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湖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后的一个多星期,杨奕基本上都是在祁老那儿接受训练,书法水平明显提高,也让祁老心底感叹,他这个弟子的书法天赋简直就是开了挂。
“能教你的,我基本上都跟你说了。现在,你最缺的,就是练笔火候。熟能生巧,只要给你一两年的时间,或许就能追上我的水平,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甚至说无人能比。”祁老对杨奕说道。
当然,目前来说,杨奕的书法造诣也仅仅停留在瘦金体一种字体上面。
有可能的话,有时间的话,祁老劝杨奕,还是可以多尝试其他的字体,多去欣赏,去发现其他书法的美,最好就是能吸收点什么,化为己有。
“真正的书法大家,是成一家之言。也就是在练习别人字体的前提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我们走不出瘦金体这个范畴,但在瘦金体里面,我们需要拿出点跟前人所不一样的东西来。”祁老教导道。
对于杨奕,他寄予很高的期待。以杨奕目前的进步来看,只要这两年能专心书法,极有可能达到他现在的水平。这说出去,会让整个书法界所震惊。还不到三十岁的书法大师,想想就觉得恐怖。
本来,他是建议,让杨奕这两年专心专攻书法,鉴宝方面可以缓一缓。但杨奕有自己的坚持,他也不能改变什么。
“谢谢老师!你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我写字向来都是随性而为,有状态、有感觉就动笔。让我没日没夜地练,恐怕收不到好的效果。”杨奕说道。
祁老听后,沉思了一会,最后点头。或许,那就是杨奕的学习方式,比较有效率吧!
他也明白,有些东西不是苦练就可以的。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想要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契机。那个契机一旦捉住了,很容易就踏进另一片天地。
好比如他前段时间,被杨奕两句话就带入了书法大师的境界。因此,杨奕这么说,他也是支持的。
“行,这些书你拿回去好好看,什么地方不懂的就过来问。明天开始,我需要到京城一段时间,你就暂时别过来了。”祁老开口道。
眼前的这些书籍,都是古玩方面的知识,一些还是外面找不到孤本。还有一本是他的笔记,记载着这些年来,他玩古董的一些心得,还有一些经验之谈。
这一类的笔记,往往才是最珍贵的。书籍可以随便借给别人。但自己的笔记,通常只有自己的弟子才有机会接触。
陈浩文以前也看过,不过当时这些笔记还没有那么完善。
最后,祁老还拿出一支毛笔,送给杨奕。
“你叫我老师那么久,为师也没什么礼物给你。这支毛笔还不错,拿去用吧!有机会的话,去找一些古墨、名砚等,以后你肯定会用到的。”祁老说道。
那只毛笔是他最喜爱的物品之一,十多年前无意间得到的,一直视为掌中宝。如今,将其传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也算是给那宝物一个好的归属。
“湖笔?”杨奕拿上手,看了几眼,就认出这支笔的名头来。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这种笔产自浙江湖州,湖州也被誉为毛笔之都。
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
当然,这毕竟只是传说。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
“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不错,这就是湖笔,明朝的物件。”平时,他都不舍得用,生怕用多了毛笔的毛会扫短。至于这支笔的来历,他没有明言,省得杨奕多心,不肯收下。
“关于湖笔,你知道多少?”祁老想要考一考杨奕。
杨奕在脑海整理了一下自己所见过的资料,才开口道:“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
他解释,钱舜举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你说的没错,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宋元在江淮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宣城为之凋敝,笔工走避江南。而湖州则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南迁的部分笔工徙居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杨奕大量手中的湖笔,笔杆是玉质的,其颜色为纯青色,质地细腻坚韧,呈油脂光泽,结构完美无明显绺裂。很显然,这是质量最好的青玉所制。
笔杆的表面,雕刻着一幅微型的山水图,笔头处还有一句诗: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细小的笔杆上雕琢这一切,是一种很细、很繁杂的工程。杨奕认为,即便是雕琢大师,也要花很多心思、精力在上面。
如此珍贵的毛笔,杨奕本来要推辞的。他晓得,这件物品可能老师也很在乎吧?不过,想了一下,还是收下来,长者赐不能辞!
“谢谢老师!”
