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第一百五十三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作者的宠爱不够哦, 请增加订阅比例宠爱作者吧 林清不去评判林三牛对于这人参的处置, 既然给了他了就让他去分配。他不知道林三牛的心思已经考虑到了以后林清娶亲生子了。有了这株人参,到时候林清要是看中哪家闺女,也能出得起彩礼钱。更何况,林三牛始终对林清的身体健康很不自信,留着这株人参,万一将来有大用呢?现在卖了换钱容易,以后想买回来可不一定有了。
不得不说, 林清还是没办法和林三牛一样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底层人物也总有底层人物挣扎求生的经验。
林三牛没有忘记张氏的嘱托,带着他去书铺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块砚台, 一块墨条, 几刀练字用的纸。之前就想着给林清备上一套笔墨纸砚, 但是当时一直没机会到镇上,再加上荀夫子后来赠送了林清一支毛笔, 这事情就一直拖着了。
最近看着儿子老是用毛笔蘸着清水练字,就算林三牛再没文化, 也知道这清水是写不出字的,心里早就想着给儿子买上一套了。如今得偿所愿,虽然买的也是成色最下等的砚台, 墨条和纸, 但是却比林清这个受益人还要心里乐呵。
林清在林三牛结账期间, 在书铺里到处转了转, 倒是看到了不少想要看的书, 有前人编纂的历史概况,地理游记,也有今人所作的民情实录,山水杂记,这些书都能帮助林清快速地拓宽眼界,了解所处的朝代。可惜问过书铺的伙计,知道这些都是手抄本,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两银子,当即也就没了买书的心思。
仗着人小,林清直接拿起一本名叫《明始皇传》的书,快速地阅读起来。
买不起,那就蹭蹭书看吧,能看一页是一页。
林清急需了解现在所处环境的一切,否则他的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安稳不了。尤其是知道自己所处的朝代是从有了赵明光这个人才有了转折后,迫切的就想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可惜荀夫子日常对他的教导一直是一些这时代教科书上的一些东西,很少能给他做一些拓展,所以至今也是懵懵懂懂,茫然无知的状态。
林三牛结了帐过来找林清,就发现自家儿子正捧着一本书看的及其专心,立马就不做打扰了,扭头就乐呵呵地和小伙计唠嗑了起来。
书铺伙计本来见林清的架势就是只看不买心里有些不舒服,正要赶人,却见林三牛朝他手里塞了一把蜜饯,并且和他唠了起来,想想今天掌柜的不在现在也没啥生意,倒也罢了。
这一看就是一个时辰,林清直到被林三牛推了一下,才缓过神来,双眼有些迷瞪得看着林三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狗子,时间不早了,你宝成叔还在集市口等我们呢!该走了。”说完又看了一眼林清手中的书,小小声道:“咱下回再过来看,啊。”
林清这才恍然大悟,将看了一半的书又好好地放了回去,被林三牛牵着往外走。
回林家村的路上,林清也没了心思聊天或者看风景,心思还沉浸在刚刚那本书里。
《明始皇传》应该是这个朝代的官方普及读物,所以通篇下来都是对赵明光的各种赞扬,什么未出生前就被预言“真龙附身”,出生时霞光万里,各种异象丛生。一直到后来两浙地区发生农民起义,赵明光揭竿而起,带领着部下一路收复城池,攻城略地,很快就推翻了当时南宋的统治,之后便是陷入了与与蒙古对峙,不断平息内部叛乱,长达近十年的“元明之乱”。
林清读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这才是真正开了挂的某点穿越文范本,能在宋末那么混乱的局面下杀出一条血路,攘外安内,扩张版图,简直就是能人所不能!
虽然《明始皇传》略有夸张,但是若是这些功绩都是真的,那么这位赵明光还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帝王!
林清只看到了这位传奇帝王刚刚扫荡了内忧外患,建立起稳固政权,开始慢慢收复北宋的失地,就不得不离开书铺了,心中像挠痒痒一般,特别想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心中也有一种希望从蛛丝马迹中得到印证,这人,到底是不是穿越前辈?
可惜时间有限,只能等到下次到了书铺再去探索了。
一直到林宝成放他们下了驴车,林清才从这本书的思索中清醒过来。
看着林宝成驾着驴车远去,林清突然有了个想法:“爹,这驴车得多少钱一辆啊?”
