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山之游散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秋周末的早晨,受妻的朋友相邀(可能也有她的意思)去烟霞山一游。说实话,我是不怎么想去的,因为我已去过两次了。第一次去是在二十八年前的一个初春,我被借调到县文物管理所撰写县文物志,收集文物古迹资料时去过。第二次是两年多前也是这个季节,参加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推进会时去过。但她们从没去过想去看看,只好随愿而从驾车前往。
烟霞山,是近年来打造的集民俗宗教、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号称“中国仙山”对这样的提法,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反正我觉得有些冒大了,这也许与川人爱冲壳子、冒皮皮(当地土话:指爱说大话空话,妄自尊大,打肿脸充胖子)和为官者想提高旅游知名度有关。不管怎么吹牛冒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时为官者想盘活旅游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出发点是好的。烟霞山除了是善男信女拜谒大仙,佑其不同愿望而化钱许封还愿,探究民俗宗教遗踪的神秘之地外,它周围茂密的森林植被、原始古朴的村落院舍、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也是可供游人到此一赏的。
轻车一路,蜿蜒曲折,约近两个小时车程,就到了烟霞山下的第一个景点古柏大院。下车沿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几步,映入眼帘的就是枝叶繁茂的高大树林。林中有不少高低不一的大石头,平展的大石头洁净如洗,大石之上水泥凝铸的方桌方凳,工整细腻且用瓷砖铺面。或立或坐感受薄雾袅绕,静听寒蝉鸣唱,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稍坐片刻,起身来到古柏树前,只见最大的一株柏树象排头兵一样,植根于石缝间立于大石之上,其余的柏树都向它看齐一排排站立。从树上挂的保护牌得知,这些树龄都在两百年以上。转身进入院落,干干净净的四合院房屋全是木质架构,屋沿下挂吊着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和红辣椒,体现了古朴的农家风味。从门里出来的主人,招呼我们到屋坐息喝茶,农家人的热情永远都承载着厚道朴实。
从古柏大院出来向上行驶,到了原来是村学校(现在是村委会)的下面,沿一条向右新修的水泥路继续到顶,弃车再横走几百米正在铺设的石板路就到了清净洞。来到悬崖峭壁下的清净洞前,我似曾相识二十八年前来过这里,但关于清净洞的原由已模糊不清了。正在搜寻记忆时,遇到一位年纪约莫六十多岁的人从另外一个方向走来,我递烟于他攀谈起来。我说:“这里我好像来过,当时搜集写文物志的资料,是这个村的支部王书记带我们来的”他说:“那就是我啊!”我一听激动不已,急忙和他握起手来。我说:“我就是一路来的那个小zhang啊!那天早晨还在你家吃的早饭”他说:“还有一个姓王嘛!”我说:“对,王书记你老了哦!你不说我都认不出来了,你现在还在当书记没有?”“是老了嘛,那时我才三十多岁,现在没有当了”没有想到二十八年后我们又在这里见面了,那时我才二十四岁,现在我们都已头发花白了。他带着我们又一同走进清净洞,他说:“这清净洞是覃大仙当年修行悟道的地方,明末出生于当地覃家大院的覃意,因考举人被考官在覃字旁边加了三点水,而误读成潭意无人应答而未中举,一气之下他觉得蒙羞无颜就家门不归躲藏于山上。开始每天一日三餐他嫂子给他送饭吃,旷日持久嫂子送饭也不吃了,只见他吃柏树结的籽,他嫂子说:你饭都不吃,怕是要成为仙人咯!”