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评土默熱红学颠三倒四糊谁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不容诬陷
土先生否认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一个旁证内容是:元春省亲和曹寅接驾四次有问题。他在文章[1]写道:
红楼梦故事是以曹家在南京担任江宁织造期间的真实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其主要根据就是认定红楼梦书中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史料记载曹家一共接驾四次,书中赵嬷嬷对王熙凤也说甄家接驾四次,因此,胡适先生断定,书中的甄家就是贾家,其原型都是曹家。朋友们不妨重新翻阅一下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便可清楚知道对"元妃省亲"的解读在胡适红学中的重要地位。
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的过程,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南京,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考虑到当时轿子的行进速度,也就走了十几里路程吧,距离并不远。省亲结束后,元妃并未在大观园居住,而是与祖母和父母依依惜别后,含泪连夜又回到宫中。这与曹家接驾的场面根本不同,康熙皇帝远途跋涉来到南京,长驱三千里,路上需要几十天时间,一两个时辰如何能到达?曹家以织造府作为康熙皇帝的行宫,皇帝在南京期间是住在织造府里的,也不可能连夜又回到北京皇宫。
如果红楼梦是借元妃省亲写曹家接驾,时间上根本就不对。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红楼梦中所写的"元妃省亲",根本不可能是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也不可能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的,当然更不可能证实曹雪芹的作者身份。胡适红学根本就是建在沙堆上的一座大厦,早就应该到了轰然倒塌的时候了!
**:土先生一口咬定,胡适先生在论证红楼梦是以曹家为原型的根据是: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笔者对胡先生并不称佩服,因为他为了提高他收藏的伪本甲戌本的价值,而搞了不少小动作[4];但是,也不能让土先生对他进行诬陷。下面看看胡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考证[3]中怎样写的吧。他对南巡写道:
(3)康熙帝六次南巡的年代,可与上两表参看:
康熙二三 一次南巡 曹玺为苏州织造
二八 二次南巡
三八 三次南巡 曹寅为江宁织造
四二 四次南巡 同上
四四 五次南巡 同上
四六 六次南巡 同上
(4)颉刚又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这五次之中,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又记曹寅进贡的礼物及康熙帝回銮时赏他通政使司通政使的事,甚详细,可以参看。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胡先生的著作里,并没有说“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土先生怎么能随意歪曲和篡改他人的著作内容呢?既然胡先生在著作中,没有这些内容,那么土先生对他的指责岂不成了无的放矢!什么:“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的过程,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南京,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等等,不都是废话吗?不知土先生在他的260多万红楼梦著作中写了多少废话和屁话!
在红楼梦里,也没有利用元妃省亲来影射康熙南巡。第16回相应部分的描写是:
凤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偏的没赶上。”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干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俗语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上面的内容都没有土先生所诬陷的“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等内容。
二、土默熱的考证自相矛盾
在同一篇文章[1]里,土先生又写道:
红楼梦元妃省亲情节是隐写康熙南巡、曹家接驾的传统说法,应该说不攻自破了。红楼梦所描写的"元妃省亲"一事,与曹雪芹和他的爷爷曹寅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红楼梦根本就不是以曹寅家事为原型创作的。
根据笔者考证,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但南巡的地点不在南京,而是在杭州;南巡的接驾人也不是曹寅,而是高士奇;进一步说,能够在红楼梦中记载元妃省亲这件事情的人当然也不是曹雪芹,而是高士奇的同乡好友洪升。
现在红学界有些学者不知是何居心,几乎是在有意误导读者,他们几乎把康熙南巡与曹寅接驾四次等同起来,让读者以为康熙到了江南似乎就只到过南京一地,只住曹寅的织造府一家恐怕只有土先生有这种弱智的想法。“只住在曹家”还叫“南巡”吗?。这是严重地歪曲历史!康熙南巡前后凡六次,南巡路线都是沿京杭大运河南行,巡幸的地方有扬州、南京、杭州等诸多城市。曹家接驾四次只是康熙皇帝巡视到南京一地的事情,皇帝巡视到其他城市还有别的官员接驾;即使是同一次南巡中,在不同的城市接驾的人也有好多,曹寅只是若干人中的一个。
**:在第一部分,土先生极力否定和批判“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但是,在这一部分里,土先生又说:“根据笔者考证,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正好可以用土先生在上面攻击胡先生的“矛”来对付土先生的“盾”了!