林三牛只以为林清好奇,心中估摸了一下价格道:“驴子得三、四银子,套上车厢我估摸着得六两多。”
倒也不是很贵,林清心中默默点头,遂建议道:“爹,要不我们将今天得的银子去买一辆驴车吧?你看宝成叔有了驴车后就方便多了,可以载货去镇上卖货。咱也可以把自己家地里的出产卖给镇上,这样应该能多赚一点吧?咱地里的不够卖,还能收一些其他人家家里富余的农产品,镇上要比咱乡间的东西贵上一两成,咱就费个人的力气,这一两成利就是咱们的了。况且,就算最差咱不卖东西,有了这驴车咱带人去镇上还能挣个一人两个铜板的车费哩,坐十人一来一回就是四十文!”
一天挣四十文,可比在农家干活要挣得多多了!
当然林清觉得可能没那么多人每天需要到镇上来回,主要是用这个牛车倒买倒卖现实一点,但是不给一个具体的数字诱惑一下,可能林三牛不一定能心动。这十两银子单单放在家里,可是不会增值的,总要想想办法给这个家里增加点营收才是。
林三牛觉得这儿子自从读书之后,说的话越来越有条理了,脑瓜子也转的贼快,他今天坐了驴车也就坐了,什么都没往深处想,儿子却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
这读书和不读书,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林三牛狠狠揉了一下林清的头发:“行,我这就找你爷商量去!”说罢便急匆匆得去找林老汉了。
想到这里,林清就熟门熟路地往书肆走去。然而快要到书肆的时候,一块招牌闯入眼帘“张记布行”。
“张记布行?这不就是爷托人说的那家店铺吗?”那时候林清也听了一耳朵,说等九月之后就让林清道这家“张记布行”去相看一下,若是东家满意他们也觉得待遇不错,那就留在这家布行当伙计。
原来这家张记布行就在书肆隔两个铺面的地方,只不过之前林清每次来去匆匆,就算看到了也就眼前一闪而过,并没有记在心上。
踌躇了一番,林清脚步一转,还是往这家布行走去。
走进这家布行,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原本以为只是一家门脸很小的店铺,倒也有七八十个平方,最里面是两排约两丈高的货架,长约十几米,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布匹,显然是比较珍贵的品种,花色繁多,看着面料也比较光滑,应该是丝绸一类的布匹。货架前安放一张柜台,一名年约三十的男子正在那边打算盘记账;墙壁两侧也是一排货架分上下两排,这上面的布匹则是看着稍差一些,但是也是细棉布的料子;最中间的长桌上摞着一匹匹粗布,有两个穿着布衣的妇女在那边正认真挑选着。
掌柜的可能正在处理账目处理地比较专心,所以一直到林清走到他跟前了才看到他:“小兄弟可有事?”
林清正要说明来意,却听到一声略带沙哑的惊呼:“林清?!你怎么在这里?”
林清扭头一看,来人竟是许久没见的张立学!
张立学已然是个半大的小伙子了,上嘴唇上长了一簇淡淡的绒毛,嗓音可能是在变声期所以有些沙哑,但是性子却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大大咧咧,热情大方。
自从张立学从荀夫子那里拜别之后,林清和他相见的机会就少了。林清知道他是到镇上叔叔的店铺里帮着做事了,每十日才有一次休沐时间回张家村,偶尔两人还能在张家村碰面,但是一人忙着读书,一人忙着家中各种琐事,也是很难再像之前那般开怀畅谈。
这次距上次相聚已经有半年之久了,骤然相见,两人都是开心不已。
张立学很是兴奋地将林清介绍给了其叔叔张春生:“二叔,这就是我经常跟你讲的我的好友林清!”
张春生性子和张立学一样,都是热情之人,但是可能做掌柜日久,所以眼角眉梢也带着一些精明和圆滑,听是张立学的好友,很是热情地招待林清到待客处的桌椅那边去落座,并叫张立学去东边铺子里买一些点心茶水过来。
这是张立学平时做惯了的,一有大客户过来,张春生就会让他去买点零嘴吃食过来招待客户,以促进生意的谈成。
正要答应出门,却被林清立马拦了下来:“不忙不忙,立学兄。其实不瞒张掌柜的,我这次过来是听家中长辈说您这里缺一个伙计,想问问我是不是可以过来做?”
