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小说网 > 阿戈文集 > 涪陵三宝

涪陵三宝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万里长江,奔涌东行,新千年建成的三峡大坝,将昔日波滔翻滚的江水锁在了三斗坪,三峡库区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库尾直抵重庆主城。夏天,江面宽阔,波光鳞鳞,湖水象一面巨大的镜子,反衬天穹。在库区中部,长江和乌江交汇的地方,古城涪陵已走过数千年风雨。

    [榨菜]

    榨菜在我的脑海里印象特深,在缺粮少菜的年代,它是生活的必须品。如果你端着一碗稀饭或者玉米粥,一根菜蔬都没有的时候,一块榨菜就是你午餐或晚餐最好的菜肴。就是现在,某时懒得出门买菜时,榨菜也成为我将就充饿作菜的选择。

    榨菜产地地域并不宽广,仅仅集中在涪陵长江水域五十公里地段的百胜、珍溪、清溪、南沱等几个乡镇。虽然在这江段上下各一百公里地域内,也有大批的种植,但榨菜的肥嫩则有了差别。

    榨菜印象的深刻倒不是因为它在现代化工厂加工出来的精美袋装,而是它传统制作的工艺流程牢牢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榨菜寒露播种,立春收割,在没制作成品前,榨菜叫青菜头。每当春节给祖母烧香时,农户们除了走亲串户就是忙着收割菜头,这是冬去春来的收成。往年,这个时候,沿江的沙坝早就建满了楠竹搭成的三角形菜架,一串串菜头象窗帘飘荡在徐徐的河风中,而菜架下面,坐满了手持小刀给菜头剥皮削筋的人。

    青菜头砍割时,可象一般的蔬菜用于清炒,先在锅里微煮漂洗除去苦味,捞起在用大火加上干辣椒、生姜、大蒜、盐巴爆炒几下起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绿色青菜头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保证让你胃口大开。

    风脱水是涪陵榨菜的传统,浙江人引种榨菜后将制作工艺改成盐脱水,虽然制作的时间缩短了,但榨菜的香、脆、嫩特色则丢失了。现代化工厂制造出来的大批量产品,就象用试管制造婴儿一样,早没了榨菜应有的特色。我还是喜欢传统的榨菜,青菜头的叶子可以在凉晒干后制成做烧白的辅料。

    说到烧白,也是我喜欢吃的,也是老四川的传统美味。将三线肉烙皮去毛后切成片,一片片整齐地码在碗里,在烙皮时先将醪糟水或者白糖抹在带皮三线肉的皮上,烙皮去毛后肉的表层呈现金黄的色泽,把码好的一碗碗肉盖上青菜头叶制成的盐菜,淋上用糖、盐、姜、蒜、浆油、味精、花椒打好的佐料,上火笼蒸,香味就从热气腾腾的氤氲雾气中香透满屋,喉咙忍不住咽下口水。

    父亲别的菜都不拿手,惟独蒸得一手香喷喷的烧白。那年,在父亲的监督下,我将肉烙皮去毛、切片码料,上笼生火,居然蒸出的烧白也是一样的喷香。超市的出现,惯养了批批的懒人,生菜、熟菜,超市都制成成品,拿回家加热可食,但这样的烧白早没了父亲蒸出来的清香。

    榨菜抛弃了传统工艺,我只是在炒肉丝无菜配料时偶尔用它炒成一盘榨菜肉丝。不过,在去远方,不适应外地生活时,榨菜则成了每餐生活的菜品。

    [胭脂萝卜]

    萝卜是很平常的蔬菜,将之用来炖排骨、猪蹄倒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将之切成丝,挤干水份,伴上佐料做成凉菜,也是下饭的好菜。在冬天,羊肉火锅、老鸭汤等火锅类的吃法中,萝卜炖得又软又香,甜润上口。

    涪陵长江季风气候明显,雾多日照少,土壤肥沃红,胭脂萝卜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长得红润漂亮,外皮红红,内心红红,表里如一,就象一颗守望爱情的心,不管切下那角那片,它依然是红的,就是胭脂萝卜头上顶的婴子也是红得发亮。

    每年,胭脂萝卜上市时,母亲都要买上一些,将之洗净后放在风口凉干,待干得外表没有一丝水份时就将它放进泡菜坛子,等段时间后,捞出泡得红红的胭脂萝卜,切成小块,是下饭的上等好菜。

    有时,就象榨菜的用途一样,炒肉丝没有配料时,将之切成丝也可以作为配料,但用得最多的倒是炒回锅肉,有了胭脂萝卜的提色提味,回锅肉的色香味就格外的不同。回锅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是四川三大家常名菜,也是检验一个厨子手艺高低的标准。

