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琐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时候在武汉长大,仅仅登过龟蛇两山。小小的龟蛇真不能叫山,一个似龟缩头,一个如蛇盘尾,哪见一点山的气势?小学时曾集体上过龟山,没有看到龟山上有什么景致,只听说山上不安全,常有杀人越货之类的事情发生,对龟山愈加没有什么好感。蛇山在我中学旁边,算是近邻,因为太矮,也没有引起我多少兴趣。直到后来读了毛泽东的茫茫九派和食武昌鱼,这两首词里都提到了龟蛇,才从此改变了我对龟蛇的印象。尤其是经常徒步走长江大桥以后,更渐渐有点喜欢上这两座山了。真得感谢这两座山,尽管山都不大,但倘若没有它们互为犄角,这大桥的引桥真不知要拖到哪里去了哩。
下农村到了山区,一下子陡然见到那么多的大山,真令我喜出望外目不暇接,三分新奇加上七分兴奋,对龟蛇刚刚升起的一点激情很快便让位于对这众多大山的崇仰了。其时正逢下雪,巍巍丛山尽披银装,对毛泽东咏雪词里的名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了直觉的感受,感到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山了。山区有一座山峰名黑石垛,常年耸立在云雾之中,在丛山中颇有鹤立鸡群之势,隔得老远便望得见它的雄姿,人称是当地的第二高峰。当时我所下放的公社正是以“高峰”二字命名,料想与这黑石垛的大名不无关系。后来有幸参加黑石垛上开茶园,在黑石垛上整整呆了一个星期,白天开梯田,晚上则和一群山民挤住在山顶上临时搭的帐篷里。头顶满天星星,耳听山风阵阵,恍然感到这大山似乎潜藏着许多神秘,同时也感到了夜宿山顶的刺激浪漫。后来下山时还真有点舍不得,潜意识里想到这一辈子怕是不可能再来这里了。走在下山的公路上,老远老远了,还总是回头望那座熟悉的山峰。
真正促使我对山毕生倾慕深情并立志踏遍名山的还是李白的那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好家伙,这才是咱男子汉说的话,这才是堂堂真男子的气概!我钦羡李白,然则我一生也好名山游,却非一意寻仙不辞远。李白游山的目的太专业,也太愚昧,而我则不然,我以为山最能体现男子汉的博大胸襟,不爱登山者非为男子汉也。山与天接,山就是登天的云梯,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欲“穷碧落”就不能不借助山这一云梯。而天则是山的极处。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不懈不倦地攀登,而登山则最迎合男子汉这一勇猛向上不屈不挠的心理。在登山过程中,人的一切俗念杂念可为之得到解脱,思想境界可为之得到升华,这乃是我以为的登山的妙处。
江西庐山是我登的第一座名山,前后我共登过五次。每一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次我都只能像读书一样只着重读了这书的几页。尽管只有几页,但由于视野集中,就不致于像猪八戒吞人参果。直到第五次,才腾出精力将庐山后山的望庐山瀑布和庐山书院给读了。然而像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东林寺我还至今未能来得及问津。看来还得再登第六次,我才能将这部书给大致读完哩。
湖北的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我前后也登过六次。读这部书我则在不经意间主要专注了其精华,其他则基本上属随便翻翻,武当山的精华主要集中在金顶。古人曾言好书不厌百回读,此乃指精华不厌百回读也。这六次中我就有五次上了金顶,其中四次是徒步上的。第一次人困马乏,到第四次时竟达到了健步如飞,连自己也感到惊奇。最后的一次乃是友人陪同乘坐的缆车。当时整座武当山云雾缭绕,缆车从云雾缝隙中钻将进去,浑然拨开云雾立见青天,大有飘飘欲仙感觉矣。
