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废寝忘食 著书立说(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决定战争胜负之关键,不在军与兵,而在君是否有道。君有道,能与将相百官,乃至天下万民同心同德,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官民必能为君出生入死而战,不畏艰难险阻。
第二,兴师伐敌,千里征战,国与民俱耗财力,破坏耕作,杀人亡命,涂炭生灵,为争一旦之胜,故倘吝啬爵禄金钱,不肯用间,致因不了解敌情而败,则为“不仁”。如此将帅,非军之良将,主之贤佐;如此人主,亦非致胜之君也。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人之上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以往事类比,不可以观察日月星辰之位占卜,必取于人,故重在用间。
这一夜,临淄城,从宫内到宫外,从官宦到黎民,俱都尽欢而散。临散宴席的时候,景公宣布了一道严令:明日早朝百官一人不得缺席,包括那些年老和患病者在内,因为,届时将有重要旨意颁布。
齐景公的政令,谁敢违抗!第二天早朝,金殿以下,文武两列,百官跪得黑压压一片,比以往多了若干,许多常年不参与朝政的老臣也都赶来了,不知国君将有怎样决定国家命运的圣旨颁布。气氛也较前庄严肃穆,如临大敌,如行大典,致使不少贪赃枉法的大臣心怀惴惴,唯恐大难临头。那么,今日齐景公颁布的圣旨究竟是什么呢?这圣旨是:田书伐莒有功,自即日起,赐姓孙,封京畿北邻肥沃富饶之乐安为其采邑。
闻旨,群臣无不惊异,田书虽伐莒有功,但这封赏也太厚重了些,为官一生或半世,记忆中不曾有过类似的事情。但君命如山,谁敢说半个不字!因此,惊异之后,纷纷高呼君王英明,赏功罚罪,利国利民,并先后向田书祝贺。
正当田书谢主隆恩的时候,无意中又瞥见了那些喷着火焰的嫉恨目光,但他泰然自若,以笑置之。是呀,明知海上有风暴,但渔家和航海家照样扬帆出海,破浪远航;明知虎豹食人,但猎人依旧手操兵刃进山,跋涉奔波。田书不仅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闻名遐迩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既是政治家,自有其政治家的胆识与谋略,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将应付各种风云变幻,付出必要的代价和牺牲,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从此,自田书以下,一律改姓孙,孙书、孙凭、孙武……
从此,孙书食采于乐安,但他并不到乐安城居住,只是派邑宰去管理。为了政治斗争上的需要,孙书将家自田班村搬到了齐都临淄,自然,自此以后,田班村也就改名孙班村了。
从此,孙书、孙凭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显赫,是左右齐廷命运的名门贵族之一。
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武足不出户,闭门谢客,集中精力和时间,整理他阅读、考察获得的资料,从事他著《兵法》的浩大工程。
从此,孙武将行李搬进了书房,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这里是简山牍海,孙武像一个猎人,肩扛戈矛,跋涉于崇山峻岭之中,闯荡于莽莽林海之内;又像一位渔翁,驾着一叶轻舟,劈波斩浪,颠簸于汪洋大海之上。他衣无寒暖,食无定时,寝不上床。天气骤寒,他不知道在外边加一件外套,仿佛他胸中正燃烧着一团烈火,对外界气温的变化并不敏感。一日三餐,仆人将饭菜端到他的书房来吃,可是,常常是午饭端来了,早饭尚未动;晚饭端来了,午饭一口未少。母亲来柔肠规劝,他无动于衷;父亲来严厉斥责,也无济于事。在这一较漫长的时间里,饮食的好坏,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哪怕是燕窝鱼翅,熊掌驼蹄,他或不肯启口沾唇,或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而当感到饥饿,需要进食时,信手抓过一个干硬的馒头,冬季里,这馒头也许正结着冰碴,却嚼得正香,有滋有味。夜间,他曲肱而枕,合衣而眠,伏案而睡。所谓睡,不过是打个盹,养养神而已。他的几案旁有一盆冷水,冷水中有一方葛巾,每当困倦袭来,他便以冷水擦面,或把整个头脸都伸进面盆里浸泡片刻,冬季,盆水结冰,效果更佳,一夜数次,晨曦便爬上了窗棂。在偌大繁华的齐都临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总是这扇窗子熄灯最晚,亮灯最早。其实,这里的灯烛光夜夜通宵达旦,直至为朝霞和晨晖所吞噬。
孙武在一天天消瘦,体质在一天天减弱,脸色在一天天变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竟至于目光直僵僵的,神情呆愣愣的,对一切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仿佛这世间的万物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只有他的简牍、书籍、笔记、《兵法》,才能刺激他的视觉和大脑神经。
儿子是娘的心头肉,是母亲的命根子,见孙武面黄肌瘦的样子和发痴如呆的神情,范玉兰着急了,害怕了,她索性推掉了一切家务,专门来照料儿子的饮食起居,贵妇人当起了女佣人。她也将行李搬进了儿子的书房,伴儿子一起在这里度过,昼夜的十二个时辰,一个月的三十天,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儿子的饮食由她亲自下厨关照,知子者莫若娘,她知道儿子从小喜欢吃什么,得意怎样的口味。饭菜端进了书房,她催着儿吃,逼着儿吃,陪着儿吃,像孩提时那样,一口一口地喂儿子吃。烫了,她给儿子吹吹,凉凉;冷了,她命下人端回厨房重热,重做。她看着儿子吃得香甜,可口,心里激荡着一股暖流,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影。见娘的满脸阴云散去,儿子吃得更香,食量更大。
