如走故乡的小径,窜入鼻孔里的是梦里故乡的味道。我模糊了故乡特定的色彩,一个人是有两个乡土的,一个是有亲情的故乡,一方是有爱情故乡。站在这个城的街道上,我知道自己只是从一个故乡走进另一个故乡。
在蓉城我没随着蜂拥的人流游览太多的名胜古迹。
名胜是对于游客来说的,匆忙的行走,走马观花的看,而我不是游人;古迹多的是苍凉的凭吊,伊人在侧,我的心境如花怒放,没有那么多的孤寂感怀。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我有一辈子时光慢慢欣赏,不急在一时。我更愿意慢悠悠的散步在街头巷尾,看看锦江的水,听听梧桐树下的风声,和身边的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随便聊聊。
或许,遇到一个人,遇到一座城。
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想念蓉城了。
想念锦里的小吃;想念武候祠里的高高松柏、绿色葱郁的樟树;想念川师里的粗粗的法国梧桐;想念青羊宫里的诸多的仙长、悠扬的钟声;想念琴台路古色古香的建筑;想念合江亭上的清风徐徐;想念廊桥上的远望;想念人潮如涌的春熙路;想念遍布街道的小吃;想念伴我游走的人儿,想她的笑、她的颦,她纤纤玉指上的温度。
或许,归宿并非某个城,可以归宿的只是心。
3、漫步武候祠
到蓉城的第二天,伊问我到那里走走?我说,去拜会一下老乡——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琅琊人,琅琊即山东临沂的古名,也就是老区沂蒙。琅琊是个颇出名人的地方,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魏晋时期的名震朝野的王谢二族的王家被称为琅琊王家。
孔明先生少年丧父,与弟弟随叔父诸葛玄去了南阳,后辅佐爱哭的刘备争夺天下入蜀。
他与我同是鲁人,又都扎根于蓉城,去拜拜他的神灵当是联谊。乡里之好,虽过千年亦觉亲切。
武候祠具体位置,据杜二诗里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想应该在蓉城郊外吧。我们乘公交不久就到了,我感觉怪怪的,但随即一想了然了,千年来蓉城不知道扩展了多少倍,我还以杜二的地图寻找,傻到家了。
下车,看到有轩昂门庭,朱红围墙的宅院,知道这是武候祠了。在中国关于帝王将相的古建筑都是这般样子,朱红显得肃穆,也有一种距离感,京城那些皇家园林、亲王庭院皆是如此。
入门时,恰遇到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长袍宽袖,金丝滚边的男装;纱衣透红,迎风而舞的女装。伊说,穿这样的服装应该很凉爽。我说,我穿上肯定像个土财主。在这一心兴复汉室的武候祠前看到峨冠博带的汉服,令人遥念羽扇纶巾的三国时代。
至门前,抬头看匾:“汉昭烈庙”君臣一体的庙堂,人称武候祠而不称昭烈庙,自是由来名位输功烈。这其中的典故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一闪既过,进入门里。
门内松柏耸然,左右有唐、明碑,其中一块是柳公绰书,旁边注释柳公绰为柳公权的哥哥(名人效应呵)。说此碑文章、书法、勒文皆出名家之手,号称三绝碑。我和伊笑说,我们搬走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过庭院穿二门进入正殿,殿中塑刘关张三兄弟塑像栩栩如生。老大刘备居中,老二、老三分在左右。在关张二人的殿里陪的有关平、张苞等人,还有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刘备的陪者不是他的阿斗,而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湛。阿斗是标准的虎父犬子,但是到了他儿子这里却有点隔代遗传了。当魏兵兵临城下时,阿斗同志要出城门投降,刘湛自刎殉国。蜀人怜其刚烈,恶阿斗的乐不思蜀,于是不塑阿斗像,而让刘湛陪着他爷爷。
殿前庭两侧有两廊内塑蜀国文武百官,这些人物都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中都曾出场。不过,这些文武百官尽是须发苍苍之辈。我们观看时说:“蜀之亡就此注定的。”这些人物都是刘备、诸葛同辈中人,到后主时期这些人物已经廉颇老矣。并且,那时蜀国并无少年英才出现,一个姜维难独撑大局。蜀国青黄不接时,而魏英才辈出。蜀国被势如破竹的攻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储备不足,而这个过错诸葛亮恐怕难辞其咎的。所以,进诸葛亮殿时心情有些复杂。
孔明先生羽扇纶巾、神态儒雅安逸地坐在正殿上,一派名相风范。三国演义中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就能得天下,可是刘备得了二人却依旧屈居西南。可见,得天下并不是全靠智谋,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重要的。另外,曹阿瞒、孙仲谋二人也不是吃素的,那是个豪杰蜂拥而出,瑜亮并存的时代。
但是,纵观全局诸葛亮确实了不起,刘备能够空手套白狼,从一个皮包公司发展到分疆裂土的一代帝王,诸葛亮功不可没。他助刘备之时,应该说那个时候他能审时度势,把天下形式分析的非常准确。只不过,后期诸葛亮失误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太迷信自己的能力了。
从另个角度而看:刘备死后,诸葛号令蜀国,阿斗不过是个象征而已。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那些话,无形中透露出诸葛亮权势之重,能够颠覆整个蜀国。当然,应该说诸葛亮无心颠覆蜀国,也没有篡权夺位的意图。后期的诸葛亮每日都在想的是恢复大汉,各种权力不舍的放一放,提拔一下后辈英才,培养出了一个姜维,但是独木难撑大厦之倾。就当时而论,忠固然是好,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无意中确造成了蜀国少年英才空无,他死后蜀国很快就翘辫子了。
蜀国,成于诸葛,亡于诸葛。
