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后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就爱小说网 www.92to.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共治九年六月,豪格已死的消息传遍天下,关中以扶金为口号的反明起义,逐渐被明军镇压。同年十一月,盘踞于陇右的吴三桂、韩朝宣,向西突围,走青海入西域。
是年底,明军收复哈密卫以西的汉地,王彦于高陵祭拜皇帝后,返回南京。
共治十年,王彦颁布休养生息的法令,轻傜薄役,恢复民生,进一步改革税制,加征五德号的经营税,大兴文教,兴办文武书院,鼓励生育,至共治二十年,户部统计人口已达万万之数,国库岁入白银九千万两。
彼时国富民强,王彦亦日渐独断专行,于南京大建宫殿,又仿唐太宗之例,好费百万,建造凌烟阁,选中兴二十四位文武大臣入内,并开始大修运河,行事铺张,渐与内阁失和。
二十一年,为对付内阁和东南士绅,王彦引何腾蛟为首辅,制衡阁臣,勋戚随之做大,而南方商贾也受到了勋戚为代表的大地主的压制。
二十五年,腾蛟受巨贿,为浙党群起而攻,内阁与六部官员以辞官相胁迫,腾蛟随被罢之,夏完淳出任首辅,开始推行有利于东南的政策。
同年底腾蛟薨,王夫之年老还乡,勋戚失势。
又五年,王彦病故于南京,薨前谓世子曰,“孤主国事三十载,缝缝补补,至有今日之盛世。孤薨之后,尔登监国位。孤有一事要交代,孤所立议事堂之制度,现已日渐完善,今后尔要行事,必然受议事堂和内阁牵制,文臣们必会令尔感到厌恶,但尔需切记,规矩以定,尔可扶持臣子相互制衡,却万不能不讲规矩,以武力破坏规则,否则孤王一生心血毁于一旦,我王氏一族亦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彦薨,封王文道就藩于南洋爪哇,王世子文鼎袭楚王爵,进位大明监国。
次年,阁臣与议事堂,欲将权力收归内阁,东南官僚与勋戚地主冲突更甚,被东南压制许久的勋戚,不愿意完全交权,唆使王文鼎篡位。
时,王文鼎权力受到内阁所制,转为寻求勋戚支持,勋戚黎平郡王何文生、国公马进忠、刘武生等人发动兵变,于南京拥立王文鼎称帝。
蓟辽郡王高一功之子高世平,于北京逼迫共治帝禅位楚王,王文鼎于南京登基,改国号为夏,年号为开泰,追王彦为夏太祖。然而南京朝廷对于文鼎夺位,武将弄权却十分不满,大批文臣辞官归乡。
文鼎随迁都城于洛阳,又废除对五德号的征税和减征勋戚田赋,转而加征东南商税,并发兵攻打台岛,又出兵干预日本倒幕,引得势力日渐强大的南方商贾不满。
开泰五年,夏完淳等人于南京打起复明旗号,建立内阁和议事堂,发起倒王战争。
南京内阁,得到东南的新兴资本商贾的支持,五忠军内部亦发生分裂,戴之藩、李定国等站在南京一边,同洛阳开战,天下大乱。
时,各藩属国也卷入混战,明朝大量百姓外流,涌入南洋,美洲、新明州(澳大利亚)等地,躲避战乱。
开泰九年,洛阳陷,王文鼎座殿自·焚,悔恨不听王彦之言。
公元1689年,明朝复国,共治帝朱琳源重登帝位,改元兴明,并下令对王氏清算,掘开楚王墓,暴尸示众,并逼死皇后王文香,欲杀王、何、高、刘等二十六家满门。
此举有引得楚派愤怒,加之朱琳源欲恢复大明祖制,加强皇帝集权,打压内阁,欲废除议事堂,资产阶级内部的保皇派和继承王彦思想的建制派分裂。
夏完淳由倒王,改为拥王,恢复议事堂制度,于广州迎接就藩于南洋的汉王王文道归明。
王文道则认祖归宗,重回衡阳王氏,以王彦庶长子的身份,用王彦当年让共治帝所下皇帝不得干预朝政和兵事的圣旨为依据,发起复制战争。
公元1700年,在东南资本的支持下,王文道兵围南京,朱琳源下诏退位。王文道立姐姐孝烈皇后王文香之子为大明皇帝,改元新明,文道袭楚王爵,就任监国。
同年,东南商贾与北方勋贵地主,大会于南京,尊王彦为圣相,并将之前的制度进行总结,修补原来的漏洞,制定了限制皇权,规定监国由内阁首辅就任,八载一换,中途亦可弹劾,以及议事堂立法等等规定的新律令。
至此,从1644年至1700年,整个天下经历了56年的动荡,大明朝终于凤凰磐涅,浴火重生,完成了整个国家的大变革,进化成为一个近代国家。
几十年的厮杀,最终还是王彦倡导的思想胜出,明朝几乎与西方同一时期,完成了革命。