山东的泰山我也登过两次了,惜乎都没有走十八盘,那种长途跋涉逶迤登山的艰辛没有机会去体验,两次都是为赶时间而乘坐的缆车。因此对老杜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体会并不深,倒是对秦始皇把泰山奉为五岳之首抬得如此之高心有不服。我的感觉,泰山顶上无非几块石头光秃一片,周围群山比肩难分伯仲,以雄冠之泰山未免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其实我心底认定西岳华山倒真的称得上是名山中最险峻最雄伟的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听人言这一条道竟蜿蜒长达六十里。我从中午一直走到深夜十二点才攀上主峰。记得登到千尺嶂(山加童)时已近黄昏,看着垂直陡峭浑如天梯般的千尺嶂(山加童),腿肚子不自觉地便打起战来,差点受“回心石”蛊惑而前功尽弃。勉强颤颤巍巍爬将上去,暗忖明天这华山怕是下不来了。遥想当年韩愈上华山后曾吓得大哭准备死在山顶,直到被人用酒灌醉才抬下山,看来确非虚话。
山西的五台山是花和尚鲁智深曾经栖居过的地方,这里也曾留下过当年白求恩大夫的足迹。对这座佛教名山我甚仰之。路过五台山时适逢大雪,这叫人不留人天留人,我在台怀镇上一住三天。大雪没有能阻止我小朝台,站在黛罗顶上极目四顾,雪后初晴的五台碧空如洗,五座台顶上白雪皑皑,景色极是雄伟壮丽。有人曾问我敢不敢作大朝台之游,即将方圆五百里的五座台顶均朝拜一次,我大笑摇头,我自感还没有达到那种虔诚朝圣的境界。
最超凡脱俗的山我以为当属浙江的普陀山了,李白曾吟诗云“人说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漂渺间。”我独家认定李白说的应该是指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当年观音菩萨也不愿飘洋过海去外国,而把归宿定在了普陀山,观音应当算得上是爱我中华的一位神仙了。如今老百姓敬奉观音我一百个举手赞成,那原因大抵是在普陀山萌发的对观音的好感。普陀山的庙宇极明丽雅致,普陀山的天空极高远湛蓝,那是经蔚蓝海水洗涤的原因吧。
我所登临过的还有许多名山,尽管可圈可点之处不乏,但我总以为山之成名其中总难免有沾他物或他人之光的痕迹。比如河南的嵩山,大抵是因为少林寺而闻名;河北的恒山,大抵也是因为悬空寺而驰远。湖南的韶山,是因为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宁波的雪窦山,则因为是蒋介石的家乡。陕西的桥山呢,那则全然是有咱们的黄帝祖先的陵墓在彼,每到了中华民族的祭祖之日,这里必是人山人海,群情肃穆,使我们不能不自豪“咱们的大中华,好大的一个家”的。
群山逐秀,可能谁也比不过安徽的黄山。在黄山上漫游,真乃移步亦景,景随步转,云遮雾罩,气象万千。咱国人有句口头禅:“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言极是。黄山可谓将天下名山之秀色尽囊括其中,她以充分的实力跻身于联合国圈定的世界风景名胜之列,谅来是不会有人妒忌的。如果说有点异议的倒是黄山人的做广告,当年小平上黄山曾说过一句“把黄山这块牌子打出去”的话,那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却不料被咱黄山人给错改成“把黄山这张牌打出去”仅一字之差则境界迥异,观之真有点使人啼笑皆非。
我自诩走过不少名山,却不料走过的最高的山竟在咱九头鸟所在地的神农架,这倒是出之我意料之外的。那年去神农架登神农顶,但见神农顶上一派原始洪荒景象,天低云暗,草木低垂,气候万变,阗无人迹,虽不见其险却感觉其高。查资料得知:神农顶海拔竟有3105。4米,它高出武当山947。4米,高出黄山1161。4米,高出雪峰山1939米,甚至高出峨嵋山6。4米。真乃华中第一峰也。但其风景较之其他名山则远远逊色了。
这些年来我庆幸多次出门,得以有缘在众多名山里留下雪泥鸿爪。在皖南的深山老林里,我曾经有幸目睹满山红叶;在太行的山yīn道上,我惊喜地远眺夕照下那如剑的山峰。在秦岭的九曲连环坡前,我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起“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在五指山的岛中公路,我也会神不守舍般下意识地追溯起当年红色娘子军走过的足迹。古人曾言“观山则情满于山”我倒认为山自多情,是山的情愫感染了观山的人,而并非是观山的人人为将情附加于山的。
前几天又欣闻我国的登山健儿再次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这是第几次了?我记不上来,但我对登山健儿充满了钦羡和崇敬。我这辈子看来是学不了他们了,但对于热爱登山如我者来说,山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着的,山的大道永远都是前铺着的。尽管我登不了珠穆朗玛峰,权且将登珠穆朗玛峰的理想永远存在梦里吧,但像咱台湾的阿里山、近邻日本的富士山之类我久仰的名山,我倒真想有机会能去留下我青春的足迹哩。