罗贯中是个天生的媒体炒作人物,他把诸葛亮塑造的神神道道的,呼风唤雨宛如神仙,牛的能赶上封神榜里的人物了。但是,就是这样神的人物,最后也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诸葛亮旁边两个偏殿里是他的儿孙诸葛瞻和诸葛尚。这两个也是虎父犬子犬孙,有勇无谋之辈。我看孔明先生跟刘备一样,都不是合格的父亲,并且阿斗不成材诸葛亮也要负三分责任,谁让他是阿斗的仲父呢。
但是,诸葛亮哪怕有千般的错,其忠义也足以让千百前来的人敬重。在武候祠过厅一侧有岳武穆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是从河南汤阴岳王庙拓印来的。纵横淋漓的书法,忠义的精神,二者是相通的。对着披肝沥胆的文字,遥想当年的诸葛,无论胜负败亡都令人感到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个文字不说其忠义,就以散文的角度看也是足以传千古的散文。难怪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秦岭时,曾无意中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实属不易。关二大意失荆州后,蜀伐魏没有其他的通道,只能穿越群山。漠漠大山千万重,没有一片孤胆、一片至诚忠义,绝难跨过群山。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诸葛亮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过武侯正殿,后面是三义庙。那里磕头下拜的人很多。那一天是四月五日,据说是关公的诞辰日子,服务人员跟我们解释,说应该上一柱香。我俩笑,原来解释是为了兜售香火。虽然我们不信神鬼之说,但对关公这样的人还是敬佩,分别念念有词的拜了拜。具体许什么愿,只有天知地知神知她知我知了。
三义庙后面还有结义楼、戏楼,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整个武候祠中轴线上的建筑就算走完了。过桃园时,我们说三义庙、结义楼等应该建在这里,名副其实呵。与桃园毗邻的还有其他一些庭院,不过都零碎,没什么好看的。后来,去了毗邻武候祠的惠陵——刘备墓,没什么建筑,只有一个高高的土坟,据说里面埋着刘备和他的几个夫人。面对这些,没有什么感叹,也没有怀古幽思,我们一路言笑的进去,围着坟走了一圈,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出口。
武候祠内除了主殿之前,其他的地方松柏并不多,多的是樟树。樟树的木头是做衣橱的好材料,也可入药煮水有消炎正骨的作用。我揉碎了一片樟树叶,放到伊的鼻子前,一股药材味道扑鼻而来。伊嬉笑着逗趣说,让我来这里当清洁工扫尽所有樟树叶贩到北方,或者夜间伐一棵樟树弄到北方,是发家致富的门径之一。
我们在巴蜀文物陈列馆旁边花架下面休息,阳光穿过樟树的枝叶斑驳的泻在地上,伊靠着花架眯眼打盹儿小憩,睡的样子娇娇的。时间真快啊,已是下午时分,希望它停住,让我们在永恒里一路言笑的奔跑。
4、温读伊的旧时光
川师在蓉城狮子山山麓,是伊的母校,她已多年不曾回去了。
来蓉城前我就有心去川师走一走,所以伊一提议我立即四肢朝天的拥护。在春熙路站牌前等车的时候,伊说38路直到校门。我随意看看途经的地方。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38路不过川师。伊笑着说,怎么可能?看后眉尖紧蹙郁闷的信了。我说47路区间到,正说着看到带47字符的车过来了,便匆忙上车。哪知,车刚过川大竟然说到终点站了,一问才知道上错了车,上的是47路,我们笑,而后打了一辆“摩的”
摩的是北方人对摩托三轮的称呼,蓉城人叫它耙耳朵,很生动有趣的名字。在北方城市里这种车在市里是被禁止的,只有城郊车辆少的地方有。那个师傅的技术不错,穿街过巷,在路口急拐弯也开的四平八稳,一路下只走捷径,直送到校门口。但是,我还是嘱咐伊以后不要坐耙耳朵,容易出事故。她顽皮的笑。
校门简朴而大方。伊说,这里原来是后校门,如今却成了正校门。过校门是斗折蛇行、起伏的斜路通向校内,路不宽,一旁有板楼顺路势而建。路起始光秃秃的在白花花的太阳下炙热,任伊的御前侍卫的我打伞遮阳。行不久转而右行有了绿荫——法国梧桐,我们放松的慢行伊为我指点着路旁建筑。
西行路转而南下前行几步又有一条通向东的小路,路途中有许多小商店,都是二层小居民楼的样子。伊说,这条路尽头有个小门通向狮子山,她们逃课时带零食呼朋唤友去山上玩耍;山上有树林、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斜靠树木聊天、看书——小说,是很好的避暑之地。路边的小居民楼是农家的住房,原来都租给那些在校偷偷同居的情侣。我们走到小路尽头,小门已经被封死,左右寻找没找到出口,伊怅然若失。
出小路继续向前走,左边有一栋惨绿色的旧楼,伊说这是她们的宿舍楼。她住二楼最里面倒数第二个窗户的204室,上铺。楼内六张床,每天晚上六位大仙开“卧谈会”到深夜,早晨放下帐子呼呼大睡。学校来查,不理他,继续梦游周公,从来不惧的。
我们看到楼下门口站着几个男生,引颈向里探望,目光焦虑急迫。女生宿舍楼不许男生进,这是许多学校通例。伊说,每到情人节这里有多情公子剧傻一样围站等待,手捧着鲜花,女生进出时大笑。我想,如果若干年前就认识伊,那些剧傻般立杆的男生群里也有一个会是我的。我不遗憾那时不认识伊,虽然错过了许多光阴,但是我追究是赶上,有何不知足的?人海里有缘的人相逢了就是幸福。
伊说,当年在楼门口就有一台电话,有一个老太太守着。每当有电话来了,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204、205——电话。那些谈恋爱的公主们就屁颠屁颠的来接电话,电话粥要是堡长了,就用哀怨的、含烟似泣的目光望着老太太,博得其软弱心肠的同情。我想,如果以一位女生宿舍下老太太的目光写一部女生宿舍下的男生们,一定好玩。多少男男女女的青春、爱情离合都在女生宿舍楼下繁华着、荒凉着,直至湮灭。
望着那座楼,我问伊进去看一眼吗?她没说话。想来,情绪是复杂的。有的地方,我们想念它却不一定要走进它,遥望一眼,那些笑声往事就能顺着记忆的河纷呈而来。朦胧是一种美,当太具体了,记忆反而要荒凉了。
我们顺着路继续向前走。伊说,当年在这条路上,有个夜深的时候有对情侣牵手而行,学生会纪检队的人在后面喊:“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伊笑着说,我听后笑的要晕了。我们望着相扣的手,不约而同的说:“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而后,再次大笑。