而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混乱中,中原大地有三四千万的人口流向海外,各藩属和总督区的人口急剧的增长,最终向独立的国家演变。
同时期西方各国因为宗教等问题,人口也大量涌向美洲,同到此的明人冲突不断。
吕宋国,朱以海听到王彦以薨,不久之后也薨于吕宋,其子继承吕宋王后,在倒王战争中,加入了倒王派,但随后局势逆转,王文道发起复制战争,朱以海之子朱弘栋,被郑成功之子郑经赶下台,郑家获得吕宋大权。
唐王则早于王彦薨逝,豫王在倒王战争后,朱琳源恐其势大,将他鸩杀。
安西国在中原动乱时,获得了大量人口,孙可望之子孙征淇,见实力增长,意图铲除寄居篱下的吴三桂一伙,却不想吴三桂见中原大乱,无暇顾及藩属,拥立豪格九子赵鼎安为大金皇帝,率兵攻下安西都城碎叶,建立西金政权。
同年吴三桂欲废赵鼎安自立,却为韩国栋与虞胤之子,联合孙氏旧部所杀。
公元1700年后,结束内乱的王文道,手握混战五十余年的强兵,开始着手重新整合藩属,明朝发兵西域征讨西金,收取了咸海以西大片版图。西金政权,南窜入印度北部。
······
作者的新书,《南明大丈夫》已经发布,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作者,帮忙收藏,给个推荐。
虽然还是南明,但是这次准备用不一样的视角和身份来写,十七年尝试从体制内实现变革,这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时间节点选在孙传庭出潼关与李闯决战之前。
······
崇祯十五年,河南大旱,中州糜烂,闯逆兵围开封城。同年,清军攻克松山,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大明江山在内忧外患中,已然风雨飘摇。
还是这一年,孙传庭督师陕西,将要与闯逆决战。
这时,一个灵魂附身在地主家的傻儿子身上,他能否改变历史的洪流,各位看官,敬请一观。
······
再次抱拳,求支持。
(最后关于十七年,这本书,我再说两句。现在生活节奏快,好多读者都比较急,等不及一个人物的成长,而我的节奏,又是比较慢的那种,还有伪文青的纠结,所以前面只是把自己写嗨了,没让书友们也嗨起来。不过能看到结尾的书友,多半也是习惯我这种矫揉造作的写法了。
有这本书的经验,我稍后再写,会多方权衡一点,但大致的文风不会变。
再说十七年,300多万字,两年时间,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不过庆幸的是,在写书的过程中,我的思想也一直摇摆,有些书友可能也看出来了,但终究我还是坚持本书的立意,感觉并未崩盘。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次摆下这么大的盘子不崩,那今后格局就可以再大一些。
十七年这本书,选择在这里结尾,是有些遗憾。不过再往下写,也没什么好写的了。作者多次说,只要咱们的国家大一统,又不内乱,那就没谁能欺负我们。
书里也是一样,以大明的体量,再就是大人打小孩了。剩下主要是明朝自己的变革,其实这方面还很多东西可以写,不过变革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总会存在反复,而起时间跨度会很长,所以我便在后记里,简单交代了。
我一直认为,王彦的使命,就是个引路人而已,他并没有能力,也不需要他一个人来完成变革。甚至他这个人也不能说好或者说坏,我一开始是想把他写成克伦威尔一样的人物,甚至想把他写死,不过写着写着,发现这厮威望太高,便死不了。
对于这个结局,可能会有许多书友不满,但想想英国大革命打了多久,想想克伦威尔的下场,再看法国大革命杀了多少人,书中用几十年时间,打出一个大宪章,我认为可以接受了。
最后感谢,序曲123456,信佛xs,滋野三郎末裔,小小小芬,幸福啄木鸟,悦冻窝芯,jhlkjyr3,飞升人族,32732,fwx88,等等大老的支持,太多太多,就不一一细表,感谢所有订阅过十七年的书友。最后也感谢群里的元老们。)
