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宗室的出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由检没有生气,他反而哈哈大笑:“看来这草案上所有的条款,两位爱卿都是反对的,这样吧,咱们逐条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頂點小說,”
“陛下,这第一条,消除各阶层的身份界限,必然撼动士林根本利益,士林至死也不会认同,以士林在大明政坛的力量,陛下绝对无法推行。”
“黄爱卿所言,对错各半,士林团结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假,但他们还不到大明人口的半成,实力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陛下,有圣人在侧,士林的力量,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想。”李春烨虽然有些崇拜朱由检,但朱由检如此胡闹,他不能不提醒一下。
“李爱卿,士林力量的强大,是因为其它阶层没有觉醒,没有团结起来,又遭到士林的打压,”朱由检呷口茶,“当年陕西民变,怎么不见士林吭声?建奴在关外作乱,怎么不见士林出头?”
“陛下……”
朱由检见两人语塞,“不错,士林是大明朝廷和地方政权的中流砥柱,但士林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集团利益,完全没有朝廷和国家,如果每个阶层都想他们这样,完全想着自己的利益,如果农民只想着少交粮食,工商业主之想着逃避税款,士兵只想着不受伤,那简直是大明的不幸。”
“陛下的意思是……”
“比如朕,如果只想着吃喝玩乐,无限制扩大皇庄,搜集天下钱财于内帑,网罗天下美女尽藏于后宫,朕整天躲在后宫造人,你们又该骂朕是昏君了吧?”
“臣不敢!”
“臣不敢!”
“别说这些没用的,”朱由检摆摆手,“朕宣扬国民平等,也就是消除各个阶层的对立,比如,一个普通的百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科举,加入士林,也可以通过经商,成为工商业主,要是身子允许,他也可以参加军队,成为大明守土开疆的将士。”
“陛下……”
李春烨还是不依:“可是,陛下宣扬国民平等,实际上就是消除了士林的特权,士林要是作梗,陛下如何应对?”
“对于过分考虑本阶层利益的人员,朕自然是以打压为主,不瞒两位爱卿,在本次改革以后,朕会视官员的态度,再来一次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两人都是惊疑不定。
“也就是人事调整,对整个大明的影响,却是不大。”朱由检本来想说,政治改革对大明今后的政局,影响深远,甚至能改变国体,但他现在的目标,还是这份改革草案,也不想节外生枝。
“可是,这跪拜之礼,已经延续了千年……”
“好吧,废除跪礼的事,暂时就别讨论了,以后再说。”
李春烨拱拱手,“陛下,趁还有一个建议,就在‘国民平等’的前面,加上‘皇帝除外’。”
“嗯?”朱由检本来不想皇帝特殊化,但考虑到汉人大都不信宗教,信仰皇帝也好,反正皇帝迟早只会作为国家的象征,就像国旗,“朕就依卿家所奏,这第一条,两位爱卿不会再反对了吧?”
“陛下,那我们再议第二条,鼓励工商,必然影响农人耕作的兴致,再说,征收工商税,工商业主就会不干了,而且,他们的背后,就是……”黄立极拱拱手。
“黄爱卿是说东林党吧?”说到东林党,朱由检心中就来气,“他们是士林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连士林,朕都要破除他们的阶层利益,何况是东林党?他们再有阻挠,朕不介意解散东林书院,让他们成为无根之水、无水之鱼!”
“陛下,工商业主,自身也会反对。”
“他们自身发不出强烈的声音,和农民差不多,再说,朕已经给了他们平等的权利,只要他们正常纳税,朕会保护他们合法的利益,他们要是不愿从事工商业,朕也给他们机会,当农民、当士兵,他们愿意吗?”
……
“陛下,废除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实施!”
“黄爱卿的担心是什么?有话只管直说。”
“当年成祖历下这条规矩,就是预防宗族谋反,宗族地位正统,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一旦他们谋反作乱,从者不计其数。”
“宗族谋反,朕自有长久之法,此事说来话长,今天就不讨论了,朕问两位爱卿,现在大明的宗室,一共有多少人口?”