为什么“高士奇”接驾,就可以说“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了呢?就不存在土先生所说的矛盾:“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杭州’,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等等。既然土先生可以用“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来否定“红楼梦是借元妃省亲写曹家接驾”为什么就不能用它来否定“高士奇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呢??
由此再次证实:土先生的思维逻辑的确存在问题。同样一件事情,作者是曹雪芹“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就是错的“不攻自破”“时间上根本就不对”当作者是洪昇时,便变成“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
如此颠三倒四的写作,能够糊弄谁?
三、康熙南巡接驾的是曹家不是高家
土先生在文章[1]中,牵强附会地拉扯了一些地点来证明红楼梦描写的“元妃省亲”写的是“高士奇”在杭州的接驾,进而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土先生写了那么多,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既然作者是洪昇,为什么他在红楼梦里要设置“贾家”和“甄家”?而且由赵嬷嬷说出如下的话:
“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全文见上面)
这话明明是将读者引到“曹家”令读者觉得红楼梦是在写曹家这个生活原型。这是不容置疑是事实,而且所有红楼梦版本,都这样写,这不是已经铁板钉钉了吗?如果生活原型不是曹家,而是洪家,为什么作者洪昇要赵嬷嬷这么说,为何她不说“高士奇”在“杭州”接驾?为什么不把矛头引向他“洪家”却偏偏引向“曹家”呢?为何不写成下列的话:
赵嬷嬷说:“如今还有在杭州的高家,嗳哟,好势派!”
既不写“高家”又不写“洪家”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甄家”和“曹家”“荣国府”和“宁国府”;难道作者洪昇傻呐,犯糊涂啦?就像土先生写文章和著作时哪样!
真是令人费解:如此明摆着的事实,如此明确的问题,土先生居然还要东拉西扯,洋洋大篇;为了莫须有的“洪昇著作权”出版了260余万字的著书,令土先生大发“土财”真是我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旷古奇闻!
四、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个朝代
胡适说是乾隆皇朝,土先生说错了,是康熙皇朝;到底谁对呢?应该由红楼梦的实际情况来裁判,而不能脱离红楼梦的实际描写,哇哇地乱说一气。从以下三点,清楚的表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乾隆,而不是康熙年间。
(1)第16回相应部分的写道:
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干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
赵嬷嬷道,她“记事儿”见过贾家接过一次“康熙南巡”;多算点,赵嬷嬷在十岁“记事儿”她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并把贾琏奶大。当派人到南方办货迎接元春回贾府省亲时,她到贾琏家,凤姐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
这说明赵嬷嬷的年龄在60岁以上,去掉十岁,赵嬷嬷看到贾府接驾的时间已经是50年以前的事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计算出红楼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曹府第一次接驾在康熙38(1677)年,第四次在康熙46(1707)年,各加50,分别为1749年和1757年,得出是乾隆14和22年。这就是说,红楼梦中写的是乾隆年间的事情,因而与在康熙年间去世的洪昇无关。
(2)按照废太子胤礽逝世的年代估算:
红楼梦第13回中,秦可卿死后,需要制作棺材;关于棺木的叙述是:
可巧薛蟠来吊,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的。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
因为“忠义亲王老千岁”“他坏了事”因而都认为这是指康熙的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他死于雍正三年(1725年)。他的棺木是薛蟠的父亲经办和留下的,因此推算出,大办秦可卿丧事是在乾隆年间。
(3)按照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成员推算:
现以荣国府为例,到贾宝玉已经第四代;即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贾宝玉。
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第五回警幻仙子道:“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清朝于1644年开国,一百年后,为1744年,为乾隆9年。这同样表明红楼梦中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
还可以举出一些证明,充分说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在康熙43年就已经去世的洪昇,如何能够写出乾隆年间的故事?