“你过来做伙计?”张春生有些惊讶地看着林清,他可没少听自家侄儿吹嘘他的同窗林清是何等厉害之人,如何被夫子喜爱,学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学三个月就能比他侄子学三年的都好。现在却到他铺子里来做伙计?
不过转念一想,他确实之前有听家里人递过话,说林家村有个读过书的孩子想到镇上做伙计,如果他这边缺人可以来试试。倒不曾想,这人竟就是林清。随即又释然了,这读书再有天分又怎么样?不过是一个农家子,家里哪能供得起他一路读下去?能去私塾读几年书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
如果这孩子真如侄儿说的那般聪慧,那到这里做事可是个好苗子:“你是立学的好友,立学又处处称赞你,若是你愿意到我店铺里来做伙计,我当然是欢迎至极的。”
林清也是觉得今天能在这里碰到的是张立学和他叔叔,也真是又惊又喜了:“谢谢张掌柜的,我会在这里好好干的!只不过我每五日要去西街葫芦弄周秀才家让他指点一番我的文章,所以我每五日要休沐一天,不知这样可否?当然休沐那一天的工钱可以不用发我。”
竟是还要求学的,还能找到秀才公给他指点,这孩子倒也是个心中有成算的。只是若是如此,可能这心不一定能都放在这里了。
张春生心中略有迟疑,张立学是他亲近之人,从他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里立马察觉到了些什么,他心里是千万个希望林清能留下来和他一起做事的,便马上打圆场道:“二叔,你刚刚不是还说上月的几笔账怎么也对不拢吗?林清的算术也是数一数二的好,要不要让他帮你看一下?”
张春生幼年时和张立学一样,只读了几年书就出来闯荡了,他当时运气好,和一家走商的商队一起跑到了西域,从那边沿路倒买倒卖,被他愣是赚了一大笔银子,回来开了这家布行,这几年生意着实不赖,这才想再招一个伙计。
张春生勉强字是都认识,也能写,会看账本,但是每次对账的时候都是一个头两个大,没个三五天就算不清一笔笔账目。有些往来的小账金额不大的,虽然有疑虑,但是也懒得多去管,只能糊在那边。倒也不是没想过去请一个账房先生,但是请一个账房先生可不像一个伙计那么简单,光月钱都至少出到三五两银子,像他这样的店铺,着实不必有这项开销。
之前只听说林清读书很厉害,倒是不清楚算术也厉害。此时听到张立学如此力荐,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上个月的账本给林清看。
林清接过账本,先是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账本上的数据记得有些凌乱,是一本流水账,记了几月几号进了什么布匹,一匹布多少银子,车马费花了多少钱,其他一些日常开销。然后又会在第二页写今天卖了几匹布,收入几两银子等等这些信息。完全没有任何归类,杂七杂八地全都记在上面,一个月下来也是一本不薄的账本了。
林清问张春生借用了毛笔和一张空白的纸,也没用算盘,每翻五页纸林清就会快速地在白纸上写上几个数字,不过一刻钟时间林清就将账本全都捋了一遍:“张掌柜的,您看一下,这是您这个月的总开销,这是总收益,这是盈利。”
此时店铺里还有别人,所以林清只是将数字写在了空白的纸上,并一一指给张春生看。
张春生一一细看过去,除了盈利这边少了五两银子外,竟是和他这几天算下来的相差无几。可是他算了整整四天时间啊!这孩子就算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还没打算盘,随便翻翻账本,就给算出来了?!
“张掌柜的,我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您这里有一匹叫百花翎的布匹,您这个月进过两次。第一次进了10匹布,第二次又进了10匹,第二次比第一次贵了半两银子一匹,但是您这边却没有涨价,依然是原价售卖。”
林清将自己看到的有所疑问的地方给张春生点了点,因为他看到其他布匹张春生会随着进价的高低而作调整,唯有这个布匹没有。
张春生随着林清点的地方看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按照之前的进价售卖,并没有涨价,这缺掉的五两银子竟是在这里!月中的时候他上头的供货商洪掌柜就和他讲过了,这个百花翎在南方卖的特别好,现在都缺货了,只能给他十匹,而且要涨半两银子一匹。这个布他们店里卖的也好,光李员外一家就预定了五匹,所以他也无奈只能接受涨价。
原本已经记好了店铺里卖出去的时候也要涨价的,可是那天正好生意特别忙,一来二去的就给忘了。没想到他看了几天都没看出来的问题,林清就看了这么点时间就看出来了!