    据科学研究,胭脂萝卜具有消食、顺气、化痰、止咳、利尿、补虚、防癌等功能,也是提练红色素的一项重要生产原料。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功用,胭脂萝卜也是涪陵人家家户户泡菜坛里的必备佳品。

    在泡菜中,人们为了简便快捷,将包包白菜也泡进菜坛,三五天即可食用,但我还是喜欢在吃饭时来上一盘胭脂萝卜,在我心里,泡菜就是胭脂萝卜,胭脂萝卜才算是真正的泡菜,别的虽然也泡,但它们只是菜,而不是泡菜。

    小时,乌江对岸的群沱子有家玻璃厂,玻璃厂下面有家陶厂,一群孩子为捡玻璃厂的晶花,渡江过河捡了不少,当他们发现江边摆满了泡菜坛子时,大点的孩子说干脆我们搬个回去。于时,大小孩子都悄悄缩在低处,蹑手蹑脚一人偷了一个费尽吃奶之力将坛子搬回了家。多少年后,那个坛子还摆放在家里,成为我偷盗的罪证。

    泡菜坛子都比较大,现今的房屋好象没了它安身的地方,涪陵人离不开泡菜,更离不开泡菜坛子里面的萝卜、生姜、辣椒,离开了这些,炒出来的菜则不叫菜了,只能叫食品,一个没有生命的食品。

    我将一个曾经盛过十斤酒的透明坛子当作泡坛,将胭脂萝卜泡在里面,站在厨房,天天都能看到它的成长。

    [豆花饭]

    豆花饭,顾名思义,豆花和饭。它是涪陵人最喜欢的早餐,在库区沿江,也仅涪陵才有,偶尔在别的地方遇到,也是凤毛麟角。

    高速公里未建时,长江作为交通干道,百舸争流。冬季长江边雨后春笋般林立着许多饭馆,主供食物就是豆花饭,不管是早中晚三餐,豆花饭都能带给旅行的人温暖。

    其实,我对豆花饭印象不深,也说不上喜欢,但喜欢吃的朋友不少,偶尔遇着了一起将就哄哄肚子。以前,最喜欢跟父亲上街,在大东门箱子街路口下侧的馆子吃糍粑,或者在城墙边下馆子吃醪糟汤园,这两样小吃,在我的印象中最深,有两个小钱就喜欢跑去美滋滋地独享。

    醪糟汤园也是涪陵的名小吃,但没有豆花饭的影响大,并且醪糟汤园在重庆的许多地方都有,就没了特色。城墙边下的馆子我去吃得最多的就是饺子和醪糟汤园,记得那年考取工作时,我们六个同学就是在那里吃的饺子庆祝。

    制作豆花,最好用新鲜的黄豆,提前一天浸泡后再用石磨推出来,只是现在谁有那功夫用石磨推呢?都用机器打了。豆子打好后,将浆用细纱布过滤,剩下的渣可用来喂猪,浆则放进大锅烧,烧开了就是豆浆,再用卤水点制,一锅白生生的豆花就出来了。

    在街头的餐馆,门口放了一个大铁锅的都是豆花饭馆子。

    大凡吃豆花饭的人都喜欢自己打调料,而我天生对调料不敏感,每次都要求老板打。豆花饭的调料很香,将嫩嫩的豆花用筷子挟一块伴上调料,吃进口中,香就溢满了嘴角。有段时间,中午常在楼下的餐馆吃豆花饭,有网上朋友问,豆花饭是啥?真还不好回答,什么是豆花饭。

    父亲去世前后那几天,我左侧腹部区疼痛得厉害,手一摸,象是在肝部的位置,想想真是有些怕,这个位置痛不是好事,但那几天也没有精神去检查,直到父亲的事结束后才去医院作了个彻底的检查。查肝功、血常规、癌症分子化验及彩超检查等一系列机器测验后,得出最可能的结论是胆囊炎。

    医生说,患了胆囊炎,尽量少吃豆制品,特别是豆花饭。这以后,豆花饭就吃得少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吃农村做的豆花。农村只有来了贵客时主人才会推石磨豆花,将清纯的井水伴豆浆浇开卤好,伴着单调的青椒制作的调料,入口也是一股股的清香。

    上月,去刘叔家钓鱼,他在家煮了锅豆花,香还留在嘴角。他说,等新豆子摘了再来,煮的豆花更香。

    挨着土地,热爱土地,它才会给你最珍贵的营养。

    200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