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漫谈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静静坐在微开的窗前,打开电脑,一杯清茗,一炉心香,篇篇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在这温柔的夜里舒展开来,向我伸出美丽的触角。“坐拥书城,红袖添香”喜欢在这样的意境里,细读每一篇文字,如同轻抚每一个寂寞的灵魂。

    在“红袖”每天都有一些固定的id从容行走,一些流离的过客匆匆过往。而我,则是这里捻花不语的驻留者,醉心于文字的游曳,沉浮于红袖的喜悲。

    一封淡雅的信笺,诉说着一位笔友对“红袖”深深的热爱,感谢“红袖” 能在媚俗炒作不休的文学网站中始终保持一份宁静与平和,并带给她阵阵清流。

    微笑着读完这封信,想像远方的她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心里渐觉温润。因为网络,因为写作,认识了很多彼此关爱的朋友,那些纯洁而恬静的友谊,折射出旖旎的光采。逝水年岁,岁月蹉跎,我愿意在太阳升起的每一天里,都享受到文字与文字交流中带来的快乐。我渴望,那些淡而有韵的情感,像一颗颗晶莹的水滴,汇成友谊的海洋。

    曾经拒绝在电脑上看文章。感觉缺乏那种书卷在手,身心俱香的感觉。但是初遇“红袖添香”的惊喜,并不亚于从书库寻出一本梦寐以求书香四溢的古卷。“文思未成涌,红袖来添香”那种视觉和感观上的冲击,使我从此甘愿在每个晚上,一袭清衣,净颜素手,十指萦绕,与“红袖”促膝长谈。她婉约柔和的姿态,淡雅幽香的意韵,给了我藏心的一方净土,一任心事满园。

    “红袖”象是一座清幽的别苑,园内芳草萋萋,竹青四季,花香四溢,蝶舞翩跹。穿行其中,清风舞袖,满眼尽是万紫千红,令人流连忘返,乐而忘倦。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文字,有着太多的真情实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我常常为此感动,由衷生出惊叹和钦佩。

    一直想为红袖写点什么,弹指一挥间“红袖”竟已走过三载春秋,她从当初的蹒跚学步,出落成如今的娉婷玉立,她不再是当初那个怀抱琵琶半遮面的个人文学站点,而是日更新稿件三百多篇,注册用户突破两万,各系列站点访问率点击率高达十万人次的中文原创文学家园。她步履艰辛的成长中,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惊喜和感动。

    目睹今日红袖的成绩,欣喜之余不免生出忧虑。随着网络泡沫的无情破灭,网络的神圣时代宣告结束,许多原本优秀的文学网站逐渐衰落,或在另辟蹊径。有的变卖,有的搞有偿广告,有的以副养业,有的则搞出版代理。而“红袖”这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纯文学网站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不得不让我们深虑。

    空间的广袤与思想的畅游,自由的伸展和个性的飞扬已成为一种无法逆转的大势所趋。有了网络这个载体的存在,就有了各种思潮的无畏之精神。“我手写我心,古岂能拘牵?” 红袖为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自由、共享、宽容的写作空间,但网络文学的过大承载正印了易经里一句话:满则溢,溢则损。网络文学在蓬勃增长的同时也不断流失着它的资源―即经典文章。目前,网络文学总体呈现出一种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主题大多空洞苍白、消极颓废。越来越多的网络作者已不再对努力表现真切、崇高的主题发生兴趣,而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倾向于苍白无力的主观宣泄甚至是无主题创作。    “红袖”有庞大的创作群、读者群和编辑群,他们充盈着“红袖”的骨肉,给“红袖”带来鲜活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正视他们,正视“红袖”的今天和明天。

    创作群。“红袖” 现有袖里藏香、长夜未央、悠然我思、在水一方、清扬婉兮等几块栏目,每一个喜爱“红袖”的人都在用心给这个自由圣地注入雨露,用文字谱写着它的清新,用投入和鼓励带给它激情和勇气。文学创作是个人对生活的偶然触动、敏锐地捕捉、深层的攫取,是作者用眼,用心揣摩的一些用血,灵魂,热情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的东西。在网上,好的作品是弥足珍贵的。它像轻风细雨洒落心灵,点缀着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涟漪过后,更留下余韵点点,让人回味无穷。一直喜欢那些有思想有哲理能让人反复咀嚼不能释怀的文章和作品,但目前大多写作者“业余”的身份,文学底蕴的参差,使得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随处可见的是纯粹的精神宣泄。网络可以改变文学作品发表和传播的程序与形式,但却不能改变一个基本的事实,即:文学永远是有其绝对的标准和评判尺度。