这样又能做账房又能做伙计的人才不招,他要去招谁?张春生看着林清笑的嘴都合不拢。
张家村的私塾是那个五十有三的老童生所开,名叫荀有志,并非张家村人。祖上曾经出过读书人,家中也有一部分藏书,一开始是住在同和镇的,但是自从十几岁考中童生后,就再也没有中过,年年考,年年不过,一直蹉跎至今。最后在镇上也待不下去了,只好搬到张家村来,开了一间私塾专门教乡里孩子读书。
这种村塾用现代的话来讲,应该就是最差的一等学校了,师资力量不行,教学设备不全,生源更是糟糕。但是对于现在的林清来讲,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敲开荀夫子家的门,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开的门,布衣荆钗的打扮似乎和村人并无不同,但是气质却是淡雅如菊,说话也是温文尔雅:“请问你们找谁?”
林三牛有些局促道:“我们找荀夫子,家有,家有小儿想要拜夫子为师。”林三牛竭尽全力想要把话讲的文绉绉一点,结果却是说的磕磕巴巴的。
黄氏是荀有志之妻,闻言点了点头道:“请随我来。”
林清跟着林三牛进了荀夫子的家里,这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比林家要宽敞的多,各处都收拾得十分整洁明亮。这个院子分为前后院,前院是充作私塾用来教学,后院作为生活起居之所。
刚走进前院,就听到几个孩童念书的声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竟是读的《千字文》,林清心下略有欢喜,貌似这里的文学体系和□□历史上的一脉相承。
林家父子二人被引到正厅坐下,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一穿儒衫的男子走了进来,来人正是荀夫子。
荀夫子虽然年纪和林老汉年纪差不多,但是因为是读书人,早年家里又有些家底,并不像林老汉需要在地里终日苦作,所以看着要比林老汉年轻很多。一身藏青色的儒衫浆洗的有些发白,但是依旧笔挺着,没有一丝褶皱,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迈着四方步进来,看上去颇有些严厉。
林三牛立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迎上前道:“荀夫子。”并学着读书人的方式做了一个揖。
对作者的宠爱不够哦, 请增加订阅比例宠爱作者吧 林清不去评判林三牛对于这人参的处置, 既然给了他了就让他去分配。他不知道林三牛的心思已经考虑到了以后林清娶亲生子了。有了这株人参,到时候林清要是看中哪家闺女,也能出得起彩礼钱。更何况,林三牛始终对林清的身体健康很不自信,留着这株人参,万一将来有大用呢?现在卖了换钱容易,以后想买回来可不一定有了。
不得不说, 林清还是没办法和林三牛一样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底层人物也总有底层人物挣扎求生的经验。
林三牛没有忘记张氏的嘱托,带着他去书铺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块砚台, 一块墨条, 几刀练字用的纸。之前就想着给林清备上一套笔墨纸砚, 但是当时一直没机会到镇上,再加上荀夫子后来赠送了林清一支毛笔, 这事情就一直拖着了。
最近看着儿子老是用毛笔蘸着清水练字,就算林三牛再没文化, 也知道这清水是写不出字的,心里早就想着给儿子买上一套了。如今得偿所愿,虽然买的也是成色最下等的砚台, 墨条和纸, 但是却比林清这个受益人还要心里乐呵。
林清在林三牛结账期间, 在书铺里到处转了转, 倒是看到了不少想要看的书, 有前人编纂的历史概况,地理游记,也有今人所作的民情实录,山水杂记,这些书都能帮助林清快速地拓宽眼界,了解所处的朝代。可惜问过书铺的伙计,知道这些都是手抄本,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两银子,当即也就没了买书的心思。
仗着人小,林清直接拿起一本名叫《明始皇传》的书,快速地阅读起来。
买不起,那就蹭蹭书看吧,能看一页是一页。
林清急需了解现在所处环境的一切,否则他的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安稳不了。尤其是知道自己所处的朝代是从有了赵明光这个人才有了转折后,迫切的就想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可惜荀夫子日常对他的教导一直是一些这时代教科书上的一些东西,很少能给他做一些拓展,所以至今也是懵懵懂懂,茫然无知的状态。
林三牛结了帐过来找林清,就发现自家儿子正捧着一本书看的及其专心,立马就不做打扰了,扭头就乐呵呵地和小伙计唠嗑了起来。