后来他就在此洞修行悟道。现在洞外的门依然可见,两边的围墙只是些断垣残壁。洞内残存一些依稀可辨的石碑和佛像,但不难想象出当年大仙于清净洞中虔诚修道的氛围。顺东平走几十米就是梵音洞,洞口有完好无损的石门,矮小石门上“转身直到三千界,极目横看八百程”的对联清晰可见。钻进石门就须埋头弓腰才能爬过去,王书记说:原来进门后是可以直着身体走过来的,后来上面的石头滑落下来,就只有爬过来了。过来在悬崖上有一稍宽的狭长平台,平台下的万丈悬崖看起来心惊肉跳,只因为我们去时太早,只看到一片雾海茫茫。平台后面的峭壁上有一石洞,攀爬上去坐于洞中,无论身体胖瘦都极度舒适,据说这是覃大仙每天早晨起来坐迎太阳霞光的地方。我在想覃大仙每天周而复始地迎接第一缕朝霞,是在聆听念佛涌经那属于也不属于人世间的音声?还是在心灵深处期盼一个新的希望?佛的心灵佛的世界,是今天的我们不能悟出的境界。
从梵音洞爬出来,我说这石头滑下来还有一定道理,要修炼成仙看到新的太阳,就必须该低头时则低头。王书记带我们去了梵音洞后面的犀牛背,站在犀牛背上,山下远近的田园风光可以尽收眼底。回到停车地和王书记告别时,他邀请我们中午到他家吃午饭,我们再三推辞他还是执意邀请,我答应了后他就摸出手机给他老婆打了电话。
下山拐弯我们直接驶向烟霞山,还未进入停车场,就看到了新建的“烟霞寺”牌坊。我去停车场下来站立环顾四周,只见宽大停车场用青石板铺就,坝子边的人家都打着某某农家饭的招牌。停车场的入口处摆放着香蜡火纸向我们推销,我对神对仙从来都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何况人生都已走过了大半生,还有什么企望许愿的呢?没有理会推销的叫卖声,径直沿牌坊下的石梯拾级而上。这时暖烘烘的秋阳爬出来,一路石梯一身汗水。在路边看到一个木牌上介绍,烟霞山在明朝时称塔子山,有小庙。明末清初,覃意修行悟道成仙后改名烟霞山。当时的主持陈仕阁(字伯囍)周游四方进行募捐,建成了气势雄伟的十八大殿,十八间厢房的寺庙。1933年当地民团被红军战败,在溃退时一路放火,烟霞山寺庙也遭受灾难,仅余覃意肉身石塔。一步一步终于爬涉到了顶上寺庙处,寺庙还没有重修,只看见一幅规划效果图,挂在后来人们修建的简易寺庙屋檐下。墙壁上有一幅市民宗局的什么宣传画,说是重修烟霞寺耗资巨大,若有人愿意赞助或捐款等等一些话,还有一个捐款箱立在那里。寺庙内供奉着佛像,有几个跪拜的圆垫,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维护着,看来是管理寺庙的。来到寺庙后面,塔子内覃大仙肉身石像如佛慈祥可亲。整个山顶上过去寺庙的基石依然还在,可以想象当时寺庙规模之宏大,香火之旺盛。山顶上现存一些零星立于地上的石菩萨面前纸灰堆积,旁边一处偏坡地上燃放的鞭炮碎渣厚厚一层满地皆是,可见大仙普度众生的灵验。
下山我们选择的另外一条林荫小道,路面湿滑还得小心翼翼。我一直在想,烟霞山耸立于云雾缭绕中,为什么不改名雾霞山,而叫烟霞山呢?是谁改的呢?我揣摩覃意成仙出名后,除了寺庙有香客敬奉烟云袅绕和他修行悟道每天坐迎朝霞有烟霞之意外,可能大仙看破红尘静心修行悟道,视世间一切如过眼云烟也是其中之意吧。猜想着不觉得来到了停车场,在停车场旁边一个商店(妻的朋友争着给钱)买了酒和一些食品,准备送给王书记,这么多年再次见面总不能两手空空去吧。
折返的路上,停车去了巨家大院、潘家大院看了千年香樟树、千年红藤绕树、百年桂花树、明清墓葬。那些参天古树和千年红藤让人感叹这里的人对自然的敬畏,那些墓石碑上精美的石刻浮雕,特别是镂空雕刻,是今天的匠人工艺无与伦比的。那些遗弃在院落旁边的石碾、石磨、石水缸,会勾起人们对农耕文化的怀念。所有的院落周围都有丛丛成林的慈竹,而此时的慈竹丛正冒出毛茸茸的新笋,充满着象春天一样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看完所有的景点,我们就去王书记家,他听见车声就背着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孙女出来接我们了。