最后再说一句,帮朋友推荐一下,铁血铸新明,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下。另外我会抽时间,再写一个人物的结局表吧。不过不晓得的什么时候上传。最最最后,记得帮我收藏一下新书,南明大丈夫,谢谢大家了。
共治九年六月,豪格已死的消息传遍天下,关中以扶金为口号的反明起义,逐渐被明军镇压。同年十一月,盘踞于陇右的吴三桂、韩朝宣,向西突围,走青海入西域。
是年底,明军收复哈密卫以西的汉地,王彦于高陵祭拜皇帝后,返回南京。
共治十年,王彦颁布休养生息的法令,轻傜薄役,恢复民生,进一步改革税制,加征五德号的经营税,大兴文教,兴办文武书院,鼓励生育,至共治二十年,户部统计人口已达万万之数,国库岁入白银九千万两。
彼时国富民强,王彦亦日渐独断专行,于南京大建宫殿,又仿唐太宗之例,好费百万,建造凌烟阁,选中兴二十四位文武大臣入内,并开始大修运河,行事铺张,渐与内阁失和。
二十一年,为对付内阁和东南士绅,王彦引何腾蛟为首辅,制衡阁臣,勋戚随之做大,而南方商贾也受到了勋戚为代表的大地主的压制。
二十五年,腾蛟受巨贿,为浙党群起而攻,内阁与六部官员以辞官相胁迫,腾蛟随被罢之,夏完淳出任首辅,开始推行有利于东南的政策。
同年底腾蛟薨,王夫之年老还乡,勋戚失势。
又五年,王彦病故于南京,薨前谓世子曰,“孤主国事三十载,缝缝补补,至有今日之盛世。孤薨之后,尔登监国位。孤有一事要交代,孤所立议事堂之制度,现已日渐完善,今后尔要行事,必然受议事堂和内阁牵制,文臣们必会令尔感到厌恶,但尔需切记,规矩以定,尔可扶持臣子相互制衡,却万不能不讲规矩,以武力破坏规则,否则孤王一生心血毁于一旦,我王氏一族亦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彦薨,封王文道就藩于南洋爪哇,王世子文鼎袭楚王爵,进位大明监国。
次年,阁臣与议事堂,欲将权力收归内阁,东南官僚与勋戚地主冲突更甚,被东南压制许久的勋戚,不愿意完全交权,唆使王文鼎篡位。
时,王文鼎权力受到内阁所制,转为寻求勋戚支持,勋戚黎平郡王何文生、国公马进忠、刘武生等人发动兵变,于南京拥立王文鼎称帝。
蓟辽郡王高一功之子高世平,于北京逼迫共治帝禅位楚王,王文鼎于南京登基,改国号为夏,年号为开泰,追王彦为夏太祖。然而南京朝廷对于文鼎夺位,武将弄权却十分不满,大批文臣辞官归乡。
文鼎随迁都城于洛阳,又废除对五德号的征税和减征勋戚田赋,转而加征东南商税,并发兵攻打台岛,又出兵干预日本倒幕,引得势力日渐强大的南方商贾不满。
开泰五年,夏完淳等人于南京打起复明旗号,建立内阁和议事堂,发起倒王战争。
南京内阁,得到东南的新兴资本商贾的支持,五忠军内部亦发生分裂,戴之藩、李定国等站在南京一边,同洛阳开战,天下大乱。
时,各藩属国也卷入混战,明朝大量百姓外流,涌入南洋,美洲、新明州(澳大利亚)等地,躲避战乱。
开泰九年,洛阳陷,王文鼎座殿自·焚,悔恨不听王彦之言。
公元1689年,明朝复国,共治帝朱琳源重登帝位,改元兴明,并下令对王氏清算,掘开楚王墓,暴尸示众,并逼死皇后王文香,欲杀王、何、高、刘等二十六家满门。
此举有引得楚派愤怒,加之朱琳源欲恢复大明祖制,加强皇帝集权,打压内阁,欲废除议事堂,资产阶级内部的保皇派和继承王彦思想的建制派分裂。
夏完淳由倒王,改为拥王,恢复议事堂制度,于广州迎接就藩于南洋的汉王王文道归明。
王文道则认祖归宗,重回衡阳王氏,以王彦庶长子的身份,用王彦当年让共治帝所下皇帝不得干预朝政和兵事的圣旨为依据,发起复制战争。
公元1700年,在东南资本的支持下,王文道兵围南京,朱琳源下诏退位。王文道立姐姐孝烈皇后王文香之子为大明皇帝,改元新明,文道袭楚王爵,就任监国。
同年,东南商贾与北方勋贵地主,大会于南京,尊王彦为圣相,并将之前的制度进行总结,修补原来的漏洞,制定了限制皇权,规定监国由内阁首辅就任,八载一换,中途亦可弹劾,以及议事堂立法等等规定的新律令。
至此,从1644年至1700年,整个天下经历了56年的动荡,大明朝终于凤凰磐涅,浴火重生,完成了整个国家的大变革,进化成为一个近代国家。
几十年的厮杀,最终还是王彦倡导的思想胜出,明朝几乎与西方同一时期,完成了革命。
而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混乱中,中原大地有三四千万的人口流向海外,各藩属和总督区的人口急剧的增长,最终向独立的国家演变。