书铺伙计本来见林清的架势就是只看不买心里有些不舒服,正要赶人,却见林三牛朝他手里塞了一把蜜饯,并且和他唠了起来,想想今天掌柜的不在现在也没啥生意,倒也罢了。
这一看就是一个时辰,林清直到被林三牛推了一下,才缓过神来,双眼有些迷瞪得看着林三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狗子,时间不早了,你宝成叔还在集市口等我们呢!该走了。”说完又看了一眼林清手中的书,小小声道:“咱下回再过来看,啊。”
林清这才恍然大悟,将看了一半的书又好好地放了回去,被林三牛牵着往外走。
回林家村的路上,林清也没了心思聊天或者看风景,心思还沉浸在刚刚那本书里。
《明始皇传》应该是这个朝代的官方普及读物,所以通篇下来都是对赵明光的各种赞扬,什么未出生前就被预言“真龙附身”,出生时霞光万里,各种异象丛生。一直到后来两浙地区发生农民起义,赵明光揭竿而起,带领着部下一路收复城池,攻城略地,很快就推翻了当时南宋的统治,之后便是陷入了与与蒙古对峙,不断平息内部叛乱,长达近十年的“元明之乱”。
林清读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这才是真正开了挂的某点穿越文范本,能在宋末那么混乱的局面下杀出一条血路,攘外安内,扩张版图,简直就是能人所不能!
虽然《明始皇传》略有夸张,但是若是这些功绩都是真的,那么这位赵明光还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帝王!
林清只看到了这位传奇帝王刚刚扫荡了内忧外患,建立起稳固政权,开始慢慢收复北宋的失地,就不得不离开书铺了,心中像挠痒痒一般,特别想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心中也有一种希望从蛛丝马迹中得到印证,这人,到底是不是穿越前辈?
可惜时间有限,只能等到下次到了书铺再去探索了。
一直到林宝成放他们下了驴车,林清才从这本书的思索中清醒过来。
看着林宝成驾着驴车远去,林清突然有了个想法:“爹,这驴车得多少钱一辆啊?”
林三牛只以为林清好奇,心中估摸了一下价格道:“驴子得三、四银子,套上车厢我估摸着得六两多。”
倒也不是很贵,林清心中默默点头,遂建议道:“爹,要不我们将今天得的银子去买一辆驴车吧?你看宝成叔有了驴车后就方便多了,可以载货去镇上卖货。咱也可以把自己家地里的出产卖给镇上,这样应该能多赚一点吧?咱地里的不够卖,还能收一些其他人家家里富余的农产品,镇上要比咱乡间的东西贵上一两成,咱就费个人的力气,这一两成利就是咱们的了。况且,就算最差咱不卖东西,有了这驴车咱带人去镇上还能挣个一人两个铜板的车费哩,坐十人一来一回就是四十文!”
一天挣四十文,可比在农家干活要挣得多多了!
当然林清觉得可能没那么多人每天需要到镇上来回,主要是用这个牛车倒买倒卖现实一点,但是不给一个具体的数字诱惑一下,可能林三牛不一定能心动。这十两银子单单放在家里,可是不会增值的,总要想想办法给这个家里增加点营收才是。
林三牛觉得这儿子自从读书之后,说的话越来越有条理了,脑瓜子也转的贼快,他今天坐了驴车也就坐了,什么都没往深处想,儿子却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
这读书和不读书,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林三牛狠狠揉了一下林清的头发:“行,我这就找你爷商量去!”说罢便急匆匆得去找林老汉了。
想到这里,林清就熟门熟路地往书肆走去。然而快要到书肆的时候,一块招牌闯入眼帘“张记布行”。
“张记布行?这不就是爷托人说的那家店铺吗?”那时候林清也听了一耳朵,说等九月之后就让林清道这家“张记布行”去相看一下,若是东家满意他们也觉得待遇不错,那就留在这家布行当伙计。
原来这家张记布行就在书肆隔两个铺面的地方,只不过之前林清每次来去匆匆,就算看到了也就眼前一闪而过,并没有记在心上。
踌躇了一番,林清脚步一转,还是往这家布行走去。
走进这家布行,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原本以为只是一家门脸很小的店铺,倒也有七八十个平方,最里面是两排约两丈高的货架,长约十几米,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布匹,显然是比较珍贵的品种,花色繁多,看着面料也比较光滑,应该是丝绸一类的布匹。货架前安放一张柜台,一名年约三十的男子正在那边打算盘记账;墙壁两侧也是一排货架分上下两排,这上面的布匹则是看着稍差一些,但是也是细棉布的料子;最中间的长桌上摞着一匹匹粗布,有两个穿着布衣的妇女在那边正认真挑选着。
掌柜的可能正在处理账目处理地比较专心,所以一直到林清走到他跟前了才看到他:“小兄弟可有事?”