小时候在武汉长大,仅仅登过龟蛇两山。小小的龟蛇真不能叫山,一个似龟缩头,一个如蛇盘尾,哪见一点山的气势?小学时曾集体上过龟山,没有看到龟山上有什么景致,只听说山上不安全,常有杀人越货之类的事情发生,对龟山愈加没有什么好感。蛇山在我中学旁边,算是近邻,因为太矮,也没有引起我多少兴趣。直到后来读了毛泽东的茫茫九派和食武昌鱼,这两首词里都提到了龟蛇,才从此改变了我对龟蛇的印象。尤其是经常徒步走长江大桥以后,更渐渐有点喜欢上这两座山了。真得感谢这两座山,尽管山都不大,但倘若没有它们互为犄角,这大桥的引桥真不知要拖到哪里去了哩。
下农村到了山区,一下子陡然见到那么多的大山,真令我喜出望外目不暇接,三分新奇加上七分兴奋,对龟蛇刚刚升起的一点激情很快便让位于对这众多大山的崇仰了。其时正逢下雪,巍巍丛山尽披银装,对毛泽东咏雪词里的名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了直觉的感受,感到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山了。山区有一座山峰名黑石垛,常年耸立在云雾之中,在丛山中颇有鹤立鸡群之势,隔得老远便望得见它的雄姿,人称是当地的第二高峰。当时我所下放的公社正是以“高峰”二字命名,料想与这黑石垛的大名不无关系。后来有幸参加黑石垛上开茶园,在黑石垛上整整呆了一个星期,白天开梯田,晚上则和一群山民挤住在山顶上临时搭的帐篷里。头顶满天星星,耳听山风阵阵,恍然感到这大山似乎潜藏着许多神秘,同时也感到了夜宿山顶的刺激浪漫。后来下山时还真有点舍不得,潜意识里想到这一辈子怕是不可能再来这里了。走在下山的公路上,老远老远了,还总是回头望那座熟悉的山峰。
真正促使我对山毕生倾慕深情并立志踏遍名山的还是李白的那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好家伙,这才是咱男子汉说的话,这才是堂堂真男子的气概!我钦羡李白,然则我一生也好名山游,却非一意寻仙不辞远。李白游山的目的太专业,也太愚昧,而我则不然,我以为山最能体现男子汉的博大胸襟,不爱登山者非为男子汉也。山与天接,山就是登天的云梯,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欲“穷碧落”就不能不借助山这一云梯。而天则是山的极处。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不懈不倦地攀登,而登山则最迎合男子汉这一勇猛向上不屈不挠的心理。在登山过程中,人的一切俗念杂念可为之得到解脱,思想境界可为之得到升华,这乃是我以为的登山的妙处。
江西庐山是我登的第一座名山,前后我共登过五次。每一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次我都只能像读书一样只着重读了这书的几页。尽管只有几页,但由于视野集中,就不致于像猪八戒吞人参果。直到第五次,才腾出精力将庐山后山的望庐山瀑布和庐山书院给读了。然而像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东林寺我还至今未能来得及问津。看来还得再登第六次,我才能将这部书给大致读完哩。
湖北的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我前后也登过六次。读这部书我则在不经意间主要专注了其精华,其他则基本上属随便翻翻,武当山的精华主要集中在金顶。古人曾言好书不厌百回读,此乃指精华不厌百回读也。这六次中我就有五次上了金顶,其中四次是徒步上的。第一次人困马乏,到第四次时竟达到了健步如飞,连自己也感到惊奇。最后的一次乃是友人陪同乘坐的缆车。当时整座武当山云雾缭绕,缆车从云雾缝隙中钻将进去,浑然拨开云雾立见青天,大有飘飘欲仙感觉矣。
山东的泰山我也登过两次了,惜乎都没有走十八盘,那种长途跋涉逶迤登山的艰辛没有机会去体验,两次都是为赶时间而乘坐的缆车。因此对老杜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体会并不深,倒是对秦始皇把泰山奉为五岳之首抬得如此之高心有不服。我的感觉,泰山顶上无非几块石头光秃一片,周围群山比肩难分伯仲,以雄冠之泰山未免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其实我心底认定西岳华山倒真的称得上是名山中最险峻最雄伟的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听人言这一条道竟蜿蜒长达六十里。我从中午一直走到深夜十二点才攀上主峰。记得登到千尺嶂(山加童)时已近黄昏,看着垂直陡峭浑如天梯般的千尺嶂(山加童),腿肚子不自觉地便打起战来,差点受“回心石”蛊惑而前功尽弃。勉强颤颤巍巍爬将上去,暗忖明天这华山怕是下不来了。遥想当年韩愈上华山后曾吓得大哭准备死在山顶,直到被人用酒灌醉才抬下山,看来确非虚话。