同时期西方各国因为宗教等问题,人口也大量涌向美洲,同到此的明人冲突不断。
吕宋国,朱以海听到王彦以薨,不久之后也薨于吕宋,其子继承吕宋王后,在倒王战争中,加入了倒王派,但随后局势逆转,王文道发起复制战争,朱以海之子朱弘栋,被郑成功之子郑经赶下台,郑家获得吕宋大权。
唐王则早于王彦薨逝,豫王在倒王战争后,朱琳源恐其势大,将他鸩杀。
安西国在中原动乱时,获得了大量人口,孙可望之子孙征淇,见实力增长,意图铲除寄居篱下的吴三桂一伙,却不想吴三桂见中原大乱,无暇顾及藩属,拥立豪格九子赵鼎安为大金皇帝,率兵攻下安西都城碎叶,建立西金政权。
同年吴三桂欲废赵鼎安自立,却为韩国栋与虞胤之子,联合孙氏旧部所杀。
公元1700年后,结束内乱的王文道,手握混战五十余年的强兵,开始着手重新整合藩属,明朝发兵西域征讨西金,收取了咸海以西大片版图。西金政权,南窜入印度北部。
······
作者的新书,《南明大丈夫》已经发布,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作者,帮忙收藏,给个推荐。
虽然还是南明,但是这次准备用不一样的视角和身份来写,十七年尝试从体制内实现变革,这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时间节点选在孙传庭出潼关与李闯决战之前。
······
崇祯十五年,河南大旱,中州糜烂,闯逆兵围开封城。同年,清军攻克松山,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大明江山在内忧外患中,已然风雨飘摇。
还是这一年,孙传庭督师陕西,将要与闯逆决战。
这时,一个灵魂附身在地主家的傻儿子身上,他能否改变历史的洪流,各位看官,敬请一观。
······
再次抱拳,求支持。
(最后关于十七年,这本书,我再说两句。现在生活节奏快,好多读者都比较急,等不及一个人物的成长,而我的节奏,又是比较慢的那种,还有伪文青的纠结,所以前面只是把自己写嗨了,没让书友们也嗨起来。不过能看到结尾的书友,多半也是习惯我这种矫揉造作的写法了。
有这本书的经验,我稍后再写,会多方权衡一点,但大致的文风不会变。
再说十七年,300多万字,两年时间,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不过庆幸的是,在写书的过程中,我的思想也一直摇摆,有些书友可能也看出来了,但终究我还是坚持本书的立意,感觉并未崩盘。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次摆下这么大的盘子不崩,那今后格局就可以再大一些。
十七年这本书,选择在这里结尾,是有些遗憾。不过再往下写,也没什么好写的了。作者多次说,只要咱们的国家大一统,又不内乱,那就没谁能欺负我们。
书里也是一样,以大明的体量,再就是大人打小孩了。剩下主要是明朝自己的变革,其实这方面还很多东西可以写,不过变革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总会存在反复,而起时间跨度会很长,所以我便在后记里,简单交代了。
我一直认为,王彦的使命,就是个引路人而已,他并没有能力,也不需要他一个人来完成变革。甚至他这个人也不能说好或者说坏,我一开始是想把他写成克伦威尔一样的人物,甚至想把他写死,不过写着写着,发现这厮威望太高,便死不了。
对于这个结局,可能会有许多书友不满,但想想英国大革命打了多久,想想克伦威尔的下场,再看法国大革命杀了多少人,书中用几十年时间,打出一个大宪章,我认为可以接受了。
最后感谢,序曲123456,信佛xs,滋野三郎末裔,小小小芬,幸福啄木鸟,悦冻窝芯,jhlkjyr3,飞升人族,32732,fwx88,等等大老的支持,太多太多,就不一一细表,感谢所有订阅过十七年的书友。最后也感谢群里的元老们。)
最后再说一句,帮朋友推荐一下,铁血铸新明,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下。另外我会抽时间,再写一个人物的结局表吧。不过不晓得的什么时候上传。最最最后,记得帮我收藏一下新书,南明大丈夫,谢谢大家了。