望着这条素淡路,我觉得时空恍惚。每个大学都有这样一条路,男生们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路的终点,而后在回归的途中或喜悦、或惨淡的离去。楼中的这些少女如深闺中的公主,她们也在翘首张望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到来。她们欢天喜地的喜欢一个人,把心事藏在楼中,如一朵等待绽放的莲花。这些梦想一般都会在或许毕业时,凋零落入尘埃,然后等到若干年以后站在时光边缘一一回放,直至忘却。
路尽左行有一小桥,桥下是流水,两旁垂柳依依,有三两学生在看书。流水尽处是个操场。伊告诉我,操场旁边的楼是翻修的,原来这里破破烂烂是一些简易的类似工棚的东东。新生报名就在这里,她来报名时候看到这些破烂货,心里巴巴的凉。因此,操场得了一个雅号——风雨操场。我遥想多年以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挤在人群里,拿着报名表不安稳的晃着,用巴蜀方言喊着我是某某。想想就很搞笑。
折到大路上,路通北大门即原来的正门,是时天不早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伊说出门有卖吃的,可以祭祭五脏六腑。我们边走边看着路旁的雕塑,但是却猜不出他们是谁。我跑到雕塑后面看看人名注释,谁知却没有。伊嬉笑的说,川师老师们“高瞻远瞩”怕学生四年时光无以打发,于是塑了这些无名的塑像,让广大同学们慢慢的猜。
走了不一会到了北大门。这个门有些意思,它的造型宛如“门”字,只不过上空水泥横梁中间空有两根铁棒成z字形连接,形成对称结构。伊说,横梁连接处原来是空的,同学都说川师真穷啊,大门连修完横梁的水泥都买不起了;后来,学校在横梁中间连接了两根z字形的铁棒,于是又传出笑料,川师大门好破啊,钢筋都裸露出来了,川师大门要裸奔喽。
到大门处看到外面尘土飞扬,问讯值班的人才知过去的饭店什么都搬走了,这里成了荒废的校门。于是,我们回转,一路觅食,走过了街街巷巷,伊记忆中的餐厅及其当年校园红极一时的网吧也没了,颇有人是物非的苍茫。后来,我们在学生餐厅吃了一顿小炒,多年不吃学校饭,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出来后,还一个劲的说,味道好极了,真实惠,一副贫下中农忆苦思甜的嘴脸。
伊指着餐厅旁边的商店说,这里曾经是食堂,卖套餐五元一份,以前懒得刷碗时就来买,当时感觉好贵的——呵,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酒足饭饱后的我们走过伊当年停过的水池、花架、草地,看着那些红色浮萍、绿色的藤、绿荫下的亭阁,说着当年伊的事情,有言笑,有默然。说着这些时,恍惚那些情景在我梦里出现过,很熟悉。犹如宝玉见了黛玉说的:“这个妹妹我见过。”
不觉间,我们走出了校门。回望川师,那一簇簇斑驳的阳光悄然的从东转而向西,在阳光里恍惚即看到了过去的伊,也看到了我。若干年前,伊一路奔跑的走向这所学校,而后又一路奔出;恰时,北方某城也有一个男子正在一路奔跑。他们将会在某个时间的交叉路口相逢,然后一路浅笑的携手走下去。
5、摇签青羊宫
有人说,未到过武候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焉能算到过蓉城。这话令我暗暗惭愧。
那日,天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午时雨才了小一些。本来计划去都江堰的,但看看天已晚,只好作罢。伊说,青羊宫比较近,我们去那里吧。我问,青羊宫是什么地方?伊非常惊异的问:“你不知道?看来还是蓉城宣传力度不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青羊宫。
青羊宫是一座道观,大概在春熙路以西。从春熙路上车,不久即到。下车,即看到对面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门额上题着“青羊宫”字为金色,绿色托底。牌楼顶部以琉璃砖瓦覆盖,楼下的门宽大,两边有对联。门前有俩尊硕大的石狮子,还有一些道家标记,在一侧有收票人,初进时是俗衣人员,后来重出门照相时是一位头挽双髻、白色短衣、颔下有须的道长。
入门绕过迎门墙可以看到一座大殿——灵祖殿。不说其殿气势恢宏,就说那门前长宽可容几人的炉鼎,在其前也显得渺小。炉鼎内香火旺盛,红烛高烧,蜡泪高香的味道盈满院落。院内人头攒动,许多人烧香顶礼膜拜。我们未进殿看到大殿右一侧有个青羊宫介绍,于是停了下来。
上面说:老子在周朝时是周天子的图书馆馆长,他看到周朝廷衰弱,于是辞官西出关去隐居。出关时,遇到关令尹喜,尹喜让老子把胸中锦绣写出来,于是老子著述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写完书要继续西行,临走的时候对尹喜说,如果对书参修千日可到成都青羊肆寻他。后来,尹喜参透书中道德之法,到蜀中西寻老子,途中见一牧童牵一只青羊在走,于是忙来问询,牧童回答了他的问话,突然间消失了,却看见老子端坐在上。于是,尹喜就在此地建宅苦休,终得大道,白日飞升。他所建的修道之所即为青羊宫前身。简介后面还有关于老子身份的一些道家传说。
进殿里有神像,在神座旁边有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有个法器——像个正放着的碗,旁边坐着一位面貌清癯的道长。我问道长,法器唤为何名?他说,钟。往常见到的钟都是垂吊着的,怎么这个像碗的东西也叫钟?每当有信男信女俯首参拜时,那道长就用小木锤敲一下钟。钟声悦耳悠扬,沉静中有一种可感受到却无法形容的庄严,宛如置身于清朗山林,俗尘远了、名利远了,只剩下幽静中自我的清静。声音在肃穆的殿里回荡,有如醍醐灌顶一般,确实有让俗心洗涤的感觉。殿后是一座女神像,据说是观音大士。哎,这个观音大士不是佛教如来佛祖的弟子吗?怎么又成道教里的人物了?我与伊疑惑不解。
出灵祖殿,花木葱郁,看路旁花木似乎是修剪过,不是道家无为的生长。行不远,有一大石龟驮着一方石碑,石碑正面字没注意,后面是道家谱系。我们仔细的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王重阳、全真七子,呵,在中下方竟然找到了。王喆道号重阳真人,其下方分别是马钰、丘处机等等全真七子,竟然还找到了下一代全真教掌教真人尹志平。当然,我们明知道这个尹志平和金庸小说里那个人物没一点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指着他的名字笑。