第一,决定战争胜负之关键,不在军与兵,而在君是否有道。君有道,能与将相百官,乃至天下万民同心同德,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官民必能为君出生入死而战,不畏艰难险阻。
第二,兴师伐敌,千里征战,国与民俱耗财力,破坏耕作,杀人亡命,涂炭生灵,为争一旦之胜,故倘吝啬爵禄金钱,不肯用间,致因不了解敌情而败,则为“不仁”。如此将帅,非军之良将,主之贤佐;如此人主,亦非致胜之君也。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人之上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以往事类比,不可以观察日月星辰之位占卜,必取于人,故重在用间。
这一夜,临淄城,从宫内到宫外,从官宦到黎民,俱都尽欢而散。临散宴席的时候,景公宣布了一道严令:明日早朝百官一人不得缺席,包括那些年老和患病者在内,因为,届时将有重要旨意颁布。
齐景公的政令,谁敢违抗!第二天早朝,金殿以下,文武两列,百官跪得黑压压一片,比以往多了若干,许多常年不参与朝政的老臣也都赶来了,不知国君将有怎样决定国家命运的圣旨颁布。气氛也较前庄严肃穆,如临大敌,如行大典,致使不少贪赃枉法的大臣心怀惴惴,唯恐大难临头。那么,今日齐景公颁布的圣旨究竟是什么呢?这圣旨是:田书伐莒有功,自即日起,赐姓孙,封京畿北邻肥沃富饶之乐安为其采邑。
闻旨,群臣无不惊异,田书虽伐莒有功,但这封赏也太厚重了些,为官一生或半世,记忆中不曾有过类似的事情。但君命如山,谁敢说半个不字!因此,惊异之后,纷纷高呼君王英明,赏功罚罪,利国利民,并先后向田书祝贺。
正当田书谢主隆恩的时候,无意中又瞥见了那些喷着火焰的嫉恨目光,但他泰然自若,以笑置之。是呀,明知海上有风暴,但渔家和航海家照样扬帆出海,破浪远航;明知虎豹食人,但猎人依旧手操兵刃进山,跋涉奔波。田书不仅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闻名遐迩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既是政治家,自有其政治家的胆识与谋略,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将应付各种风云变幻,付出必要的代价和牺牲,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从此,自田书以下,一律改姓孙,孙书、孙凭、孙武……
从此,孙书食采于乐安,但他并不到乐安城居住,只是派邑宰去管理。为了政治斗争上的需要,孙书将家自田班村搬到了齐都临淄,自然,自此以后,田班村也就改名孙班村了。
从此,孙书、孙凭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显赫,是左右齐廷命运的名门贵族之一。
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武足不出户,闭门谢客,集中精力和时间,整理他阅读、考察获得的资料,从事他著《兵法》的浩大工程。
从此,孙武将行李搬进了书房,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这里是简山牍海,孙武像一个猎人,肩扛戈矛,跋涉于崇山峻岭之中,闯荡于莽莽林海之内;又像一位渔翁,驾着一叶轻舟,劈波斩浪,颠簸于汪洋大海之上。他衣无寒暖,食无定时,寝不上床。天气骤寒,他不知道在外边加一件外套,仿佛他胸中正燃烧着一团烈火,对外界气温的变化并不敏感。一日三餐,仆人将饭菜端到他的书房来吃,可是,常常是午饭端来了,早饭尚未动;晚饭端来了,午饭一口未少。母亲来柔肠规劝,他无动于衷;父亲来严厉斥责,也无济于事。在这一较漫长的时间里,饮食的好坏,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哪怕是燕窝鱼翅,熊掌驼蹄,他或不肯启口沾唇,或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而当感到饥饿,需要进食时,信手抓过一个干硬的馒头,冬季里,这馒头也许正结着冰碴,却嚼得正香,有滋有味。夜间,他曲肱而枕,合衣而眠,伏案而睡。所谓睡,不过是打个盹,养养神而已。他的几案旁有一盆冷水,冷水中有一方葛巾,每当困倦袭来,他便以冷水擦面,或把整个头脸都伸进面盆里浸泡片刻,冬季,盆水结冰,效果更佳,一夜数次,晨曦便爬上了窗棂。在偌大繁华的齐都临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总是这扇窗子熄灯最晚,亮灯最早。其实,这里的灯烛光夜夜通宵达旦,直至为朝霞和晨晖所吞噬。
孙武在一天天消瘦,体质在一天天减弱,脸色在一天天变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竟至于目光直僵僵的,神情呆愣愣的,对一切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仿佛这世间的万物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只有他的简牍、书籍、笔记、《兵法》,才能刺激他的视觉和大脑神经。
儿子是娘的心头肉,是母亲的命根子,见孙武面黄肌瘦的样子和发痴如呆的神情,范玉兰着急了,害怕了,她索性推掉了一切家务,专门来照料儿子的饮食起居,贵妇人当起了女佣人。她也将行李搬进了儿子的书房,伴儿子一起在这里度过,昼夜的十二个时辰,一个月的三十天,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儿子的饮食由她亲自下厨关照,知子者莫若娘,她知道儿子从小喜欢吃什么,得意怎样的口味。饭菜端进了书房,她催着儿吃,逼着儿吃,陪着儿吃,像孩提时那样,一口一口地喂儿子吃。烫了,她给儿子吹吹,凉凉;冷了,她命下人端回厨房重热,重做。她看着儿子吃得香甜,可口,心里激荡着一股暖流,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影。见娘的满脸阴云散去,儿子吃得更香,食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