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弟妹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夫人,五老爷并夫人已经到了门口了。”一直站在二门口等消息的小丫头,从外面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回来报喜,为的就是讨个彩头。
太夫人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喜不自胜:“可算回来了,这日盼夜盼的。”庄妈妈抓了一把钱给那小丫头:“好丫头,太夫人赏你的。”
那丫头接了赏美滋滋的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响起一阵脚步声,丫鬟打起帘子,冲里面说道:“五老爷、五夫人并公子、姑娘们来了。”
五老爷一进门,没等丫鬟们放蒲团,就一下子扑到太夫人脚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带着哭腔说道:“母亲,不肖子回来了。”
五夫人和几个孩子也一起跪下磕头。
太夫人忙伸手相扶,眼中含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起来吧,让我好好看看。”太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说着“又瘦了不少。”
母子两个对坐着哭了一阵,旁边的几个媳妇赶紧劝道:“一家人团聚是喜事,太夫人该高兴才对。”
太夫人抹了泪道:“是了是了,我老糊涂了,说这大喜的日子我哭什么。”又抱起孙子,让他坐在自己腿上,左看看,右摸摸,笑道:“乾哥儿又长高了。”不忘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们,还有三个抱在奶娘怀里的小娃,这几个孩子是李澈的庶子庶女,点头笑道:“又添丁了,好,子孙旺盛才是兴家的根本。”
五老爷膝下一共有四个男孩,四个女孩,其中嫡子李令乾按唐国公府排行第四,前面还有一个姨娘所出的三公子李令明。现年八岁,另外两个小的,一个两岁半,一个不满周岁。最大的女儿李令纹九岁,是五姑娘,其他几个年纪还小。
过了好一阵,太夫人才平复了情绪,笑道:“快去给你哥哥嫂嫂们见礼。”
五老爷李澈跟李湛长得有几分相似,都继承了老唐国公高挺的鼻子和宽阔的额头。但李湛的面部线条似其母,从斜侧面看。棱角分明,仿佛刀削一般,尤其抿起嘴来的时候。难免给人以刚毅严苛之感。而李澈的脸则要柔和许多,眉眼很是秀气,在一侧脸颊还有一个梨涡,笑起来更添亲切和气,比李湛更要符合时下的审美。
他虽比李湛要矮上半个头。身材也偏胖,说话的声音却悦耳动听,配合上他的笑容,很容易给人以好感。
五夫人王氏是太原王氏三房的嫡出姑娘,她去世的父亲是定襄开国县伯王枞,曾任定州刺史。嫡出的哥哥王达现在袭定襄伯,现任青州刺史,官居从四品上。正是这次重新考课唯一一个获得上下的官员,皇帝嘉奖其政绩,特调为给事中,再过一阵就会回到长安任职。她母亲也被诰封为四品郡君。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自然是贵重无比。
五夫人的样貌并不出众,比之王徵和王衢便差远了。端端方方的一张面庞,不高不矮的鼻梁。配上一双丹凤眼,这样的面相恰给人以天生高贵之感,一看便是门阀大族出身的仕女。给涵因见礼的时候,含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疏离又不过分亲切:“在并州的时候就听说新三嫂是个极好的人,妹妹在外多年,府里的规矩都不熟悉了,往后嫂嫂可要多提点妹妹。”
这是涵因重生以来,见过的最标准的大家闺秀。
涵因也扬起笑容:“弟妹一路过来辛苦了,早听说妹妹再并州时候,一手打理家务,侍奉母亲,族中人交口称赞,都说得了妹妹这样的贤妇是李家之幸呢。”
“三嫂谬赞了。”她叫涵因三嫂的时候,并不因涵因比她年纪小或者出身庶支而存着轻视或者敷衍,从语气到表情都依礼而行,显露出世家女子良好的礼教。
两人相互客套了几句,彼此又打量一番。
王氏也很是惊讶,自从嫁到唐国公府,便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五姓”大族的应酬交际,所接触的多是关陇世族的女眷,还有一些山东郡姓的旁支女眷,且不说不少人举止粗鄙,大部分在待人接物上的态度、远远不如“五姓”嫡支的女子。她在礼仪上虽分毫不差,但在心底却是根本看不上这些人的。