一、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不容诬陷
土先生否认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一个旁证内容是:元春省亲和曹寅接驾四次有问题。他在文章[1]写道:
红楼梦故事是以曹家在南京担任江宁织造期间的真实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其主要根据就是认定红楼梦书中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史料记载曹家一共接驾四次,书中赵嬷嬷对王熙凤也说甄家接驾四次,因此,胡适先生断定,书中的甄家就是贾家,其原型都是曹家。朋友们不妨重新翻阅一下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便可清楚知道对"元妃省亲"的解读在胡适红学中的重要地位。
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的过程,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南京,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考虑到当时轿子的行进速度,也就走了十几里路程吧,距离并不远。省亲结束后,元妃并未在大观园居住,而是与祖母和父母依依惜别后,含泪连夜又回到宫中。这与曹家接驾的场面根本不同,康熙皇帝远途跋涉来到南京,长驱三千里,路上需要几十天时间,一两个时辰如何能到达?曹家以织造府作为康熙皇帝的行宫,皇帝在南京期间是住在织造府里的,也不可能连夜又回到北京皇宫。
如果红楼梦是借元妃省亲写曹家接驾,时间上根本就不对。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红楼梦中所写的"元妃省亲",根本不可能是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也不可能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的,当然更不可能证实曹雪芹的作者身份。胡适红学根本就是建在沙堆上的一座大厦,早就应该到了轰然倒塌的时候了!
**:土先生一口咬定,胡适先生在论证红楼梦是以曹家为原型的根据是: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笔者对胡先生并不称佩服,因为他为了提高他收藏的伪本甲戌本的价值,而搞了不少小动作[4];但是,也不能让土先生对他进行诬陷。下面看看胡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考证[3]中怎样写的吧。他对南巡写道:
(3)康熙帝六次南巡的年代,可与上两表参看:
康熙二三 一次南巡 曹玺为苏州织造
二八 二次南巡
三八 三次南巡 曹寅为江宁织造
四二 四次南巡 同上
四四 五次南巡 同上
四六 六次南巡 同上
(4)颉刚又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这五次之中,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又记曹寅进贡的礼物及康熙帝回銮时赏他通政使司通政使的事,甚详细,可以参看。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胡先生的著作里,并没有说“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隐写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四次的事情”“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土先生怎么能随意歪曲和篡改他人的著作内容呢?既然胡先生在著作中,没有这些内容,那么土先生对他的指责岂不成了无的放矢!什么:“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的过程,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南京,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等等,不都是废话吗?不知土先生在他的260多万红楼梦著作中写了多少废话和屁话!
在红楼梦里,也没有利用元妃省亲来影射康熙南巡。第16回相应部分的描写是:
凤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偏的没赶上。”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干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俗语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上面的内容都没有土先生所诬陷的“由‘元妃省亲’情节来证明红楼梦是以曹家旧事为原型创作”等内容。
二、土默熱的考证自相矛盾
在同一篇文章[1]里,土先生又写道:
红楼梦元妃省亲情节是隐写康熙南巡、曹家接驾的传统说法,应该说不攻自破了。红楼梦所描写的"元妃省亲"一事,与曹雪芹和他的爷爷曹寅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红楼梦根本就不是以曹寅家事为原型创作的。
根据笔者考证,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但南巡的地点不在南京,而是在杭州;南巡的接驾人也不是曹寅,而是高士奇;进一步说,能够在红楼梦中记载元妃省亲这件事情的人当然也不是曹雪芹,而是高士奇的同乡好友洪升。
现在红学界有些学者不知是何居心,几乎是在有意误导读者,他们几乎把康熙南巡与曹寅接驾四次等同起来,让读者以为康熙到了江南似乎就只到过南京一地,只住曹寅的织造府一家恐怕只有土先生有这种弱智的想法。“只住在曹家”还叫“南巡”吗?。这是严重地歪曲历史!康熙南巡前后凡六次,南巡路线都是沿京杭大运河南行,巡幸的地方有扬州、南京、杭州等诸多城市。曹家接驾四次只是康熙皇帝巡视到南京一地的事情,皇帝巡视到其他城市还有别的官员接驾;即使是同一次南巡中,在不同的城市接驾的人也有好多,曹寅只是若干人中的一个。
**:在第一部分,土先生极力否定和批判“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但是,在这一部分里,土先生又说:“根据笔者考证,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正好可以用土先生在上面攻击胡先生的“矛”来对付土先生的“盾”了!