“根据宗人府的人口统计,应该超过十万。”
“超过十万,这只是宗室直接的人口数量,如果加上他们的亲戚、管家奴仆的亲戚,这个数字怕是大得惊人,”朱由检苦笑着摇头:“他们占据大量的良田,却从不纳税,如果大明长治久安,他们的人数,迟早会达到百万、千万,那大明的良田,不是被按他们占尽吗?那时,朝廷又何来粮食?”
“陛下……”
“两位爱卿,每个朝代,最后都会被更替,这中间,究竟是什么原因?”
“百姓无粮可食,纷纷揭竿起义!”
“对,就像前几年的陕西民变,如果不是及时安抚镇压,很可能就是燃烧大明的最后一把大火,两位爱卿想想,百姓为什么无粮可食?他们的土地,到底去了哪儿?”
“陛下是说,耕地被大户兼并了?”
“耕地是被大户兼并了,而宗室,就是最大的大户!”
“陛下,即使解散宗室,百姓还是无粮可食,而且,他们可能将朝廷的赋税,转嫁到种地的百姓头上。”
“对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这份改革草案中,朕给了他们两个出路,一是移民关外,二是发展工商业,吸纳无地可种的农民。”
“陛下,原来北伐战争,还有这等好处?”李春烨都怀疑,朱由检在北伐之前,也许就想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朕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北伐的原因,”朱由检缓和了语气,“话说回来,大明人口众多,粮食才是根本,如果朝廷不能征收足够的粮食,那各地的官员,还有军士,他们吃什么?此外,陕西的民变,如果当时朝廷有余粮,在陕西连续大旱的紧要关头,朝廷能够赈灾,也许这场民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陛下,臣还有一点疑问。”
“黄爱卿有话,不必吞吞吐吐,今天只是私人问询。”
“陛下,这粮食问题解决了,无地的百姓也有了出路,可是宗室子弟的出路,到底在哪?”
“这些宗族子弟,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为大明建功立业,实在是浪费,”朱由检定个调子,“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务农,或者经商,或者从军,或者投身士林,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从事一切他们喜欢的工作。”
“陛下,宗室子弟一旦出笼,社会上可能就不太平静了。”
“黄爱卿的担心,主要有两点:一是宗室践踏大明的律法,肆意破坏社会秩序;二是宗室拉帮结派,危害朝廷,是吧?”
黄立极点头,朱由检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里了,“陛下,臣正是有这些担心。”
“关于宗室危害朝廷的事,朕已有定夺,以后再说,两位不必担心,”朱由检预感到,今天与两位臣子的大战,就要结束了,“至于宗室践踏大明律法的事,今天还少吗?不要说侵占百姓良田、商人利益的事,如果他们看中谁家的女子,谁又能拒绝?”
“……”
“相反,废除宗人府之后,宗室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特权,肯定会逐渐下降,”朱由检异常轻松起来,“在这次改革之后,所有土地的主人,都要缴纳农业税,所有的工商业主,都要缴纳工商税,这些律法,对宗室子弟也是一种限制----他们必须在大明的律法范围内从事活动。”
黄立极与李春烨都是点头,大明的这些困境,到了朱由检的手中,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也许,他真的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作为兵部尚书,李春烨还有一点担心,但他怀疑,朱由检已经有了对策,“陛下,废除府兵制,那原来的府兵,究竟如何处置?”
“李爱卿,依你看,这些府兵将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推了,陕西民变的时候,许多府兵因为无粮可食,也是加入暴#乱,现在各地的府兵,随时可能爆发出一场葬送大明的动乱,作为兵部尚书,李爱卿将如何应对?”
“陛下,这些府兵,平时没有训练,打仗没有战斗力,他们几乎完全失去了手中的土地,生存都是问题,朝廷还欠着他们大量的军饷……”
“李爱卿,这些现状,朕都知道,朕是问爱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道非要等到下一次民变军变,让这些大明的军人,成为反对朝廷的急先锋?”
“陛下,臣无能……”
“不是爱卿无能,是爱卿跳不出历史的圈子。”朱由检的眼中,李春烨是个本分的兵部尚书,但他缺少辗转腾挪的能力。
“历史的圈子?”
