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
生我养我的故乡小村叫白水,黄河的一条支流沁河从我们村的北边蜿蜒而过,小村就坐落在沁河南岸的大堤下。这里是黄沁河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这里的地下水是甜的,就是离我们村只有一公里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那个村庄,地下水又咸又涩,我们这里的甜水是出了名的。故乡的人亲,家乡的水美,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然而,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非常时期的特殊岁月里,我的家乡肥沃的土地里却长不出高产的庄稼,勤劳的人民却过着清贫的日子。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根本就不知道富裕二字的真正含义。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计划生育,所以,每家每户养三、五个甚至七、八个孩子是再平常不过了,小村里的贫富差别就是“缺粮户”和“余粮户”之分了。孩子少没有负担的人家,每年挣的工分可以分到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积攒一点钱,而孩子多家里又有病人的家庭,根本就顾不住全家的吃喝,还要到外面去买粮食吃。“余粮户”只需喂养一头猪积攒农家肥就行了“缺粮户”家里既要喂猪,还要多养几只羊,以贴补家用。
大人要按时出工挣工分,羊儿要吃草,割羊草的任务就落到了孩子们的身上。每天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学生就拿着镰刀,背起箩筐,一头钻进玉米地或者高梁地里,割了满满一箩筐青草,随着大人们收工的号子吃力地背回家。但到了深秋初冬时节,地上已经没有草可割了,他们就要开始收集树上掉下的落叶了,贮备着羊儿一冬天的草料。一般都是在星期天,由家长拉一辆平车,前后扎上苇席,两边的中间挡上木板,非常高,能装很多树叶。带上几个干馍,沿着沁河大堤一路收集而来,通常情况下,一整天可以收到满满的一车子树叶。
我的童年就是在读书求学和割草喂羊的时光中度过的,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在煤油灯下看我心爱的小人书和不可多得的小说,有时看着看着就在灯光相伴下进入了梦想。
二
我们家是老“缺粮户”了,我们姊妹五个,父亲长年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奶奶也长年卧床不起,母亲累死累活也顾不了这么个大家庭的生活。所以,我家养羊是必然的,养羊的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我和二哥的肩上。
记得那一天我们又要去收集树叶了,因为养羊的人多,附近的树叶已经被扫抬完了,我们就一路向西到达了邻县境内。那天二哥有点感冒,天也很冷,并刮着呼呼的北风,我们穿着棉袄棉裤、围着围巾还冻的直打哆嗦。中午只啃了几口干膜,到半下午的时候,二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他端着一簸箕树叶走到大堤顶时,一阵晕眩加上一阵狂风,我二哥就从堤上滚落了下来,我不知二哥打了多少个滚才落到大堤底下的,我吓的哇哇大哭起来,嘴里喊着二哥喊着父亲。父亲急忙赶了过来,把二哥扶了起来,二哥那时好象吓傻了一样,不知道哭,楞楞的一言不发,父亲焦急地喊着二哥的名字。等二哥缓过神来,父亲就匆匆收拾了一下,我们就赶快往家赶。到家后,二哥就高烧不退,昏昏沉沉地睡了三天三夜,水米不进,喂了药也不见有效。母亲坐在二哥的床边落泪,父亲哀声叹气束手无策。
这时,后院的老奶奶听说了,赶过来对我母亲说:“傻人呀,孩子是吓着了,魂还在外面没有回来哩,赶快给孩子叫魂吧!”我妈说:“怎么叫呀,奶奶?”于是,老奶奶让我父亲拿来了饭勺,在正当屋的桌子上点燃了三柱香,对着天地全神的牌位默默地念叨了一会,就开始拍着我二哥睡的床头叫了起来:“长富乖唉,快来家,来了没有呀?”然后我母亲要马上接着老奶奶的话音回答到:“来了,来了,来了。”一连三声,一声都不能少,而且回答要及时。老奶奶从床头叫到屋门口,用饭勺敲着门板叫,再叫到大门口,声音非常响亮,半个村子都能听到,我母亲也马上就回应三声过去。我只觉得又好玩又害怕,站在门后边大气都不敢出了。
