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与不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商,也有其行规,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除法律层面外,道德层面“软约束”情况复杂,运作起来更显功力。依笔者浅见,经商者,普通与卓越、徘徊不前与突飞猛进、筋疲力尽与出奇制胜、沉没商海与脱颖而出,原因诸多,然与商家道德约束的招数有效与否有关。
历史上尚有供我们借鉴的成功范例。史称“富可敌国”的范蠡,财富的积累,靠的是经营中的道德约束;其内容是非常具体的。他在致富奇书中有详细阐述。内容是“经商十八忌”即,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生;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从“经商十八忌”的内容看,侧重内部管理方面的有十二项,即,勤快、费用、验货、钱财、查账、主心、工作、出入、用人、优劣、摆货、应时,侧重如何对待顾客的有六项,即,价格、赊账、临事、接纳、谈话、期限。从细节入手,对商家提出了“该与不该”的道德行为规范,被历代商家奉为“道德经商”之圭皋。逐项去做,就是朝着较高道德水准的阶梯迈进。
该与不该,是素质要求与禁忌防范的统一。该做的,是要求,是必须的,不该做的,是警戒线,是防范的。该做的不做是失职,不该做的做了,是失控。该做的做得好,应该弘扬,成为标杆。不该做的就不能让其出现,哪怕是一点苗头,也要予以遏制,降低损失。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用眼睛估堆,很难做到价格明确,公平交易。一天,范蠡在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里汲水,方法极是巧妙: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回家仿照着做了一杆秤:用一根细直的木棍儿,一头钻上小孔,小孔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一头拴上吊盘,装盛货物,一头系鹅卵石为砣;鹅卵石移得离绳越远,吊起的货物就越多。秤做出来了,一头挂的货物多,鹅卵石就要移得远,才能平衡,他觉得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呢?他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然不得要领。一天夜里,范蠡看见了天上的星宿,突发奇想,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一两重,十三颗星是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秤这种统一计量的工具。时间一长,范蠡发现有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如何杜绝奸商的恶行呢?范蠡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星,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星,十六两为一斤。范蠡以此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
该与不该,是评判优与劣的准绳。范蠡的用该与不该的形式,从十八个方面详实具体的规定了商家优劣的具体标准。这既是对商家的要求,亦是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买卖随时”的理念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陶朱公生长在农经时代,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引用古语,作为预知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年一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一个旱年,每十二年有个大旱年,也有一个水年。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贡献。
该与不该,是对外与对内的统一,是商家通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从经商十八忌看,、内在素质与外在要求相比较,他特别强调内在素质。买卖本身是一对矛盾,一边是商家,一边是消费者,矛盾双方谁是主要矛盾?范蠡的认识非常到位,再优秀的顾客,商家的素质不高,也做不好买卖,搞不好经营。但同时,买卖矛盾双方又是统一的。无论做什么生意,买卖双赢始终是范蠡考虑的出发点。正是经营中多从对方考虑,才使其屡屡成功。相传,一次范蠡到卢氏经商,来到集镇上,集镇旁有个大湖,镇上很热闹,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人们熙熙攘攘,树下摆满杂货摊,有皮毛肉类、各种山货。原来,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熊耳山下古莘卢邑,禹王带领民工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湖泊,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品,但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此时,范蠡开杂货铺,收购山货。他收购价格很高,供货人都来这里。见货越来越多,范蠡就把货物挑拣分类,按商贾需求,把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销售,得款后,他再到市上购回食盐、葛麻布衣和各类日用杂货。后来,当地的农民也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做起生意,从此,这里的人开始富裕起来。
时代不同了,经营方法亦须适时而生,但范蠡的经营理念尚未过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商,也有其行规,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除法律层面外,道德层面“软约束”情况复杂,运作起来更显功力。依笔者浅见,经商者,普通与卓越、徘徊不前与突飞猛进、筋疲力尽与出奇制胜、沉没商海与脱颖而出,原因诸多,然与商家道德约束的招数有效与否有关。
历史上尚有供我们借鉴的成功范例。史称“富可敌国”的范蠡,财富的积累,靠的是经营中的道德约束;其内容是非常具体的。他在致富奇书中有详细阐述。内容是“经商十八忌”即,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生;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从“经商十八忌”的内容看,侧重内部管理方面的有十二项,即,勤快、费用、验货、钱财、查账、主心、工作、出入、用人、优劣、摆货、应时,侧重如何对待顾客的有六项,即,价格、赊账、临事、接纳、谈话、期限。从细节入手,对商家提出了“该与不该”的道德行为规范,被历代商家奉为“道德经商”之圭皋。逐项去做,就是朝着较高道德水准的阶梯迈进。
该与不该,是素质要求与禁忌防范的统一。该做的,是要求,是必须的,不该做的,是警戒线,是防范的。该做的不做是失职,不该做的做了,是失控。该做的做得好,应该弘扬,成为标杆。不该做的就不能让其出现,哪怕是一点苗头,也要予以遏制,降低损失。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用眼睛估堆,很难做到价格明确,公平交易。一天,范蠡在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里汲水,方法极是巧妙: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回家仿照着做了一杆秤:用一根细直的木棍儿,一头钻上小孔,小孔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一头拴上吊盘,装盛货物,一头系鹅卵石为砣;鹅卵石移得离绳越远,吊起的货物就越多。秤做出来了,一头挂的货物多,鹅卵石就要移得远,才能平衡,他觉得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呢?他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然不得要领。一天夜里,范蠡看见了天上的星宿,突发奇想,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一两重,十三颗星是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秤这种统一计量的工具。时间一长,范蠡发现有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如何杜绝奸商的恶行呢?范蠡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星,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星,十六两为一斤。范蠡以此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
该与不该,是评判优与劣的准绳。范蠡的用该与不该的形式,从十八个方面详实具体的规定了商家优劣的具体标准。这既是对商家的要求,亦是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买卖随时”的理念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陶朱公生长在农经时代,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引用古语,作为预知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年一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一个旱年,每十二年有个大旱年,也有一个水年。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贡献。
该与不该,是对外与对内的统一,是商家通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从经商十八忌看,、内在素质与外在要求相比较,他特别强调内在素质。买卖本身是一对矛盾,一边是商家,一边是消费者,矛盾双方谁是主要矛盾?范蠡的认识非常到位,再优秀的顾客,商家的素质不高,也做不好买卖,搞不好经营。但同时,买卖矛盾双方又是统一的。无论做什么生意,买卖双赢始终是范蠡考虑的出发点。正是经营中多从对方考虑,才使其屡屡成功。相传,一次范蠡到卢氏经商,来到集镇上,集镇旁有个大湖,镇上很热闹,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人们熙熙攘攘,树下摆满杂货摊,有皮毛肉类、各种山货。原来,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熊耳山下古莘卢邑,禹王带领民工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湖泊,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品,但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此时,范蠡开杂货铺,收购山货。他收购价格很高,供货人都来这里。见货越来越多,范蠡就把货物挑拣分类,按商贾需求,把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销售,得款后,他再到市上购回食盐、葛麻布衣和各类日用杂货。后来,当地的农民也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做起生意,从此,这里的人开始富裕起来。
时代不同了,经营方法亦须适时而生,但范蠡的经营理念尚未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