为什么“高士奇”接驾,就可以说“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了呢?就不存在土先生所说的矛盾:“并非千里迢迢从北京远赴‘杭州’,而是从同一城市的宫中到大观园,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等等。既然土先生可以用“路上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来否定“红楼梦是借元妃省亲写曹家接驾”为什么就不能用它来否定“高士奇的‘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呢??
由此再次证实:土先生的思维逻辑的确存在问题。同样一件事情,作者是曹雪芹“借省亲描写康熙皇帝南巡”就是错的“不攻自破”“时间上根本就不对”当作者是洪昇时,便变成“元妃省亲情节,确实是隐写的康熙皇帝南巡”
如此颠三倒四的写作,能够糊弄谁?
三、康熙南巡接驾的是曹家不是高家
土先生在文章[1]中,牵强附会地拉扯了一些地点来证明红楼梦描写的“元妃省亲”写的是“高士奇”在杭州的接驾,进而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土先生写了那么多,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既然作者是洪昇,为什么他在红楼梦里要设置“贾家”和“甄家”?而且由赵嬷嬷说出如下的话:
“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全文见上面)
这话明明是将读者引到“曹家”令读者觉得红楼梦是在写曹家这个生活原型。这是不容置疑是事实,而且所有红楼梦版本,都这样写,这不是已经铁板钉钉了吗?如果生活原型不是曹家,而是洪家,为什么作者洪昇要赵嬷嬷这么说,为何她不说“高士奇”在“杭州”接驾?为什么不把矛头引向他“洪家”却偏偏引向“曹家”呢?为何不写成下列的话:
赵嬷嬷说:“如今还有在杭州的高家,嗳哟,好势派!”
既不写“高家”又不写“洪家”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甄家”和“曹家”“荣国府”和“宁国府”;难道作者洪昇傻呐,犯糊涂啦?就像土先生写文章和著作时哪样!
真是令人费解:如此明摆着的事实,如此明确的问题,土先生居然还要东拉西扯,洋洋大篇;为了莫须有的“洪昇著作权”出版了260余万字的著书,令土先生大发“土财”真是我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旷古奇闻!
四、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个朝代
胡适说是乾隆皇朝,土先生说错了,是康熙皇朝;到底谁对呢?应该由红楼梦的实际情况来裁判,而不能脱离红楼梦的实际描写,哇哇地乱说一气。从以下三点,清楚的表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乾隆,而不是康熙年间。
(1)第16回相应部分的写道:
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干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
赵嬷嬷道,她“记事儿”见过贾家接过一次“康熙南巡”;多算点,赵嬷嬷在十岁“记事儿”她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并把贾琏奶大。当派人到南方办货迎接元春回贾府省亲时,她到贾琏家,凤姐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
这说明赵嬷嬷的年龄在60岁以上,去掉十岁,赵嬷嬷看到贾府接驾的时间已经是50年以前的事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计算出红楼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曹府第一次接驾在康熙38(1677)年,第四次在康熙46(1707)年,各加50,分别为1749年和1757年,得出是乾隆14和22年。这就是说,红楼梦中写的是乾隆年间的事情,因而与在康熙年间去世的洪昇无关。
(2)按照废太子胤礽逝世的年代估算:
红楼梦第13回中,秦可卿死后,需要制作棺材;关于棺木的叙述是:
可巧薛蟠来吊,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的。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
因为“忠义亲王老千岁”“他坏了事”因而都认为这是指康熙的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他死于雍正三年(1725年)。他的棺木是薛蟠的父亲经办和留下的,因此推算出,大办秦可卿丧事是在乾隆年间。
(3)按照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成员推算:
现以荣国府为例,到贾宝玉已经第四代;即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贾宝玉。
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第五回警幻仙子道:“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清朝于1644年开国,一百年后,为1744年,为乾隆9年。这同样表明红楼梦中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
还可以举出一些证明,充分说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在康熙43年就已经去世的洪昇,如何能够写出乾隆年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