据我自己所知,王重阳创立了道教北宗,全盛于丘处机时期,并且丘处机本人会见过成吉思汗,得到元朝的支持。元灭金国后,特赐北京白云观于丘处机。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爷,他的功绩在于不炼丹、不求长生、清静无为的清修养性,并且他认为佛典、儒学和道家三者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所以他主张三教相通的思想。因此,他的思想对当时道教的画符、捉鬼、炼丹、求术的茅山道教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可惜后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合流又夹杂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不过这是话外之题了。
过乾坤殿,后一院落绿树葱葱,花木繁盛,八卦亭隐藏其中,亭集道家建筑艺术大成,气势雄伟,镂刻精湛,亭底座四方形,木石结构,顶为圆形,亭身两层,重叠飞檐翘角,八角对八方象征着八卦各主一方。亭内画粱雕栋,全是木头钩心斗角连接,有许多柱子,每根柱上栩栩如生盘绕着金龙。迎面柱子上楹联,左边柱上:不神以为神;右边对应:无极而太极。亭内似乎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依然有蒲团有法器,有清幽的钟声。亭前有一太极图,阴阳鱼意味着太极分两仪,周围是八卦图形们,再外围是子午寅卯等等十二生肖。这个亭子建的很特别,让我们流连许久。
八卦亭对着的是三清殿,是青羊宫最重要的建筑。其气势雄伟不用说的,其他诸殿如百鸟朝凤,众星捧月之式。就其殿前庭院也十分广阔,八卦亭只在院中,有合抱之势,门庭庄严肃穆,高大浑厚。门首有一联:
柱下史兴,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阙先声;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源;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我看这副对联,觉得它本身体现了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把佛教慈悲、儒学恕道和道家的无为清修融为一体。其实,就连基督教、伊斯兰教算上,诸教的最高境界都是差不多的——对天下苍生的怜悯。
三清殿前热闹非凡,因为有两只羊一口钟。两只羊青铜铸造,非常好玩,一只头上就有一个角,其形状是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融合了十二生肖的特点,形似羊。据说,手触两只羊可以消百病,我属羊当然与其相亲了。那一口钟很大,不知道是青铜铸造还是铁铸。我们往往说“晨钟暮鼓”我想撞响时应该是早晨吧。看着那口钟,我想起了新乌龙院电影里,吴孟达抱着郝劭文用头撞钟下面有个老和尚敲木鱼诵经的情形。
进三清殿,就如走近封神榜书里,全是书里的人物。正面坐着的那三位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上老君,这三位是道教最高的神仙。别看西游记里孙悟空把太上老君一口一个“老官”那样叫着欺负着,其实太上老君在道教是个了不得人物。他也就是老子,道家的思想是从他的著述道德经里演绎而出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事情。在中国的神仙谱里,那些掌管天庭的神仙都是道教里的,包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等诸仙。在中国天庭神仙谱里找不到儒家的人物,也找不到佛教的人物,观音菩萨、济公等等都归西天如来管与中国天庭无关的。三清殿左右两侧各有六位真人,都是封神榜里的人物,有哪吒、二郎神等人的师傅。关于他们的事迹如有兴趣,可以参照封神榜,那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仙来历说明,可算的上非严格的道教系谱。
过三清殿,后面是斗姥殿,按下斗姥殿不表,且说它前面的那面照壁。照壁为朱红色,上面有三个凸出来的阳文:福、寿、禄。很多人站在远处,闭着眼慢慢的走过去去摸字,以祈福、祈寿、祈禄,但是看到好多人甚至走到照壁外侧什么也摸不到。我们在旁边笑的一塌糊涂。我好奇,让伊去摸,她不去。我跃跃欲试去摸了。站在远处,对准那个字的位置,闭上眼,去摸“福”字,竟然摸到,然后信心大增。我说,替伊摸一个“寿”顺利过关。而后,又为我们两个人把“禄”字摸了一个正着,次次不落空。其实,这些摸字就有一条,看准字的位置,然后走直线。赵本山不是说了嘛,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我嘛,就是一心逮住耗子的猫。伊问我,你是不是睁开眼了?这个事情,我向毛主席保证,自己确实没睁开眼。
转身就是斗姥殿,里面供奉着斗姥,容光照人。据说,斗姥是玉皇大帝他妈,应该就是在清宫戏里面乱叫的太皇太后,或者老佛爷吧。她生有九子,除了玉皇大帝外,其他的也是各管一方的诸侯。(看来天上和人间权利划分差不多呵)在它神像前面很多求签的,跪在蒲团上,神色虔诚的祷告一番,然后摇签。小道消息说很灵验。请原谅,我是山野匹夫,也迷信一把。我跪在蒲团上,伊在一侧站着,我看了她一眼,祷告一番,于是就昏天暗地的摇啊,竹筒里的签不出来,我不管它,只管摇我的。摇到最后,签已经落地了,我竟然还不知,伊叫我方住手。
去领签文的时候,老实说,虽然我不信这个但是心里却有几分忐忑。但是,我这个人生来就是事到临头决不退却的拗性子。领签,我的天,斗姥大仙真给面子——上上签,我们非常欢喜。世人都是这般,抽到不好的签,便抱着人定胜天的思想,抽到好的便是天作之合了。对我来说,好或不好都无法改变自己,无论是春和景明还是风雨兼程我都会继续我的爱,忠于情而不忠于神。但是,抽到上上签还是扑怀的欢喜,谁不喜欢讨个吉利彩口呢。签文:“我本天仙雷雨师,吉凶祸福我先知。至诚祷告皆灵验,抽得终签百事宜。”旁边有诗注,我们愉悦地讨论着出了斗姥殿。