然而初次跟这位三嫂相见,她的态度做派却与“五姓”嫡支出身的女子无异,难道是自己打听错了,她不禁怀疑。
涵因也在暗自观察,试图从她的表情中看出她是否还对三房心存芥蒂来,只是这样一张经过严格训练的表情,从中很难看出端倪来。
等小辈过来见礼,王氏见到皓宁才露出了些许亲切:“说起来,我母亲要称你娘家老太太一声姐姐,从这边算咱们还是亲戚。”
王氏的母亲也姓卢,只不过跟靖国太夫人不是一支。
皓宁也收起了这些日子板起的脸,露出难得和悦的表情:“可不是么,说起来都是一家人。”
这一日,唐国公府大摆筵席给五老爷一家接风。下人们也都得了赏赐,人人喜气洋洋的。
五老爷的院子也改造完毕,各处粉刷一新,太夫人还特特把自己随嫁妆带过来的一套金丝楠木大柜摆到了五老爷屋里。
连大夫人都忍不住眼红,私底下叨唠:“给桓哥儿冠礼才给了一个条案,是那套金丝楠木家具里面最小的。”
太夫人偏宠小儿子,这是人尽皆知的。
“这次你想想办法,就不要让你弟弟去出外任了,总是离家那么远,也照顾不上。”太夫人对李湛吩咐道。
李湛笑道:“这还要看圣意。”他有些为难,若是父子或者兄弟同在中枢,一般一个出实缺,一个任闲职,这事朝中的惯例。
之前李湛跟李澈商量,想让他去做校书郎或者去太常寺这种清贵的地方,李澈却拒绝了,他宁可去地方上,做一方父母官,也不愿意把年华都虚耗在这些清闲的地方。
而太夫人却坚决不肯让小儿子再离开自己身边。这让他很是犯难。
不过一家人团聚总是高兴的,李湛很快把这点小不快抛在脑后。
王氏做事很是周全,第二天便派人把带给各房的礼送了过来。连姑娘们都是一人一个样,她竟记得三房三个姑娘的喜好,连李令娴这种几年才见一次的侄女也竟然记得。
几房夫人身边的得力丫鬟婆子也都接到了赏赐。
王氏刚到府里,就赢得上上下下一片交口称赞。人都是现实的,一边是韦氏变着法子裁减人口,另一边是王氏撒钱笼络人心,任是谁心里也要偏斜。
没过几日,韦氏之前吃过王氏的亏,听到下人们对王氏的夸赞,渐渐对王氏表现出了不满。原来冲着涵因的矛头渐渐的指向了王氏。
王氏却一无所觉,仿佛听不出韦氏嘴里的尖酸之意。
太夫人见她不与韦氏计较,便更觉得她稳重大度,愈发看中。
时间一长,太夫人就愈发觉得韦氏无理取闹,私下里点了她好几次,让她不要再针对王氏。让韦氏心里好一顿憋屈。
太夫人素来最满意这个小儿媳妇,为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娶来太原王氏的嫡女是她最得意的手笔。王氏早早的生了儿子,人又端方大气,不嫉妒,主动为丈夫纳了几门妾室,还亲自教养庶出的子女,也从来不苛待妾室。
太夫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贤妇,而不像涵因那样,表面上事事做得漂亮,私底下另一回事。李湛的妾室不少,但自从涵因进了门,她们连见李湛一面都困难。对她这个婆婆态度也是恭顺谦和,一转身,就把她的人赶走得赶走,配人的配人,好容易留下个琼蕊,现在也成了摆设,更不用说她跟大夫人之间明枪暗箭你来我往好机会,都让大夫人没占着便宜。在大夫人涵因就是“伪贤”。
太夫人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心里自是有杆秤的,几个儿媳妇怎么样,她跟明镜儿似的。
眼下,这个“伪贤”和“真贤”倒是相处甚得。其实,王氏也是没什么选择,韦氏对她满是敌意,说话夹枪带棒的,去了也是讨个没趣,她又看不上二夫人顾氏那副小家子气的样子,四夫人房氏性子清高,不喜交际,王氏每每与她相处都觉得颇为不舒服。因此最常找的还是涵因。
更重要的是,涵因是这府里平辈之中出身最好的,并且涵因的气派并不输于那些世家正经嫡姑娘,言谈之中流露出来的见识则更高一筹,因此王氏也不由高看她一眼。
王氏常常过来找涵因说话品茶,跟涵因说一说自己的育儿经,又说一些在并州的趣闻。涵因也会跟她聊一些长安的八卦。
“这些日子恐怕就不能常常过来陪三嫂了,三嫂莫见怪。”王氏笑着告罪。
“你们刚刚回来,必然诸多事情都要你来打理,我又怎么会怪你。”涵因笑道。
王氏露出一抹苦笑:“其他倒也罢了,只是各家亲戚朋友,多年未见,少不得要去应酬交际,这么些年没在长安,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听说嫂嫂在长安世家之中很有声望,不如提点提点我有什么要注意的,免得我们初来乍到出了差错,倒丢了唐国公府的脸面。”
“妹妹何必妄自菲薄,我看你是再知礼不过的。只是这些年朝中不安生,长安各家也有不少变化。不知道妹妹要去的是那几家?”