说来也奇怪,就在老奶奶给我二哥叫过魂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吧,我二哥突然醒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搂着我妈的脖子哭喊起来:“妈呀,我可找到你了,我找了好几天了,怎么都找不到咱的家呀。”我父母搂着我二哥喜极而泣,我妈拍着我二哥说:“回来了,我的儿,回来了,我的儿,你可把妈妈吓死了呀。”这一幕把在一旁看着的我惊的目瞪口呆,至今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悄悄问二哥,他那几天在哪里,二哥说他在小树林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家。再后来问起二哥时,他好象什么都忘记了,再也想不起来了。直到我结婚生了儿子后,母亲还一再叮咛我:“孩子受了惊吓可不敢马虎,一定要及时给孩子叫魂。”
前几天回老家,我大姐家的小孙子吓着了,大姐正风风火火地找村里的一个老人去给她孙子叫魂呢。我说:“姐,都啥年代了,怎么还信这个呀,不是有小儿七珍丹什么的,吃了不就行了吗?”我姐说:“你懂什么呀,吃那药只能治表不能治本的。吃了药孩子虽然不发烧不犯迷糊了,但魂没有叫回来,时间长了孩子会吃亏的。现在孩子这么少,哪家也怕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呀。”给孩子叫过了魂,我姐就象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样,这才有时间招呼我,和我拉拉家常。
是呀,我还真是不懂,我从开始就没有弄明白,一直到现在仍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暗暗在心中想:难道大街上跑的傻子呆子,都是小时候受了惊吓,他们的父母亲没有及时给他们叫魂,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吗?
三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不止一次地听舅母讲过,我出生的时候费尽了周折,两天两夜,让母亲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当时全家人都不抱希望了,连接生婆都束手无策。在等待中煎熬时光,在生与死的门槛边缘徘徊。我出生后,并没有因为上边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而遭受冷落,也没有因为我让母亲受尽了折磨、让家人担惊受怕而遭到厌烦。相反,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细心呵护,精心照料。舅母常常当我的面这样对母亲说:“圪宁儿,孝顺子。这孩子长大一定特别孝顺,你要享你小闺女的福呀。”这话象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我的心墙上,教我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我知道,我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而且我让母亲受了比常人多的多的折磨,长大后,我一定要比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更孝敬父母,那才是我要做的事。所以在母亲生病的六年里,我每星期六下午都风雨无阻地去看望母亲,给她老人家送去她喜爱吃的牛肉、烧鸡或卤肉,再和她老人家说说心里话,直至母亲去世。
农村孩子都是在泥里土里长大的,爬行是孩子必经的阶段。我却不会爬,是屁股坐在地上跌着向前的,这也引起人们的好奇,成为街坊邻居谈论的话题。有人说:“这娃性倔,骨头硬,从小就不跪不爬,长大肯定有出息。”母亲听了很高兴,有一次遇到了一个算命的瞎子,母亲就让人家给我掐一个八字,算命的为了博得母亲的高兴,好将母亲兜里的钱骗走吧,就随口胡说了一大通母亲听不懂的术语,最后说道:“这个孩子命好,将来能成大事,是个人民布袋。”母亲对他说的其它似是而非,但对“人民布袋”这四个字却理解的非常到位,那就是当时穿有四个兜的制服、拿国家工资、端铁饭碗的工作人员。谁见到了母亲都要向她祝贺,喜的母亲合不拢嘴的笑,好像我已经成了挣工资、端铁饭碗、大把票子往她老人家手里送的人物似的。从此“人民布袋”就成了我的代名词,但这个光环就象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牢牢套在我的头上,成了我的使命,也成了父母与全家人的希望和寄托。
所以,我的童年并不轻松,我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希望,在学业的道路上艰难爬行,在书本的海洋中苦苦倘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更不敢有半点的松驰。
每年的鬼节上坟,我都要买很多的冥币和纸钱在母亲的坟前燃烧,在熊熊燃烧的火光中,我仿佛看见了母亲那慈祥而喜悦的脸庞,好像听到了她老人家在说:“呵呵,我的人民布袋来给我送钱了呀。”每次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长跪不起。