“就是爱卿对待问题,总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其实这些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他们的根源,就是府兵制。”
“陛下要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这一点臣懂,但是,臣不能解决这些府兵的出路,而且朝廷所欠的军饷,臣也是无法向士兵交代。”
朱由检没有生气,他反而哈哈大笑:“看来这草案上所有的条款,两位爱卿都是反对的,这样吧,咱们逐条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頂點小說,”
“陛下,这第一条,消除各阶层的身份界限,必然撼动士林根本利益,士林至死也不会认同,以士林在大明政坛的力量,陛下绝对无法推行。”
“黄爱卿所言,对错各半,士林团结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假,但他们还不到大明人口的半成,实力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陛下,有圣人在侧,士林的力量,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想。”李春烨虽然有些崇拜朱由检,但朱由检如此胡闹,他不能不提醒一下。
“李爱卿,士林力量的强大,是因为其它阶层没有觉醒,没有团结起来,又遭到士林的打压,”朱由检呷口茶,“当年陕西民变,怎么不见士林吭声?建奴在关外作乱,怎么不见士林出头?”
“陛下……”
朱由检见两人语塞,“不错,士林是大明朝廷和地方政权的中流砥柱,但士林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集团利益,完全没有朝廷和国家,如果每个阶层都想他们这样,完全想着自己的利益,如果农民只想着少交粮食,工商业主之想着逃避税款,士兵只想着不受伤,那简直是大明的不幸。”
“陛下的意思是……”
“比如朕,如果只想着吃喝玩乐,无限制扩大皇庄,搜集天下钱财于内帑,网罗天下美女尽藏于后宫,朕整天躲在后宫造人,你们又该骂朕是昏君了吧?”
“臣不敢!”
“臣不敢!”
“别说这些没用的,”朱由检摆摆手,“朕宣扬国民平等,也就是消除各个阶层的对立,比如,一个普通的百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科举,加入士林,也可以通过经商,成为工商业主,要是身子允许,他也可以参加军队,成为大明守土开疆的将士。”
“陛下……”
李春烨还是不依:“可是,陛下宣扬国民平等,实际上就是消除了士林的特权,士林要是作梗,陛下如何应对?”
“对于过分考虑本阶层利益的人员,朕自然是以打压为主,不瞒两位爱卿,在本次改革以后,朕会视官员的态度,再来一次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两人都是惊疑不定。
“也就是人事调整,对整个大明的影响,却是不大。”朱由检本来想说,政治改革对大明今后的政局,影响深远,甚至能改变国体,但他现在的目标,还是这份改革草案,也不想节外生枝。
“可是,这跪拜之礼,已经延续了千年……”
“好吧,废除跪礼的事,暂时就别讨论了,以后再说。”
李春烨拱拱手,“陛下,趁还有一个建议,就在‘国民平等’的前面,加上‘皇帝除外’。”
“嗯?”朱由检本来不想皇帝特殊化,但考虑到汉人大都不信宗教,信仰皇帝也好,反正皇帝迟早只会作为国家的象征,就像国旗,“朕就依卿家所奏,这第一条,两位爱卿不会再反对了吧?”
“陛下,那我们再议第二条,鼓励工商,必然影响农人耕作的兴致,再说,征收工商税,工商业主就会不干了,而且,他们的背后,就是……”黄立极拱拱手。
“黄爱卿是说东林党吧?”说到东林党,朱由检心中就来气,“他们是士林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连士林,朕都要破除他们的阶层利益,何况是东林党?他们再有阻挠,朕不介意解散东林书院,让他们成为无根之水、无水之鱼!”
“陛下,工商业主,自身也会反对。”
“他们自身发不出强烈的声音,和农民差不多,再说,朕已经给了他们平等的权利,只要他们正常纳税,朕会保护他们合法的利益,他们要是不愿从事工商业,朕也给他们机会,当农民、当士兵,他们愿意吗?”
……
“陛下,废除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实施!”
“黄爱卿的担心是什么?有话只管直说。”
“当年成祖历下这条规矩,就是预防宗族谋反,宗族地位正统,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一旦他们谋反作乱,从者不计其数。”
“宗族谋反,朕自有长久之法,此事说来话长,今天就不讨论了,朕问两位爱卿,现在大明的宗室,一共有多少人口?”