“太夫人,五老爷并夫人已经到了门口了。”一直站在二门口等消息的小丫头,从外面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回来报喜,为的就是讨个彩头。
太夫人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喜不自胜:“可算回来了,这日盼夜盼的。”庄妈妈抓了一把钱给那小丫头:“好丫头,太夫人赏你的。”
那丫头接了赏美滋滋的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响起一阵脚步声,丫鬟打起帘子,冲里面说道:“五老爷、五夫人并公子、姑娘们来了。”
五老爷一进门,没等丫鬟们放蒲团,就一下子扑到太夫人脚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带着哭腔说道:“母亲,不肖子回来了。”
五夫人和几个孩子也一起跪下磕头。
太夫人忙伸手相扶,眼中含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起来吧,让我好好看看。”太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说着“又瘦了不少。”
母子两个对坐着哭了一阵,旁边的几个媳妇赶紧劝道:“一家人团聚是喜事,太夫人该高兴才对。”
太夫人抹了泪道:“是了是了,我老糊涂了,说这大喜的日子我哭什么。”又抱起孙子,让他坐在自己腿上,左看看,右摸摸,笑道:“乾哥儿又长高了。”不忘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们,还有三个抱在奶娘怀里的小娃,这几个孩子是李澈的庶子庶女,点头笑道:“又添丁了,好,子孙旺盛才是兴家的根本。”
五老爷膝下一共有四个男孩,四个女孩,其中嫡子李令乾按唐国公府排行第四,前面还有一个姨娘所出的三公子李令明。现年八岁,另外两个小的,一个两岁半,一个不满周岁。最大的女儿李令纹九岁,是五姑娘,其他几个年纪还小。
过了好一阵,太夫人才平复了情绪,笑道:“快去给你哥哥嫂嫂们见礼。”
五老爷李澈跟李湛长得有几分相似,都继承了老唐国公高挺的鼻子和宽阔的额头。但李湛的面部线条似其母,从斜侧面看。棱角分明,仿佛刀削一般,尤其抿起嘴来的时候。难免给人以刚毅严苛之感。而李澈的脸则要柔和许多,眉眼很是秀气,在一侧脸颊还有一个梨涡,笑起来更添亲切和气,比李湛更要符合时下的审美。
他虽比李湛要矮上半个头。身材也偏胖,说话的声音却悦耳动听,配合上他的笑容,很容易给人以好感。
五夫人王氏是太原王氏三房的嫡出姑娘,她去世的父亲是定襄开国县伯王枞,曾任定州刺史。嫡出的哥哥王达现在袭定襄伯,现任青州刺史,官居从四品上。正是这次重新考课唯一一个获得上下的官员,皇帝嘉奖其政绩,特调为给事中,再过一阵就会回到长安任职。她母亲也被诰封为四品郡君。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自然是贵重无比。
五夫人的样貌并不出众,比之王徵和王衢便差远了。端端方方的一张面庞,不高不矮的鼻梁。配上一双丹凤眼,这样的面相恰给人以天生高贵之感,一看便是门阀大族出身的仕女。给涵因见礼的时候,含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疏离又不过分亲切:“在并州的时候就听说新三嫂是个极好的人,妹妹在外多年,府里的规矩都不熟悉了,往后嫂嫂可要多提点妹妹。”
这是涵因重生以来,见过的最标准的大家闺秀。
涵因也扬起笑容:“弟妹一路过来辛苦了,早听说妹妹再并州时候,一手打理家务,侍奉母亲,族中人交口称赞,都说得了妹妹这样的贤妇是李家之幸呢。”
“三嫂谬赞了。”她叫涵因三嫂的时候,并不因涵因比她年纪小或者出身庶支而存着轻视或者敷衍,从语气到表情都依礼而行,显露出世家女子良好的礼教。
两人相互客套了几句,彼此又打量一番。
王氏也很是惊讶,自从嫁到唐国公府,便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五姓”大族的应酬交际,所接触的多是关陇世族的女眷,还有一些山东郡姓的旁支女眷,且不说不少人举止粗鄙,大部分在待人接物上的态度、远远不如“五姓”嫡支的女子。她在礼仪上虽分毫不差,但在心底却是根本看不上这些人的。
然而初次跟这位三嫂相见,她的态度做派却与“五姓”嫡支出身的女子无异,难道是自己打听错了,她不禁怀疑。