斗姥殿之外尚有唐王殿、老子降生台等等一系列建筑,恕我不明察秋毫一般一一介绍了。在青羊宫主殿建筑右侧有一别院颇有意思,墙外画着道家的各种传说图象,精美艳丽。我指着一个提花篮的花童说,蓝采和。伊笑我,看见捧兔子的就叫嫦娥姐姐。墙壁上还有一些道藏里的劝世语,排成宝塔诗的样子。
院内,山门门庭里供奉着财神赵公明、道教护法等等诸神的塑雕,向里是个广阔的品茶所在,布置是太极八卦图样,屋脊上有青龙白虎星宿镇守,轩窗低榻,竹帘悬挂,丝竹之声如淙淙流水激石而鸣,茶清景幽。
时逢有零星落雨,我们在古筝弹奏中走出青羊宫。门外车水马龙的喧嚣,我们本是俗尘中人,梦一回蝶,然后继续投身于红尘洪流里,为爱、为幸福走着自己的步伐。
ps:插曲一则:我们游累了坐在灵祖殿侧长椅上小憩,伊在庄周梦蝶时,有一女修道之人赞伊端庄秀丽,与我说道,说我与伊眉宇之间有世缘之像,还说我与道有缘。并且赠我三册书,道德经、祖师宝训和灶王经。我想,无论道不道的我不关心,知晓的伊与我有缘就可以了。我呀,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6、过琴台路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凤求凰
蓉城里有几个躲不开的人,司马相如是一个。
蓉城是司马相如的故乡,他家世居于此。我想,关于他不用多说,就算没读过他的传世之赋,也应该听说过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当然,少年时期他还不叫司马相如,而叫司马犬子。犬子,是他老爹对他的昵称,如过去好多孩子小名叫狗儿、狗剩、贱货一样,说是小孩名字取得越贱越容易长大成人。所以,那个时候若在蓉城打听司马相如肯定没人知道,但若问司马犬子或许就有人知道了。
后来,司马犬子可能感觉名字不雅决定改名——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生数出蓉城,又数返蓉城,并且在蜀地为官数年。所以,蓉城与司马相如渊源甚深,此地与他有关的传说及其地方有许多,比如抚琴台、琴台路等等。
抚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抚琴的地方,但是后来发现它与司马相如不相干,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地上皇陵。琴台路在王建墓的左侧,传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小酒馆就开在这里。不过,据我所知这是蓉城民间自我标榜的牵强附会。
卓文君在某个夜里跟着司马相如私奔后,一路跑到司马的老巢——蓉城。当时他们并没有开酒馆,而是文君卖掉从家里带出来的首饰供司马相如摆排场耍豪情。后来,他们没钱了,文君哭着闹着要回邛崃老家。于是,他们回到邛崃卖掉车马,竖起了酒幌,开起了一家夫妻店——小酒馆。文君布衣荆钗当垆量酒,相如短衣打扮洗锅碗瓢盆的涤器。
那日,我们从青羊宫步行到琴台路时,天色已半下午,凉风习习。蓉城是个适合散步的城市,走在街上不必有游玩时猎奇的想法,缓缓的走,慢慢的聊,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是时,街上行人不多,很幽静,我们徐徐而行,言笑着浸沉在两个人的光影里。
乍一看琴台路以为是个文化场所,古建筑连绵悠长,青砖铺地映照着整条街古色古香。街正入口牌楼耸立,迎街是一匹骏马拉车仰首奔腾,路中两侧是一条绘有图案的青砖,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像汉代的壁画中的人物事件造型,逼真的很。路两旁是青砖素色楼阁,蔚然高耸,很是气派。伊说,每个楼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一座是文君楼。
不知为何,原来我对古建筑这些东东很喜欢观察它们,然后工笔细描的把它们描绘出来,但是到了蓉城后我懒得细看这些东西,只想浸沉在环境里,体会心中自我妙境。或许蓉城与我游耍次之,兴趣不在景,而在于人。
其实,若留心周围,琴台路不是文化休憩之地,而它是一条商业街。伊说,这里也叫珠宝一条街,但是蓉城人很少到这里来买,大部分是外地人——旅游的,东西死贵,专宰外地人。我笑。其实,它就如北京王府井一样,本地人很少去,但是它之所以繁华在于外地人把它当成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差不多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这样一条街。
我们无心关注这些珠宝店,只是随意的走,随意的张望。后来看到了一家书画店,店名五个字草书写成,我们连蒙带猜的只认出了“成都”两个字,落款看出是于佑任题。我们好奇后面三个字,于是伊在那里等着,我到店里问,看看究竟后面三个到底是什么字。服务人员态度比较好,说,店名叫做“成都诗婢家”是于佑任的真迹。
在北京寓所里有一副条幅是于佑任的诗,写的豪气飞扬。是:“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曾经还读过他的古体诗望大陆,诗里慷慨悲壮,充满了思乡而不得回乡的感慨。能在这里看到他的真迹很是喜欢。
街的中路右去,有个戏院,伊说是用方言唱的川剧。京剧用普通话唱我还听不懂呢,估计川剧让我听是:洋鬼子看戏——傻眼啦。不过,我听四川话如果对方语速不太快,基本上都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如果语速快了那就跟听天书一样了。蓉城人的语速相对比较慢,而重庆话语速快;蓉城的发音闷,重庆语言轻、快、尖。我大学有个校友是重庆的,听他跟家人打电话简直如坠迷雾,不知所言。伊笑着说,我同蓉城人交流不会产生大的障碍,最低程度对方能听懂我讲话。
我想,过去那些皇帝一定要懂好多方言,要不然那些各地官员朝议时,皇帝老儿岂不是老要说:“哎,司马相如啊,你说什么,朕没听明白,你再说一遍。”在蓉城第一次现场听人称“老子怎么怎么样”觉得挺好玩的,倒是没听人骂“龟儿子”之类的俚语。不知道,司马相如、扬雄等等川籍官员人,会不会对着皇帝无意中带出家乡方言,说:“老子有事上奏。”呵呵那一定会很热闹啦。
琴台路另一个街口比较风雅,右侧有一张大理石做的古琴,用手指头粗的油丝绳作弦。不远里侧有一方石碑,碑上刻着两首传世情书凤求凰,书法和情书都很好。伊说,你看人家写的情书,你呢?她望着我嬉笑,顽皮的神色里有几分揄揶。我莞尔晒笑。