见杨奕没有追问毛笔的来历,祁老微笑着摆手:“好好练,不要埋没了这支名笔。”
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支毛笔是明朝文征明的心爱之物。当初,他得到这支名笔的时候,也是欣喜欲狂。
文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齐名。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祁老查过相关的资料记载,笔杆上的那副画,就是文征明自己画出来的,然后请雕琢大师雕刻上去。
如此一来,这支毛笔就凝聚了三个大师的手笔,异常宝贵。经手的,除了文征明自己,一名雕琢大师,还有一位制造湖笔的高手。
放在古代,即便是皇帝的御笔也不过如此吧?甚至还有所不如。
随后的一个多星期,杨奕基本上都是在祁老那儿接受训练,书法水平明显提高,也让祁老心底感叹,他这个弟子的书法天赋简直就是开了挂。
“能教你的,我基本上都跟你说了。现在,你最缺的,就是练笔火候。熟能生巧,只要给你一两年的时间,或许就能追上我的水平,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甚至说无人能比。”祁老对杨奕说道。
当然,目前来说,杨奕的书法造诣也仅仅停留在瘦金体一种字体上面。
有可能的话,有时间的话,祁老劝杨奕,还是可以多尝试其他的字体,多去欣赏,去发现其他书法的美,最好就是能吸收点什么,化为己有。
“真正的书法大家,是成一家之言。也就是在练习别人字体的前提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我们走不出瘦金体这个范畴,但在瘦金体里面,我们需要拿出点跟前人所不一样的东西来。”祁老教导道。
对于杨奕,他寄予很高的期待。以杨奕目前的进步来看,只要这两年能专心书法,极有可能达到他现在的水平。这说出去,会让整个书法界所震惊。还不到三十岁的书法大师,想想就觉得恐怖。
本来,他是建议,让杨奕这两年专心专攻书法,鉴宝方面可以缓一缓。但杨奕有自己的坚持,他也不能改变什么。
“谢谢老师!你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我写字向来都是随性而为,有状态、有感觉就动笔。让我没日没夜地练,恐怕收不到好的效果。”杨奕说道。
祁老听后,沉思了一会,最后点头。或许,那就是杨奕的学习方式,比较有效率吧!
他也明白,有些东西不是苦练就可以的。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想要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契机。那个契机一旦捉住了,很容易就踏进另一片天地。
好比如他前段时间,被杨奕两句话就带入了书法大师的境界。因此,杨奕这么说,他也是支持的。
“行,这些书你拿回去好好看,什么地方不懂的就过来问。明天开始,我需要到京城一段时间,你就暂时别过来了。”祁老开口道。
眼前的这些书籍,都是古玩方面的知识,一些还是外面找不到孤本。还有一本是他的笔记,记载着这些年来,他玩古董的一些心得,还有一些经验之谈。
这一类的笔记,往往才是最珍贵的。书籍可以随便借给别人。但自己的笔记,通常只有自己的弟子才有机会接触。
陈浩文以前也看过,不过当时这些笔记还没有那么完善。
最后,祁老还拿出一支毛笔,送给杨奕。
“你叫我老师那么久,为师也没什么礼物给你。这支毛笔还不错,拿去用吧!有机会的话,去找一些古墨、名砚等,以后你肯定会用到的。”祁老说道。
那只毛笔是他最喜爱的物品之一,十多年前无意间得到的,一直视为掌中宝。如今,将其传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也算是给那宝物一个好的归属。
“湖笔?”杨奕拿上手,看了几眼,就认出这支笔的名头来。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这种笔产自浙江湖州,湖州也被誉为毛笔之都。
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
当然,这毕竟只是传说。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
“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不错,这就是湖笔,明朝的物件。”平时,他都不舍得用,生怕用多了毛笔的毛会扫短。至于这支笔的来历,他没有明言,省得杨奕多心,不肯收下。
“关于湖笔,你知道多少?”祁老想要考一考杨奕。
杨奕在脑海整理了一下自己所见过的资料,才开口道:“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
他解释,钱舜举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你说的没错,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宋元在江淮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宣城为之凋敝,笔工走避江南。而湖州则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南迁的部分笔工徙居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杨奕大量手中的湖笔,笔杆是玉质的,其颜色为纯青色,质地细腻坚韧,呈油脂光泽,结构完美无明显绺裂。很显然,这是质量最好的青玉所制。
笔杆的表面,雕刻着一幅微型的山水图,笔头处还有一句诗: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细小的笔杆上雕琢这一切,是一种很细、很繁杂的工程。杨奕认为,即便是雕琢大师,也要花很多心思、精力在上面。
如此珍贵的毛笔,杨奕本来要推辞的。他晓得,这件物品可能老师也很在乎吧?不过,想了一下,还是收下来,长者赐不能辞!
“谢谢老师!”
见杨奕没有追问毛笔的来历,祁老微笑着摆手:“好好练,不要埋没了这支名笔。”
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支毛笔是明朝文征明的心爱之物。当初,他得到这支名笔的时候,也是欣喜欲狂。
文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齐名。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祁老查过相关的资料记载,笔杆上的那副画,就是文征明自己画出来的,然后请雕琢大师雕刻上去。
如此一来,这支毛笔就凝聚了三个大师的手笔,异常宝贵。经手的,除了文征明自己,一名雕琢大师,还有一位制造湖笔的高手。
放在古代,即便是皇帝的御笔也不过如此吧?甚至还有所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