“根据宗人府的人口统计,应该超过十万。”
“超过十万,这只是宗室直接的人口数量,如果加上他们的亲戚、管家奴仆的亲戚,这个数字怕是大得惊人,”朱由检苦笑着摇头:“他们占据大量的良田,却从不纳税,如果大明长治久安,他们的人数,迟早会达到百万、千万,那大明的良田,不是被按他们占尽吗?那时,朝廷又何来粮食?”
“陛下……”
“两位爱卿,每个朝代,最后都会被更替,这中间,究竟是什么原因?”
“百姓无粮可食,纷纷揭竿起义!”
“对,就像前几年的陕西民变,如果不是及时安抚镇压,很可能就是燃烧大明的最后一把大火,两位爱卿想想,百姓为什么无粮可食?他们的土地,到底去了哪儿?”
“陛下是说,耕地被大户兼并了?”
“耕地是被大户兼并了,而宗室,就是最大的大户!”
“陛下,即使解散宗室,百姓还是无粮可食,而且,他们可能将朝廷的赋税,转嫁到种地的百姓头上。”
“对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这份改革草案中,朕给了他们两个出路,一是移民关外,二是发展工商业,吸纳无地可种的农民。”
“陛下,原来北伐战争,还有这等好处?”李春烨都怀疑,朱由检在北伐之前,也许就想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朕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北伐的原因,”朱由检缓和了语气,“话说回来,大明人口众多,粮食才是根本,如果朝廷不能征收足够的粮食,那各地的官员,还有军士,他们吃什么?此外,陕西的民变,如果当时朝廷有余粮,在陕西连续大旱的紧要关头,朝廷能够赈灾,也许这场民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陛下,臣还有一点疑问。”
“黄爱卿有话,不必吞吞吐吐,今天只是私人问询。”
“陛下,这粮食问题解决了,无地的百姓也有了出路,可是宗室子弟的出路,到底在哪?”
“这些宗族子弟,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为大明建功立业,实在是浪费,”朱由检定个调子,“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务农,或者经商,或者从军,或者投身士林,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从事一切他们喜欢的工作。”
“陛下,宗室子弟一旦出笼,社会上可能就不太平静了。”
“黄爱卿的担心,主要有两点:一是宗室践踏大明的律法,肆意破坏社会秩序;二是宗室拉帮结派,危害朝廷,是吧?”
黄立极点头,朱由检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里了,“陛下,臣正是有这些担心。”
“关于宗室危害朝廷的事,朕已有定夺,以后再说,两位不必担心,”朱由检预感到,今天与两位臣子的大战,就要结束了,“至于宗室践踏大明律法的事,今天还少吗?不要说侵占百姓良田、商人利益的事,如果他们看中谁家的女子,谁又能拒绝?”
“……”
“相反,废除宗人府之后,宗室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特权,肯定会逐渐下降,”朱由检异常轻松起来,“在这次改革之后,所有土地的主人,都要缴纳农业税,所有的工商业主,都要缴纳工商税,这些律法,对宗室子弟也是一种限制----他们必须在大明的律法范围内从事活动。”
黄立极与李春烨都是点头,大明的这些困境,到了朱由检的手中,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也许,他真的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作为兵部尚书,李春烨还有一点担心,但他怀疑,朱由检已经有了对策,“陛下,废除府兵制,那原来的府兵,究竟如何处置?”
“李爱卿,依你看,这些府兵将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推了,陕西民变的时候,许多府兵因为无粮可食,也是加入暴#乱,现在各地的府兵,随时可能爆发出一场葬送大明的动乱,作为兵部尚书,李爱卿将如何应对?”
“陛下,这些府兵,平时没有训练,打仗没有战斗力,他们几乎完全失去了手中的土地,生存都是问题,朝廷还欠着他们大量的军饷……”
“李爱卿,这些现状,朕都知道,朕是问爱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道非要等到下一次民变军变,让这些大明的军人,成为反对朝廷的急先锋?”
“陛下,臣无能……”
“不是爱卿无能,是爱卿跳不出历史的圈子。”朱由检的眼中,李春烨是个本分的兵部尚书,但他缺少辗转腾挪的能力。
“历史的圈子?”
“就是爱卿对待问题,总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其实这些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他们的根源,就是府兵制。”
“陛下要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这一点臣懂,但是,臣不能解决这些府兵的出路,而且朝廷所欠的军饷,臣也是无法向士兵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