文君暮年写过白头吟和诀别书,但司马终究算个有心人,白壁微瑕却瑕不掩玉。或许过于苛求佳话完美近于无聊,可是我们依旧愿意品味佳话时一切完美无瑕,那时合上书卷心情怡然。佳话终是别人的故事,于今而言斯人远矣,我们只能在烛光摇红里怅然的遥望,而后过着自己平淡却可以白头终老的生活。
虽然此地未必与二人有关,但蓉城总是司马相如的故乡,过琴台路兼怀二者吧。
7、川味
当写下这个题目后,我仔细一想,晓得这是个大而不当的文题。川味涵盖太广了,从不同角度来看蜀中的任何土生土长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川酒、川茶、川菜,更广义的包括川剧、川人习性等等。所以,要提前声明,我所写的川味是非常狭义的,只是我所品味到的蜀中之物。
入蓉城有两个事物是你无法躲避的,除非你是个瞎子,或者你绝食——蓉城的女子和狭义的川味。关于蓉城的女子我不想多说,伊人在侧叹而观止,甘愿做个瞎子跟在后面,顺着她脚步大胆的在蓉城里游走。在蓉城实行绝食的人,估计一般都是智商低于零的脑积水患者,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在这个美食的城市绝食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嘛。
伊赐予我的绰号为“二师兄”估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只知道吃;其二是像二师兄吃人参果那样,一口吞下,贪吃而不辨滋味。
其实,我呀也就是馋一点,往往还没等到嗅觉器官感反应过来,食物就下肚子了。所以,一般请人或者被人请,他们问菜的味道如何,我往往说,嗯、一般、可以吧、还行等等诸语。不相熟的人都以为我的口味比较高,他们那里知道我味没品出来已经吃饱了。
吃饱后去看满桌子食品就如同爱情心有所属后看其他女子,纵是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美貌女子站在前面,感觉也不过是寻常姿色。我之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因为子曰:“食色性也”吃跟爱情是平等的。所以,人的“馋”如同夫妻经纶大义一样,不必害羞的。
言归正传,还是说吃。吃是人人会,但是不一定人人懂。有人说,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听到这样高深的论断,我往往望风而逃,因为我的吃时停留在“会”的层次,也就是温饱的水平上,而那个“懂”太高深莫测了,不敢妄谈。
蓉城是个美食城市,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吃的是鲁菜。从前认为鲁菜是绝顶天下的,后来到了几次南国就不言语了。世界美食在中国,中国美食在南方,相对南方的美食北方的食物是粗糙的。但是,对于南方的食物我有好多吃不惯,比如粤菜。有一年我去广东,在那里七天,竟然食不下咽,回到北方一番狼吞虎咽活象饿死鬼一样。其实,原因很简单,粤菜里甜食太多,而本人是向来不吃甜食的,甚至包括甘甜的水果。除了甜食,我就是生性喜辣。我欣赏那句话:“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山东虽然也吃辣,但是辣的有限度,不过把辣椒当配料。大学时候我有两个好友一个是蜀人,一个是贵州的,从此我就与辣结下了缘,颇有些不辣不下饭的感触。但是,以前吃辣不得方,每次吃过火锅都要闹肚子三天,后来经过伊的指导治愈了这个毛病。
蜀地是个麻辣王国,麻辣是这里的标志。前几年,有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唱得蜀地女子的麻辣性格。伊是个正宗的辣妹子,但是说到吃辣,她要甘拜下风。我俩吃饭,倒是我像蜀人,而她像外来的,只不过她的性格有辣妹子的爽朗与清丽,我喜欢的爽朗与清丽。
现在在北方若问最兴旺的饭店,恐怕是川菜位居第一,它在北京也有强龙压倒地头蛇的意思。在北京我上班的地方,不长的一条街,饭店若干,最有强势是三处川菜馆“麻辣诱惑”、“蜀中居”、“巴蜀菜府”
一个地方的味道在外地是那些大菜,像人民代表一样代表着风味。其实,一个地方的正宗味道并不是那些名菜,而是那些小吃,那些大菜因为出名便飘扬过江、过海的到了外地,混杂了当地人的口味,往往就如隔夜的饭,虽然还是那饭,却因为隔夜都变质了。那些小吃,因为有让人品尝的意图,所以往往保留了正宗的味道。吃,不在庙堂之上,不在星级饭店宾馆的饭桌上,而在民间的小吃。
我刚到蓉城的那天晚上,伊带我穿过春熙路到串串香吃的串串。那天的麻辣真是过瘾,吃的满头大汗,只叫爽。那里的串串也是便宜,一毛钱一串,跟白送的一样,我瞠目结舌的看到周围的端着提篮一下锅一篮。相对在北京的麻辣烫简直就是垃圾,现在回味那个串串的香味还在舌尖徘徊暗生津液。
我们去武候祠后去了小吃一条街锦里。进入锦里,琳琅满目全是吃的,我们先是走了一圈,先有了全局概念,然后从里端开始边买边吃。要是以我过去个性会停留在一个摊位前一直吃饱,而伊不是这样。她晓得我这没吃过那没吃过的,每一样我们都是买很少一点浅尝辄止。
锦里的小吃都是现场做,你看着那小吃经过一道道手续做成食品,飘着香味。他们的加工动作像舞蹈,很有趣。最有趣是“三大炮”当时,我们正在旁边吃外面是凉皮,里面有各种菜丝淋上佐料,各种味道的春卷,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巨响,吓了我一跳。只见它,用糍粑坯料团成圆球的东西,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伊说,三大炮糯米做成软糯,香甜可口。由于是甜的,为我不取,伊笑说多少天下美味就此错过了。
我们吃了各种口味的肠粉、叶儿耙、糍粑、牛皮糖等等东西,从里吃到外。伊吃牛皮糖的时候,牙差一点给粘下来,我看见糖虽然不吃但也觉得口渴,一瓶瓶的喝水。虽然我们一点点的吃,可是出来的时候,我那本来浑圆的腰围又暴粗数寸,挺着的不是将军肚了,而是孕妇的肚皮。如果穿上孕妇衣服,到公交车上肯定有人给我让座的呵。
在这个吃的国度,吃遍布大街小巷。我对伊说,蓉城的川菜馆、小吃等等跟外地的川菜馆最大的差别不是在菜的味道上、品种上、服务上,而是是名字上,外地的到处都表明着成都小吃什么的,但是蓉城的小吃没一个标明的。
在蓉城的日子,我好像每天都是饱饱的,吃饭的时候吃的比在北京时还少,大概是伊坐在我对面吧。俗话说,秀色可以餐也,对着一个仪态万方、千娇百媚的女子,就是不吃,饱嗝也是一个个向外打。