林清正要说明来意,却听到一声略带沙哑的惊呼:“林清?!你怎么在这里?”
林清扭头一看,来人竟是许久没见的张立学!
张立学已然是个半大的小伙子了,上嘴唇上长了一簇淡淡的绒毛,嗓音可能是在变声期所以有些沙哑,但是性子却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大大咧咧,热情大方。
自从张立学从荀夫子那里拜别之后,林清和他相见的机会就少了。林清知道他是到镇上叔叔的店铺里帮着做事了,每十日才有一次休沐时间回张家村,偶尔两人还能在张家村碰面,但是一人忙着读书,一人忙着家中各种琐事,也是很难再像之前那般开怀畅谈。
这次距上次相聚已经有半年之久了,骤然相见,两人都是开心不已。
张立学很是兴奋地将林清介绍给了其叔叔张春生:“二叔,这就是我经常跟你讲的我的好友林清!”
张春生性子和张立学一样,都是热情之人,但是可能做掌柜日久,所以眼角眉梢也带着一些精明和圆滑,听是张立学的好友,很是热情地招待林清到待客处的桌椅那边去落座,并叫张立学去东边铺子里买一些点心茶水过来。
这是张立学平时做惯了的,一有大客户过来,张春生就会让他去买点零嘴吃食过来招待客户,以促进生意的谈成。
正要答应出门,却被林清立马拦了下来:“不忙不忙,立学兄。其实不瞒张掌柜的,我这次过来是听家中长辈说您这里缺一个伙计,想问问我是不是可以过来做?”
“你过来做伙计?”张春生有些惊讶地看着林清,他可没少听自家侄儿吹嘘他的同窗林清是何等厉害之人,如何被夫子喜爱,学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学三个月就能比他侄子学三年的都好。现在却到他铺子里来做伙计?
不过转念一想,他确实之前有听家里人递过话,说林家村有个读过书的孩子想到镇上做伙计,如果他这边缺人可以来试试。倒不曾想,这人竟就是林清。随即又释然了,这读书再有天分又怎么样?不过是一个农家子,家里哪能供得起他一路读下去?能去私塾读几年书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
如果这孩子真如侄儿说的那般聪慧,那到这里做事可是个好苗子:“你是立学的好友,立学又处处称赞你,若是你愿意到我店铺里来做伙计,我当然是欢迎至极的。”
林清也是觉得今天能在这里碰到的是张立学和他叔叔,也真是又惊又喜了:“谢谢张掌柜的,我会在这里好好干的!只不过我每五日要去西街葫芦弄周秀才家让他指点一番我的文章,所以我每五日要休沐一天,不知这样可否?当然休沐那一天的工钱可以不用发我。”
竟是还要求学的,还能找到秀才公给他指点,这孩子倒也是个心中有成算的。只是若是如此,可能这心不一定能都放在这里了。
张春生心中略有迟疑,张立学是他亲近之人,从他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里立马察觉到了些什么,他心里是千万个希望林清能留下来和他一起做事的,便马上打圆场道:“二叔,你刚刚不是还说上月的几笔账怎么也对不拢吗?林清的算术也是数一数二的好,要不要让他帮你看一下?”