他叫直接把车开到他的偏房里,避免晒太阳一会车内闷热。进屋他老婆正还在弄菜,招呼我们吃西瓜,说是他们自己种的。二十八年前看见他老婆就能干利索,今天虽然容颜苍老了,但还不失当年的麻利英姿。不一会饭菜上桌,有腊猪腿炖鲜笋、腊香肠、腊猪舌、油炸土豆丝面团、凉拌黄瓜等等。丰盛的一顿午饭,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们盛情。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二十八前来他家的情景,就似故友重逢有说不完的回忆。他六五年去东北当过八年兵,当了近二十年村支部书记,他们的儿子儿媳大学毕业都在重庆工作,收入不薄还有两套房产。他们为了这个脑瘫孙女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工作,就仍然居住在这里。看见他们悉心照料已满十三岁,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只能背抱扶坐的孙女,我们心情是那样地沉重无语。他们说:放弃是良心永远的折磨,抚养还是身心的折磨,但是她是一条活活的生命,我们不能放弃不管,他们那份心肠的慈善让我们肃然起敬。
饭后我们在房子的周围转悠,看见一树山胡椒,他叫我们采摘,还拿来一个勾子勾下高处繁茂的帮着采摘。他老婆从地里拔来一大堆白菜,找来塑料袋给我们装好,还给我们装了土豆,王书记跑去地里给我们摘了一个西瓜。他们的重情重义让我们深受感动,离开他家时他们还反复说叫我们再来耍。
回来的路上我在早晨来的第一站停车,又去那个那个大石头上坐了会。置身林荫下回想着今天的烟霞之游,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灵秀烟霞山啊!你让感受到的不仅是灵动烟云的奇幻美丽,村落院舍的原始古朴,还让我感悟到的有慈悲为怀的从善而行,厚重朴实的人文风俗。烟霞山,我还会再来!
初秋周末的早晨,受妻的朋友相邀(可能也有她的意思)去烟霞山一游。说实话,我是不怎么想去的,因为我已去过两次了。第一次去是在二十八年前的一个初春,我被借调到县文物管理所撰写县文物志,收集文物古迹资料时去过。第二次是两年多前也是这个季节,参加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推进会时去过。但她们从没去过想去看看,只好随愿而从驾车前往。
烟霞山,是近年来打造的集民俗宗教、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号称“中国仙山”对这样的提法,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反正我觉得有些冒大了,这也许与川人爱冲壳子、冒皮皮(当地土话:指爱说大话空话,妄自尊大,打肿脸充胖子)和为官者想提高旅游知名度有关。不管怎么吹牛冒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时为官者想盘活旅游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出发点是好的。烟霞山除了是善男信女拜谒大仙,佑其不同愿望而化钱许封还愿,探究民俗宗教遗踪的神秘之地外,它周围茂密的森林植被、原始古朴的村落院舍、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也是可供游人到此一赏的。