蓉城的小吃多,像龙抄手、钟家水饺、赖汤圆,还有“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家包”的韩家包子,这些我们都并没有急于去品尝。蓉城是一个将来用我一生去品味的城市,有一生的光阴慢慢地去欣赏、领略与品尝。
我喜欢这种在小吃上留连的情景,两个人一块不拘掩笑的玩,纵是匆匆光阴也有平常日子的味道。对她来说我不是客,不用去那些犒劳远方朋友的正然危坐之地;与我而言,不是宾,而是归人,要得就是寻常百姓的润物无声。平常的日子,就这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把日子化成平稳流淌的大河,不息的流动,日日夜夜,年年岁岁。
川味,川味,伊才是我正宗的川味,没有她纵然山珍海味也是如同嚼蜡般的淡然无味。醉翁之意不在酒,雪羽之味不在菜,此中有深意,欲说亦无言。一切还用说吗,都在眉眼之间了。
8、泸州之行
车出站后,天飘起了零星的雨,道两旁的树在雨中鲜亮,有一种幽然的诗意。
从前看过一本书里说,自古诗人多入蜀。当时,尚且不服,如今心悦诚服了。但见这绿色就足以吸引那些文人骚客了,更何况蜀中是三样俱全,有酒、有窈窕女子、有景,焉能不吸引那些风流才子们。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盛产酒的地方——泸州。
泸州是桂圆的故乡。泸州桂圆固然出名,但要同泸州老窖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听说,南方有一家饮食老字号,一锅汤熬了百年,号称:百年老汤。百年,追究起来也不过是上个世纪清末时期的事情,若是说起泸州老窖那是“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公元1573年,是大明王朝那个二十五年不理朝政的只在后宫泡mm的皇帝万历初登皇位的第一年,泸州老窖的酿酒泥酒窖就是那一年建成。四百多年过去,昔日喝酒的人都“但愿常醉不愿醒”的做神仙去了,但这个用泥做的酒窖故迹依然在,并还被使用着。被誉为:国窖1573。
而我们去泸州就是为了吃酒——吃喜酒。婚礼是在泸州举行。新娘泸州人,是伊的好友,邀请伊做她的伴娘。于是乎,我就有了蹭白食的机会,做随军家属吃大锅饭去。
泸州去成都二百五十公里左右,大概四个小时路程。
车行不久即上了去泸州的高速。路斗折蛇行,很快便把成都平原摔在了背后,一头扎进了雨气笼罩的苍翠山里。
山中行车不是第一次。过八百里秦川时,火车在秦岭山头跌宕奔跑曾领略过,但坐汽车过山穿水还是初次。火车上看景宛若雾里看花终隔了一层,而汽车上看景就有身在其中的趣味。路在山间若一条飘舞的青灰丝带,矫若游龙的游动在满山遍野的绿色里。以前写字喜欢用“满山遍野”形容天地,其实对于我这个二十岁之前没见过山的平原小子来说,这是一个意会、想象的词。当入蜀之后,真正领略了满山遍野的意境,随时随地都是满山遍野,足足的看个饱。走不尽的山,看不完的丘陵,望不穿的绿色。
山岭沟壑之中有人家居住,依山傍水住的甚是舒展明朗;偶有耕牛田间食草,摇尾自得,甚是得趣。水绕过农家,流经水田,青青秧苗,农人耕作于其中,远山近山农家的鸡鸣鹅唱,还可以看到那一一墟烟,山影宛如泼墨,这一切都在画景里了。
平原住户都是群居,一家家排列,首尾相联,山中居家因为建房平地颇为难找,寻到一处只能一两家,三五家都很少,顺山势而建,自有特色。像极了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某某山庄,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否隐藏着隐士一般的绝世高手。阁楼衬在绿色里,与绿色浑然一体,从山下一条小径曲曲折折通向幽静的庭院,浩荡山河,有一种风月洒然的响亮。
路蜿蜒游动,车亦起伏摇荡,像个摇篮。伊在我的身旁,上车后她闭目养神如一位大仙,岿然不动。在摇篮般的车上摇摇晃晃,不一会她就月朦胧、鸟朦胧安稳的摇到了外婆桥。我一边窗外山中变幻的景色,一边看伊那随车攒动的鼻尖,清秀的面孔犹如起伏的山影,觉得很有趣,暗自好笑不已。
要问我笑什么,我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佳人在侧,犹若皓月当空,景致有它自己的天然妙韵,我只觉得这尘世好,却又说不出来那里好。只觉得尘世花月静好的美妙,岁月安稳的恬然。
车行逶迤,到一地,山势平缓。伊似乎有第六感觉,突然醒来,星眸半睁,说这就是龙泉驿了。“啊,龙泉驿!”我探头外看,山影淡远,未看到桃树。据说,春季龙泉驿的桃花很美,姹紫嫣红,如今虽然桃花谢去,但桃树在的。可惜,不能下车寻一寻桃树,坐在树下吟吟桃花诗,喝喝桃花酒,只是不必遇到桃花女了,让崔护独自寻去吧。
车在内江车站停了十多分钟,而后继续前行,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泸州。
下车后,我抬头望,暗吃一惊。城竟然在山上。伊笑我平原小子少见多怪,我也自笑。听说,重庆是座山城是在山上,但是我没去过,这是初见山城。远看只道那是一座绿树遍野的山,细看方知山上高楼矗立隐现山林绿色里,泸州城像中世纪欧洲的城堡,恬静悠然。我有一种进山寻古刹的感觉,幽静山林古刹暗藏,汽车的鸣笛声似乎也如那悠悠荡荡的铜钟声,缭绕的散远。
打车去朋友家,车道两旁绿树葱郁,像行在森林里。两边的楼顺山势而建,借山势之力拔地而起,高、挺拔、矗立。由于是山城,路不免盘旋斗折,车忽高忽低一会上坡一会下坡,坡很陡,看着车似乎在俯冲,身体前倾与地面平行,吓我一跳。由于朋友没说清楚具体地点,我们下车询问,泸州人热情爽达,不断指点。几经周折,到达朋友家。家里已经溢满了喜庆。
我们几个外地来的朋友被主家安排在泸州宾馆休息。泸州宾馆高耸,窗外对着长江,长江夹在山中奔涌不息,由于是傍晚天地苍茫,那山那水在苍茫中莽莽震撼,风起云生,气势磅礴、雄浑。我开窗不禁高喊一句:开窗放入大江来。
晚饭吃的泸州火锅,喝的郎酒,只可惜我不能喝酒了,只能嗅着酒香陶醉。川菜吃过后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爽”辣的爽,麻的爽,吃着爽。说来也怪,我是鲁人,但是天性能吃辣,在这方面伊那丫头也要逊我三分。或许世间的事情早有天定,我行千山、踏万水不过是履行前缘来了。
饭罢,我们俩到长江畔遛弯,江畔热闹非凡,到处都有人耍。南方得夜生活,让北方人汗颜,那个才叫丰富,到处都可以晃。江上有玩海盗船的,听到一阵阵尖叫,我们大笑。在玩气枪打气球处,我俩个显身手。我臭的要命,枪枪都去了爪哇岛。那丫头牛气的要命,基本上枪无虚发,快赶上小李飞刀了,要不是枪的原因放了几枪哑枪,就可以得一个小玩具了。功败垂成,非战之罪也,都是那个老板!