山西的五台山是花和尚鲁智深曾经栖居过的地方,这里也曾留下过当年白求恩大夫的足迹。对这座佛教名山我甚仰之。路过五台山时适逢大雪,这叫人不留人天留人,我在台怀镇上一住三天。大雪没有能阻止我小朝台,站在黛罗顶上极目四顾,雪后初晴的五台碧空如洗,五座台顶上白雪皑皑,景色极是雄伟壮丽。有人曾问我敢不敢作大朝台之游,即将方圆五百里的五座台顶均朝拜一次,我大笑摇头,我自感还没有达到那种虔诚朝圣的境界。
最超凡脱俗的山我以为当属浙江的普陀山了,李白曾吟诗云“人说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漂渺间。”我独家认定李白说的应该是指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当年观音菩萨也不愿飘洋过海去外国,而把归宿定在了普陀山,观音应当算得上是爱我中华的一位神仙了。如今老百姓敬奉观音我一百个举手赞成,那原因大抵是在普陀山萌发的对观音的好感。普陀山的庙宇极明丽雅致,普陀山的天空极高远湛蓝,那是经蔚蓝海水洗涤的原因吧。
我所登临过的还有许多名山,尽管可圈可点之处不乏,但我总以为山之成名其中总难免有沾他物或他人之光的痕迹。比如河南的嵩山,大抵是因为少林寺而闻名;河北的恒山,大抵也是因为悬空寺而驰远。湖南的韶山,是因为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宁波的雪窦山,则因为是蒋介石的家乡。陕西的桥山呢,那则全然是有咱们的黄帝祖先的陵墓在彼,每到了中华民族的祭祖之日,这里必是人山人海,群情肃穆,使我们不能不自豪“咱们的大中华,好大的一个家”的。
群山逐秀,可能谁也比不过安徽的黄山。在黄山上漫游,真乃移步亦景,景随步转,云遮雾罩,气象万千。咱国人有句口头禅:“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言极是。黄山可谓将天下名山之秀色尽囊括其中,她以充分的实力跻身于联合国圈定的世界风景名胜之列,谅来是不会有人妒忌的。如果说有点异议的倒是黄山人的做广告,当年小平上黄山曾说过一句“把黄山这块牌子打出去”的话,那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却不料被咱黄山人给错改成“把黄山这张牌打出去”仅一字之差则境界迥异,观之真有点使人啼笑皆非。
我自诩走过不少名山,却不料走过的最高的山竟在咱九头鸟所在地的神农架,这倒是出之我意料之外的。那年去神农架登神农顶,但见神农顶上一派原始洪荒景象,天低云暗,草木低垂,气候万变,阗无人迹,虽不见其险却感觉其高。查资料得知:神农顶海拔竟有3105。4米,它高出武当山947。4米,高出黄山1161。4米,高出雪峰山1939米,甚至高出峨嵋山6。4米。真乃华中第一峰也。但其风景较之其他名山则远远逊色了。
这些年来我庆幸多次出门,得以有缘在众多名山里留下雪泥鸿爪。在皖南的深山老林里,我曾经有幸目睹满山红叶;在太行的山yīn道上,我惊喜地远眺夕照下那如剑的山峰。在秦岭的九曲连环坡前,我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起“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在五指山的岛中公路,我也会神不守舍般下意识地追溯起当年红色娘子军走过的足迹。古人曾言“观山则情满于山”我倒认为山自多情,是山的情愫感染了观山的人,而并非是观山的人人为将情附加于山的。
前几天又欣闻我国的登山健儿再次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这是第几次了?我记不上来,但我对登山健儿充满了钦羡和崇敬。我这辈子看来是学不了他们了,但对于热爱登山如我者来说,山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着的,山的大道永远都是前铺着的。尽管我登不了珠穆朗玛峰,权且将登珠穆朗玛峰的理想永远存在梦里吧,但像咱台湾的阿里山、近邻日本的富士山之类我久仰的名山,我倒真想有机会能去留下我青春的足迹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