涵因也在暗自观察,试图从她的表情中看出她是否还对三房心存芥蒂来,只是这样一张经过严格训练的表情,从中很难看出端倪来。
等小辈过来见礼,王氏见到皓宁才露出了些许亲切:“说起来,我母亲要称你娘家老太太一声姐姐,从这边算咱们还是亲戚。”
王氏的母亲也姓卢,只不过跟靖国太夫人不是一支。
皓宁也收起了这些日子板起的脸,露出难得和悦的表情:“可不是么,说起来都是一家人。”
这一日,唐国公府大摆筵席给五老爷一家接风。下人们也都得了赏赐,人人喜气洋洋的。
五老爷的院子也改造完毕,各处粉刷一新,太夫人还特特把自己随嫁妆带过来的一套金丝楠木大柜摆到了五老爷屋里。
连大夫人都忍不住眼红,私底下叨唠:“给桓哥儿冠礼才给了一个条案,是那套金丝楠木家具里面最小的。”
太夫人偏宠小儿子,这是人尽皆知的。
“这次你想想办法,就不要让你弟弟去出外任了,总是离家那么远,也照顾不上。”太夫人对李湛吩咐道。
李湛笑道:“这还要看圣意。”他有些为难,若是父子或者兄弟同在中枢,一般一个出实缺,一个任闲职,这事朝中的惯例。
之前李湛跟李澈商量,想让他去做校书郎或者去太常寺这种清贵的地方,李澈却拒绝了,他宁可去地方上,做一方父母官,也不愿意把年华都虚耗在这些清闲的地方。
而太夫人却坚决不肯让小儿子再离开自己身边。这让他很是犯难。
不过一家人团聚总是高兴的,李湛很快把这点小不快抛在脑后。
王氏做事很是周全,第二天便派人把带给各房的礼送了过来。连姑娘们都是一人一个样,她竟记得三房三个姑娘的喜好,连李令娴这种几年才见一次的侄女也竟然记得。
几房夫人身边的得力丫鬟婆子也都接到了赏赐。
王氏刚到府里,就赢得上上下下一片交口称赞。人都是现实的,一边是韦氏变着法子裁减人口,另一边是王氏撒钱笼络人心,任是谁心里也要偏斜。
没过几日,韦氏之前吃过王氏的亏,听到下人们对王氏的夸赞,渐渐对王氏表现出了不满。原来冲着涵因的矛头渐渐的指向了王氏。
王氏却一无所觉,仿佛听不出韦氏嘴里的尖酸之意。
太夫人见她不与韦氏计较,便更觉得她稳重大度,愈发看中。
时间一长,太夫人就愈发觉得韦氏无理取闹,私下里点了她好几次,让她不要再针对王氏。让韦氏心里好一顿憋屈。
太夫人素来最满意这个小儿媳妇,为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娶来太原王氏的嫡女是她最得意的手笔。王氏早早的生了儿子,人又端方大气,不嫉妒,主动为丈夫纳了几门妾室,还亲自教养庶出的子女,也从来不苛待妾室。
太夫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贤妇,而不像涵因那样,表面上事事做得漂亮,私底下另一回事。李湛的妾室不少,但自从涵因进了门,她们连见李湛一面都困难。对她这个婆婆态度也是恭顺谦和,一转身,就把她的人赶走得赶走,配人的配人,好容易留下个琼蕊,现在也成了摆设,更不用说她跟大夫人之间明枪暗箭你来我往好机会,都让大夫人没占着便宜。在大夫人涵因就是“伪贤”。
太夫人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心里自是有杆秤的,几个儿媳妇怎么样,她跟明镜儿似的。
眼下,这个“伪贤”和“真贤”倒是相处甚得。其实,王氏也是没什么选择,韦氏对她满是敌意,说话夹枪带棒的,去了也是讨个没趣,她又看不上二夫人顾氏那副小家子气的样子,四夫人房氏性子清高,不喜交际,王氏每每与她相处都觉得颇为不舒服。因此最常找的还是涵因。
更重要的是,涵因是这府里平辈之中出身最好的,并且涵因的气派并不输于那些世家正经嫡姑娘,言谈之中流露出来的见识则更高一筹,因此王氏也不由高看她一眼。
王氏常常过来找涵因说话品茶,跟涵因说一说自己的育儿经,又说一些在并州的趣闻。涵因也会跟她聊一些长安的八卦。
“这些日子恐怕就不能常常过来陪三嫂了,三嫂莫见怪。”王氏笑着告罪。
“你们刚刚回来,必然诸多事情都要你来打理,我又怎么会怪你。”涵因笑道。
王氏露出一抹苦笑:“其他倒也罢了,只是各家亲戚朋友,多年未见,少不得要去应酬交际,这么些年没在长安,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听说嫂嫂在长安世家之中很有声望,不如提点提点我有什么要注意的,免得我们初来乍到出了差错,倒丢了唐国公府的脸面。”
“妹妹何必妄自菲薄,我看你是再知礼不过的。只是这些年朝中不安生,长安各家也有不少变化。不知道妹妹要去的是那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