第二天的婚礼,非常热闹,宾主都彬彬有礼,张驰有度。不像北方的婚礼,烦琐的礼仪、闹腾的敬酒,体力活的节目。一场婚礼下来,新郎是腰酸背疼腿抽筋,新娘脚脖子肿好几天。婚礼中看新人隐忍的表情,似乎恨不得大叫一声:婚不结了行不行,各位大爷?
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婚礼却是一件体力活。这里没有北方那么多得繁文缛节,喜庆中中保持着轻松。我着实喜欢。所以,结婚就在四川啦。
想这些的时候,我对着伊傻笑。
她说,呆子。
我说,嗯。
归途中彼此安稳的睡到成都。
9、山城掠影
人与城如同男人与女人是讲求缘分的。有缘,隔着大山小山、宽湖窄水也能七弯八转的遇着;无缘,纵是遇着了,甚至交谈了,在转身后便抛掷脑后烟云一般散去,就如人每天出门后遇到的千千万万的男人或女人,谁能想起谁呢?
重庆与我属于后一种。
初看重庆,有一种惶惶,瞬时直觉告诉自己不喜欢这座山城。它没有成都的平和与正大,也没有北方城市的敞亮;它像一条幽深的山谷,风光都被关在谷中了,令人感到一种闷闷的闭塞。虽然也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是如黑白琴键产生的错觉一样的错落有序,也是山楼对应斜阳红,但脚从车上迈下的时候溢满了凄惶。流连过许多的城,从南到北,这个世上所有的城都没有自己到成都时的那种平静的相亲。
重庆是一座山城,这自不必说了,历史大风从它的街道上荡荡刮过,龙虎盘踞过的地方自然也有它的一种气势。去了泸州知道山城的青山绿水丛林山路幽幽的味道,到了重庆领略了山城的磅礴,相比之下泸州就如重庆的一个模型,它没有重庆的雄浑。高楼大厦依山而建,借山势之威势高耸、挺拔、巍然,有破云冲霄的慨然,让人叹而观止。
重庆的路修的如舞动的飘带,穿梭在楼群山间,还有一些桥在楼顶上穿过,仰头上看,眼花缭乱。但是,重庆的路况不太好,由于城在山里,山在城内的特殊状况,全城看不到一块宽阔的平地,所以路都在山间或者山脚,路狭窄,无法几车并行,路上的车咿咿呀呀如一首慢调唱腔。车行路上,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如在摇篮,很多人稍微一不留神就推开周府大门——梦乡神游。
走在重庆的路上,我没有了在成都的气定神闲,有一种焦躁不安,觉得时光漫长。都说重庆美女多如云,我未觉。看来我不是一个赏花、怜花的人,或许街上有很多花花草草,却不曾留意一点,一切淡如浮云过眼。每个人生来就有一种痴病,有的痴于犬马声色,有的人痴于赌博、吸毒等等,当对某种事物痴了,那还顾得其他。那一刻,我在想着如何编一个理由回家,回成都。重庆变成了一个底下支着火的油锅,我就是上面那一只小小的蚂蚁,准备逃离而走。
重庆活色生香的辣妹子美女不见了,重庆的麻辣火锅也食之无味,如同嚼蜡。客户请吃饭也变成了应付,只想事情赶紧结束,然后跑掉。后来,伊笑我牛嚼牡丹糟蹋了那些风景,我也笑。街上的女人们或许是一道亮丽风景,但是那些风景哪有自家的风景好。我一直觉得,手里的才是最好的,其他的不过是滔滔流水,而为你站成风景的人才是最好的风景。
小宴有一句词,我很喜欢。“不如怜取眼前人”原来这个“怜”是那种的平和,不如不是委屈而是一种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那个要等的人,要珍惜的人。
可惜,这个世上多得是望着这山青草不如那山青草好的驴,最终饿死在奔跑的路上。
那天晚上找了一家宾馆,半夜爬出了虫子.我打电话给伊,她笑我笨,找了一家这样的宾馆。我对她说,我回成都。她笑说,回吧。她知道我回不了的,因为在之前我们商量好,我要从重庆直接去北京的。那一刻,我下了一个突然的决定——回成都。
第二天,上午匆忙的会了客户,匆匆忙忙的吃饭,谈脱了事项。然后,奔向火车站退票,买回成都的火车票。重庆至成都的城际列车只需要四个小时,爽的很。当火车开动的时候,道旁的青山翠竹、流水田园、山野人家纷乱的向后奔。
缭乱的景色,如北方飘落的大雪,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风雪夜归人”此时,我才能体会到诗词评论上说的“归”字用的好的况味。归,不是宾至如归,而是走在路上的心态,那是安稳的、平和的,也是安然的。
于我来说,不是客,而是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