张春生幼年时和张立学一样,只读了几年书就出来闯荡了,他当时运气好,和一家走商的商队一起跑到了西域,从那边沿路倒买倒卖,被他愣是赚了一大笔银子,回来开了这家布行,这几年生意着实不赖,这才想再招一个伙计。
张春生勉强字是都认识,也能写,会看账本,但是每次对账的时候都是一个头两个大,没个三五天就算不清一笔笔账目。有些往来的小账金额不大的,虽然有疑虑,但是也懒得多去管,只能糊在那边。倒也不是没想过去请一个账房先生,但是请一个账房先生可不像一个伙计那么简单,光月钱都至少出到三五两银子,像他这样的店铺,着实不必有这项开销。
之前只听说林清读书很厉害,倒是不清楚算术也厉害。此时听到张立学如此力荐,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上个月的账本给林清看。
林清接过账本,先是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账本上的数据记得有些凌乱,是一本流水账,记了几月几号进了什么布匹,一匹布多少银子,车马费花了多少钱,其他一些日常开销。然后又会在第二页写今天卖了几匹布,收入几两银子等等这些信息。完全没有任何归类,杂七杂八地全都记在上面,一个月下来也是一本不薄的账本了。
林清问张春生借用了毛笔和一张空白的纸,也没用算盘,每翻五页纸林清就会快速地在白纸上写上几个数字,不过一刻钟时间林清就将账本全都捋了一遍:“张掌柜的,您看一下,这是您这个月的总开销,这是总收益,这是盈利。”
此时店铺里还有别人,所以林清只是将数字写在了空白的纸上,并一一指给张春生看。
张春生一一细看过去,除了盈利这边少了五两银子外,竟是和他这几天算下来的相差无几。可是他算了整整四天时间啊!这孩子就算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还没打算盘,随便翻翻账本,就给算出来了?!
“张掌柜的,我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您这里有一匹叫百花翎的布匹,您这个月进过两次。第一次进了10匹布,第二次又进了10匹,第二次比第一次贵了半两银子一匹,但是您这边却没有涨价,依然是原价售卖。”
林清将自己看到的有所疑问的地方给张春生点了点,因为他看到其他布匹张春生会随着进价的高低而作调整,唯有这个布匹没有。
张春生随着林清点的地方看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按照之前的进价售卖,并没有涨价,这缺掉的五两银子竟是在这里!月中的时候他上头的供货商洪掌柜就和他讲过了,这个百花翎在南方卖的特别好,现在都缺货了,只能给他十匹,而且要涨半两银子一匹。这个布他们店里卖的也好,光李员外一家就预定了五匹,所以他也无奈只能接受涨价。
原本已经记好了店铺里卖出去的时候也要涨价的,可是那天正好生意特别忙,一来二去的就给忘了。没想到他看了几天都没看出来的问题,林清就看了这么点时间就看出来了!
这样又能做账房又能做伙计的人才不招,他要去招谁?张春生看着林清笑的嘴都合不拢。
张家村的私塾是那个五十有三的老童生所开,名叫荀有志,并非张家村人。祖上曾经出过读书人,家中也有一部分藏书,一开始是住在同和镇的,但是自从十几岁考中童生后,就再也没有中过,年年考,年年不过,一直蹉跎至今。最后在镇上也待不下去了,只好搬到张家村来,开了一间私塾专门教乡里孩子读书。
这种村塾用现代的话来讲,应该就是最差的一等学校了,师资力量不行,教学设备不全,生源更是糟糕。但是对于现在的林清来讲,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敲开荀夫子家的门,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开的门,布衣荆钗的打扮似乎和村人并无不同,但是气质却是淡雅如菊,说话也是温文尔雅:“请问你们找谁?”
林三牛有些局促道:“我们找荀夫子,家有,家有小儿想要拜夫子为师。”林三牛竭尽全力想要把话讲的文绉绉一点,结果却是说的磕磕巴巴的。
黄氏是荀有志之妻,闻言点了点头道:“请随我来。”
林清跟着林三牛进了荀夫子的家里,这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比林家要宽敞的多,各处都收拾得十分整洁明亮。这个院子分为前后院,前院是充作私塾用来教学,后院作为生活起居之所。
刚走进前院,就听到几个孩童念书的声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竟是读的《千字文》,林清心下略有欢喜,貌似这里的文学体系和□□历史上的一脉相承。
林家父子二人被引到正厅坐下,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一穿儒衫的男子走了进来,来人正是荀夫子。
荀夫子虽然年纪和林老汉年纪差不多,但是因为是读书人,早年家里又有些家底,并不像林老汉需要在地里终日苦作,所以看着要比林老汉年轻很多。一身藏青色的儒衫浆洗的有些发白,但是依旧笔挺着,没有一丝褶皱,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迈着四方步进来,看上去颇有些严厉。
林三牛立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迎上前道:“荀夫子。”并学着读书人的方式做了一个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