一
生我养我的故乡小村叫白水,黄河的一条支流沁河从我们村的北边蜿蜒而过,小村就坐落在沁河南岸的大堤下。这里是黄沁河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这里的地下水是甜的,就是离我们村只有一公里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那个村庄,地下水又咸又涩,我们这里的甜水是出了名的。故乡的人亲,家乡的水美,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然而,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非常时期的特殊岁月里,我的家乡肥沃的土地里却长不出高产的庄稼,勤劳的人民却过着清贫的日子。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根本就不知道富裕二字的真正含义。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计划生育,所以,每家每户养三、五个甚至七、八个孩子是再平常不过了,小村里的贫富差别就是“缺粮户”和“余粮户”之分了。孩子少没有负担的人家,每年挣的工分可以分到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积攒一点钱,而孩子多家里又有病人的家庭,根本就顾不住全家的吃喝,还要到外面去买粮食吃。“余粮户”只需喂养一头猪积攒农家肥就行了“缺粮户”家里既要喂猪,还要多养几只羊,以贴补家用。
大人要按时出工挣工分,羊儿要吃草,割羊草的任务就落到了孩子们的身上。每天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学生就拿着镰刀,背起箩筐,一头钻进玉米地或者高梁地里,割了满满一箩筐青草,随着大人们收工的号子吃力地背回家。但到了深秋初冬时节,地上已经没有草可割了,他们就要开始收集树上掉下的落叶了,贮备着羊儿一冬天的草料。一般都是在星期天,由家长拉一辆平车,前后扎上苇席,两边的中间挡上木板,非常高,能装很多树叶。带上几个干馍,沿着沁河大堤一路收集而来,通常情况下,一整天可以收到满满的一车子树叶。
我的童年就是在读书求学和割草喂羊的时光中度过的,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在煤油灯下看我心爱的小人书和不可多得的小说,有时看着看着就在灯光相伴下进入了梦想。
二
我们家是老“缺粮户”了,我们姊妹五个,父亲长年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奶奶也长年卧床不起,母亲累死累活也顾不了这么个大家庭的生活。所以,我家养羊是必然的,养羊的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我和二哥的肩上。
记得那一天我们又要去收集树叶了,因为养羊的人多,附近的树叶已经被扫抬完了,我们就一路向西到达了邻县境内。那天二哥有点感冒,天也很冷,并刮着呼呼的北风,我们穿着棉袄棉裤、围着围巾还冻的直打哆嗦。中午只啃了几口干膜,到半下午的时候,二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他端着一簸箕树叶走到大堤顶时,一阵晕眩加上一阵狂风,我二哥就从堤上滚落了下来,我不知二哥打了多少个滚才落到大堤底下的,我吓的哇哇大哭起来,嘴里喊着二哥喊着父亲。父亲急忙赶了过来,把二哥扶了起来,二哥那时好象吓傻了一样,不知道哭,楞楞的一言不发,父亲焦急地喊着二哥的名字。等二哥缓过神来,父亲就匆匆收拾了一下,我们就赶快往家赶。到家后,二哥就高烧不退,昏昏沉沉地睡了三天三夜,水米不进,喂了药也不见有效。母亲坐在二哥的床边落泪,父亲哀声叹气束手无策。
这时,后院的老奶奶听说了,赶过来对我母亲说:“傻人呀,孩子是吓着了,魂还在外面没有回来哩,赶快给孩子叫魂吧!”我妈说:“怎么叫呀,奶奶?”于是,老奶奶让我父亲拿来了饭勺,在正当屋的桌子上点燃了三柱香,对着天地全神的牌位默默地念叨了一会,就开始拍着我二哥睡的床头叫了起来:“长富乖唉,快来家,来了没有呀?”然后我母亲要马上接着老奶奶的话音回答到:“来了,来了,来了。”一连三声,一声都不能少,而且回答要及时。老奶奶从床头叫到屋门口,用饭勺敲着门板叫,再叫到大门口,声音非常响亮,半个村子都能听到,我母亲也马上就回应三声过去。我只觉得又好玩又害怕,站在门后边大气都不敢出了。
说来也奇怪,就在老奶奶给我二哥叫过魂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吧,我二哥突然醒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搂着我妈的脖子哭喊起来:“妈呀,我可找到你了,我找了好几天了,怎么都找不到咱的家呀。”我父母搂着我二哥喜极而泣,我妈拍着我二哥说:“回来了,我的儿,回来了,我的儿,你可把妈妈吓死了呀。”这一幕把在一旁看着的我惊的目瞪口呆,至今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悄悄问二哥,他那几天在哪里,二哥说他在小树林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家。再后来问起二哥时,他好象什么都忘记了,再也想不起来了。直到我结婚生了儿子后,母亲还一再叮咛我:“孩子受了惊吓可不敢马虎,一定要及时给孩子叫魂。”