    读者群。文学是灵性和悟性的结合,不同的读者群有不同的层次需求,读者有权选择或拒绝阅读。我常幻想有这样的读者:他喜欢并能够持之以恒地阅读某类或某个人的作品,并能够在心里细洗地琢磨、体味,充分参与到网络的交互评论中,加强与作者、编辑的沟通和交流。当然,文学评论需要的是真诚和真知灼见,对那些互相吹捧以至肉麻的“评论”另当别论。无庸讳言,评论是文学创作的另一只翅膀,遗憾的是,红袖无论是写手、读者还是编辑,参与的评论都少之又少。

    编辑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红袖编辑部是红袖中文原创家园的中坚力量,编辑均来自于创作群体,有着扎实的写作功底,一定的文字修养,但受年轻、社会阅历少的客观影响,对文章的深度和内涵把握不够到位,过于偏重文字的锻造力,缺少对文字的内在性审美能力,导致了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上的缺陷和选择文章的一边倒倾向,从一些平庸文章均被推荐的情况便可得出此结论。推荐文章是网站宣传精品文章,宣传作者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它也在无形中成为初学者的创作蓝本,无形中影响了创作者的盲目趋从,导致了创作形式的千篇一律,这绝对是违背网络引导文学创作热的初衷的,网络文学编辑应加强这方面的责任感。

    编辑通常站在文字的背后,为人作嫁衣,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地甘做人梯。他们面对每一篇文章,都会用心地雕词琢句,揣测读者品味,美文绝不吝于大赞其言,一般性文章也是修改之后尽量发表,较逊色的退稿也会提出修改的建议和退稿理由,尽量不伤害作者的创作激情。

    我能理解,每一位用心写作的作者在翘首期盼作品发表时那种欣喜紧张的复杂心情,编辑公正的认可便是对他们真诚地回应,毕竟一篇文章对作者而言,绝对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曾收到一封作者来信,上面写到,如果作品未被录用,请求编辑寄回。他说:“我不希望它被遗落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我爱它。”我为此深深感动,这又何尝不是所有用心为文者的共同心声。

    在“红袖”有一定投稿量的作者,基本都开设了个人文集。“红袖”有专门的文集库。但目前的文集目录编排混乱,进入袖里藏香,便如进入了一个绚丽的天空,可是让人一头雾水,眼花缭乱,密密麻麻的文集名称,如何分清优劣?究竟该点击哪个阅读?如果想找某一位作者的作品文集,却又如何去方便快捷地查找?并不是说网络“文集”太泛滥,相反我认为“红袖”在这点做得很好。既然是网络写手,只要写出的文字够数量,人人都可以出“文集”没必要那么拘谨。但是,众所周知,作者的署名很重要,读者往往凭作者的署名去买一本书。在网络上作者的署名权更重要,关于目录编排,可以作者名字的首位字母发音为序,将作者依次排序,通过点击作者进入其作品文集等等,一则显出了网络文学的公平性,二则也能让读者自由选择他所喜爱的网络写手。

    “红袖”可以尝试推办电子文刊。如今各大文学网站均在定期发行具有网站代表性的电子文刊,如大道中文期刊、榕树下每日专递、佛山文艺,对网站、对作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红袖”有着丰富的稿件来源,精品文章不应埋没在帖海之中,如果充分利用每一位注册用户、捕捉住每一位过客的目光,将优秀文章按月或按季汇集成册,配以精美的图片和设计,并积极与其他电子刊物网站互通信息“红袖”的稿源、客源将会不断递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袖”应该尽快与传统媒介合作。文学网站是网络文学及网络写手滋生的士壤。但随着版权争执的白热化,以及上市无望风险资金日渐廖落的情况下,文学网站的生计日渐危机,与商业挂钩通几乎成为每个文学网站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红袖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红袖”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应进一步完善投稿体系,尽快实行作品网络版权独家代理制,并尝试与传统媒体合作,推出自己的新生代作家和红袖丛书,在扩大“红袖”影响面的同时,以实际行动给每位热心支持“红袖”的作者以回报。

    都说做网络文学编辑,就像是倚着窗户看风景。可以看到无限远,从楼下风中招展的酒幡到太平洋的旅游小岛,清晰可触,决不影影绰绰。

    但“红袖”的每一位编辑,包括我,更希望能通过网络,通过“红袖添香”中文原创家园这个窗口,看到每一个热爱文学的朋友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辛勤耕耘并开出清香馥郁的花朵;看到温暖阳光下的蓬勃生机,看到“红袖”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