轻车一路,蜿蜒曲折,约近两个小时车程,就到了烟霞山下的第一个景点古柏大院。下车沿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几步,映入眼帘的就是枝叶繁茂的高大树林。林中有不少高低不一的大石头,平展的大石头洁净如洗,大石之上水泥凝铸的方桌方凳,工整细腻且用瓷砖铺面。或立或坐感受薄雾袅绕,静听寒蝉鸣唱,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稍坐片刻,起身来到古柏树前,只见最大的一株柏树象排头兵一样,植根于石缝间立于大石之上,其余的柏树都向它看齐一排排站立。从树上挂的保护牌得知,这些树龄都在两百年以上。转身进入院落,干干净净的四合院房屋全是木质架构,屋沿下挂吊着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和红辣椒,体现了古朴的农家风味。从门里出来的主人,招呼我们到屋坐息喝茶,农家人的热情永远都承载着厚道朴实。
从古柏大院出来向上行驶,到了原来是村学校(现在是村委会)的下面,沿一条向右新修的水泥路继续到顶,弃车再横走几百米正在铺设的石板路就到了清净洞。来到悬崖峭壁下的清净洞前,我似曾相识二十八年前来过这里,但关于清净洞的原由已模糊不清了。正在搜寻记忆时,遇到一位年纪约莫六十多岁的人从另外一个方向走来,我递烟于他攀谈起来。我说:“这里我好像来过,当时搜集写文物志的资料,是这个村的支部王书记带我们来的”他说:“那就是我啊!”我一听激动不已,急忙和他握起手来。我说:“我就是一路来的那个小zhang啊!那天早晨还在你家吃的早饭”他说:“还有一个姓王嘛!”我说:“对,王书记你老了哦!你不说我都认不出来了,你现在还在当书记没有?”“是老了嘛,那时我才三十多岁,现在没有当了”没有想到二十八年后我们又在这里见面了,那时我才二十四岁,现在我们都已头发花白了。他带着我们又一同走进清净洞,他说:“这清净洞是覃大仙当年修行悟道的地方,明末出生于当地覃家大院的覃意,因考举人被考官在覃字旁边加了三点水,而误读成潭意无人应答而未中举,一气之下他觉得蒙羞无颜就家门不归躲藏于山上。开始每天一日三餐他嫂子给他送饭吃,旷日持久嫂子送饭也不吃了,只见他吃柏树结的籽,他嫂子说:你饭都不吃,怕是要成为仙人咯!”后来他就在此洞修行悟道。现在洞外的门依然可见,两边的围墙只是些断垣残壁。洞内残存一些依稀可辨的石碑和佛像,但不难想象出当年大仙于清净洞中虔诚修道的氛围。顺东平走几十米就是梵音洞,洞口有完好无损的石门,矮小石门上“转身直到三千界,极目横看八百程”的对联清晰可见。钻进石门就须埋头弓腰才能爬过去,王书记说:原来进门后是可以直着身体走过来的,后来上面的石头滑落下来,就只有爬过来了。过来在悬崖上有一稍宽的狭长平台,平台下的万丈悬崖看起来心惊肉跳,只因为我们去时太早,只看到一片雾海茫茫。平台后面的峭壁上有一石洞,攀爬上去坐于洞中,无论身体胖瘦都极度舒适,据说这是覃大仙每天早晨起来坐迎太阳霞光的地方。我在想覃大仙每天周而复始地迎接第一缕朝霞,是在聆听念佛涌经那属于也不属于人世间的音声?还是在心灵深处期盼一个新的希望?佛的心灵佛的世界,是今天的我们不能悟出的境界。
从梵音洞爬出来,我说这石头滑下来还有一定道理,要修炼成仙看到新的太阳,就必须该低头时则低头。王书记带我们去了梵音洞后面的犀牛背,站在犀牛背上,山下远近的田园风光可以尽收眼底。回到停车地和王书记告别时,他邀请我们中午到他家吃午饭,我们再三推辞他还是执意邀请,我答应了后他就摸出手机给他老婆打了电话。
下山拐弯我们直接驶向烟霞山,还未进入停车场,就看到了新建的“烟霞寺”牌坊。我去停车场下来站立环顾四周,只见宽大停车场用青石板铺就,坝子边的人家都打着某某农家饭的招牌。停车场的入口处摆放着香蜡火纸向我们推销,我对神对仙从来都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何况人生都已走过了大半生,还有什么企望许愿的呢?没有理会推销的叫卖声,径直沿牌坊下的石梯拾级而上。这时暖烘烘的秋阳爬出来,一路石梯一身汗水。在路边看到一个木牌上介绍,烟霞山在明朝时称塔子山,有小庙。明末清初,覃意修行悟道成仙后改名烟霞山。当时的主持陈仕阁(字伯囍)周游四方进行募捐,建成了气势雄伟的十八大殿,十八间厢房的寺庙。1933年当地民团被红军战败,在溃退时一路放火,烟霞山寺庙也遭受灾难,仅余覃意肉身石塔。