前几天回老家,我大姐家的小孙子吓着了,大姐正风风火火地找村里的一个老人去给她孙子叫魂呢。我说:“姐,都啥年代了,怎么还信这个呀,不是有小儿七珍丹什么的,吃了不就行了吗?”我姐说:“你懂什么呀,吃那药只能治表不能治本的。吃了药孩子虽然不发烧不犯迷糊了,但魂没有叫回来,时间长了孩子会吃亏的。现在孩子这么少,哪家也怕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呀。”给孩子叫过了魂,我姐就象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样,这才有时间招呼我,和我拉拉家常。
是呀,我还真是不懂,我从开始就没有弄明白,一直到现在仍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暗暗在心中想:难道大街上跑的傻子呆子,都是小时候受了惊吓,他们的父母亲没有及时给他们叫魂,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吗?
三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不止一次地听舅母讲过,我出生的时候费尽了周折,两天两夜,让母亲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当时全家人都不抱希望了,连接生婆都束手无策。在等待中煎熬时光,在生与死的门槛边缘徘徊。我出生后,并没有因为上边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而遭受冷落,也没有因为我让母亲受尽了折磨、让家人担惊受怕而遭到厌烦。相反,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细心呵护,精心照料。舅母常常当我的面这样对母亲说:“圪宁儿,孝顺子。这孩子长大一定特别孝顺,你要享你小闺女的福呀。”这话象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我的心墙上,教我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我知道,我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而且我让母亲受了比常人多的多的折磨,长大后,我一定要比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更孝敬父母,那才是我要做的事。所以在母亲生病的六年里,我每星期六下午都风雨无阻地去看望母亲,给她老人家送去她喜爱吃的牛肉、烧鸡或卤肉,再和她老人家说说心里话,直至母亲去世。
农村孩子都是在泥里土里长大的,爬行是孩子必经的阶段。我却不会爬,是屁股坐在地上跌着向前的,这也引起人们的好奇,成为街坊邻居谈论的话题。有人说:“这娃性倔,骨头硬,从小就不跪不爬,长大肯定有出息。”母亲听了很高兴,有一次遇到了一个算命的瞎子,母亲就让人家给我掐一个八字,算命的为了博得母亲的高兴,好将母亲兜里的钱骗走吧,就随口胡说了一大通母亲听不懂的术语,最后说道:“这个孩子命好,将来能成大事,是个人民布袋。”母亲对他说的其它似是而非,但对“人民布袋”这四个字却理解的非常到位,那就是当时穿有四个兜的制服、拿国家工资、端铁饭碗的工作人员。谁见到了母亲都要向她祝贺,喜的母亲合不拢嘴的笑,好像我已经成了挣工资、端铁饭碗、大把票子往她老人家手里送的人物似的。从此“人民布袋”就成了我的代名词,但这个光环就象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牢牢套在我的头上,成了我的使命,也成了父母与全家人的希望和寄托。
所以,我的童年并不轻松,我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希望,在学业的道路上艰难爬行,在书本的海洋中苦苦倘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更不敢有半点的松驰。
每年的鬼节上坟,我都要买很多的冥币和纸钱在母亲的坟前燃烧,在熊熊燃烧的火光中,我仿佛看见了母亲那慈祥而喜悦的脸庞,好像听到了她老人家在说:“呵呵,我的人民布袋来给我送钱了呀。”每次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长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