一步一步终于爬涉到了顶上寺庙处,寺庙还没有重修,只看见一幅规划效果图,挂在后来人们修建的简易寺庙屋檐下。墙壁上有一幅市民宗局的什么宣传画,说是重修烟霞寺耗资巨大,若有人愿意赞助或捐款等等一些话,还有一个捐款箱立在那里。寺庙内供奉着佛像,有几个跪拜的圆垫,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维护着,看来是管理寺庙的。来到寺庙后面,塔子内覃大仙肉身石像如佛慈祥可亲。整个山顶上过去寺庙的基石依然还在,可以想象当时寺庙规模之宏大,香火之旺盛。山顶上现存一些零星立于地上的石菩萨面前纸灰堆积,旁边一处偏坡地上燃放的鞭炮碎渣厚厚一层满地皆是,可见大仙普度众生的灵验。
下山我们选择的另外一条林荫小道,路面湿滑还得小心翼翼。我一直在想,烟霞山耸立于云雾缭绕中,为什么不改名雾霞山,而叫烟霞山呢?是谁改的呢?我揣摩覃意成仙出名后,除了寺庙有香客敬奉烟云袅绕和他修行悟道每天坐迎朝霞有烟霞之意外,可能大仙看破红尘静心修行悟道,视世间一切如过眼云烟也是其中之意吧。猜想着不觉得来到了停车场,在停车场旁边一个商店(妻的朋友争着给钱)买了酒和一些食品,准备送给王书记,这么多年再次见面总不能两手空空去吧。
折返的路上,停车去了巨家大院、潘家大院看了千年香樟树、千年红藤绕树、百年桂花树、明清墓葬。那些参天古树和千年红藤让人感叹这里的人对自然的敬畏,那些墓石碑上精美的石刻浮雕,特别是镂空雕刻,是今天的匠人工艺无与伦比的。那些遗弃在院落旁边的石碾、石磨、石水缸,会勾起人们对农耕文化的怀念。所有的院落周围都有丛丛成林的慈竹,而此时的慈竹丛正冒出毛茸茸的新笋,充满着象春天一样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看完所有的景点,我们就去王书记家,他听见车声就背着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孙女出来接我们了。他叫直接把车开到他的偏房里,避免晒太阳一会车内闷热。进屋他老婆正还在弄菜,招呼我们吃西瓜,说是他们自己种的。二十八年前看见他老婆就能干利索,今天虽然容颜苍老了,但还不失当年的麻利英姿。不一会饭菜上桌,有腊猪腿炖鲜笋、腊香肠、腊猪舌、油炸土豆丝面团、凉拌黄瓜等等。丰盛的一顿午饭,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们盛情。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二十八前来他家的情景,就似故友重逢有说不完的回忆。他六五年去东北当过八年兵,当了近二十年村支部书记,他们的儿子儿媳大学毕业都在重庆工作,收入不薄还有两套房产。他们为了这个脑瘫孙女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工作,就仍然居住在这里。看见他们悉心照料已满十三岁,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只能背抱扶坐的孙女,我们心情是那样地沉重无语。他们说:放弃是良心永远的折磨,抚养还是身心的折磨,但是她是一条活活的生命,我们不能放弃不管,他们那份心肠的慈善让我们肃然起敬。
饭后我们在房子的周围转悠,看见一树山胡椒,他叫我们采摘,还拿来一个勾子勾下高处繁茂的帮着采摘。他老婆从地里拔来一大堆白菜,找来塑料袋给我们装好,还给我们装了土豆,王书记跑去地里给我们摘了一个西瓜。他们的重情重义让我们深受感动,离开他家时他们还反复说叫我们再来耍。
回来的路上我在早晨来的第一站停车,又去那个那个大石头上坐了会。置身林荫下回想着今天的烟霞之游,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灵秀烟霞山啊!你让感受到的不仅是灵动烟云的奇幻美丽,村落院舍的原始古朴,还让我感悟到的有慈悲为怀的从善而行,厚重朴实的人文风俗。烟霞山,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